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
订阅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

7.3 轨道部件
7.3.1 钢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线及配线钢轨宜采用60kg/m钢轨,车场线宜采用50kg/m钢轨; 2 正线有缝线路地段的钢轨接头应采用对接,曲线内股应采用厂制缩短轨。配线和车场线半径不大于200m的曲线地段钢轨接头应采用错接,错接距离不应小于3m; 3 不同类型的钢轨应采用异型钢轨连接。 7.3.2 钢轨应采用弹性扣件,扣件零部件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
2024-12-7 09:00
7.4 道床结构
7.4.1 无砟道床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强度等级,隧道内和U形结构地段不应低于C35,高架线和地面线地段不应低于C40,道床结构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规定。 2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应满足承载能力要求。配筋尚应满足杂散电流的技术要求。轨枕与道床联结应采取加强措施; 3 应设置道床伸缩缝,隧道内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5m,U形结构地
2024-12-7 09:00
7.5 无缝线路
7.5.1 无缝线路设计应根据当地气象及地下线温度资料确定设计锁定轨温,并应对轨道结构强度、稳定性等进行计算。 7.5.2 下列地段轨道宜按无缝线路设计,并宜扩大无缝线路的铺设范围: 1 地下线的直线和曲线半径不小于300m地段; 2 高架线及地面线无砟道床的直线和曲线半径不小于400m地段; 3 有砟道床的直线和曲线半径不小于600m地段; 4 试
2024-12-7 09:00
7.6 减振轨道结构
7.6.1 减振轨道结构应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确定减振地段位置及减振等级。 7.6.2 采取减振工程措施时,不应削弱轨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平顺性。 7.6.3 减振级别宜划分为中等减振、高等减振和特殊减振。 7.6.4 每个工程不宜采用过多的减振轨道类型和减振产品。 7.6.5 减振工程措施应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和减振产品性能确定。 7.6.6 高架线的振动控制,应结合桥梁型式、桥梁减振支座等
2024-12-7 09:00
7.7 轨道安全设备及附属设备
7.7.1 高架桥线路的下列地段或全桥范围应设防脱护轨: 1 半径不大于500m曲线地段的缓圆(圆缓)点两侧,其缓和曲线部分不小于缓和曲线长的一半并不小于20m、圆曲线部分20m范围内,曲线下股钢轨旁; 2 高架桥跨越城市干道、铁路及通航航道等重要地段,以及受列车意外撞击时易产生结构性破坏的高架桥地段及其以外各20m范围内,在靠近双线高架桥中线侧的钢轨旁; 3
2024-12-7 09:00
8 路基
8.1 一般规定 8.2 路基面及基床 8.3 路堤 8.4 路堑 8.5 路基友挡结构 8.6 路基排水及防护
2024-12-7 09:00
8.1 一般规定
8.1.1 地铁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8.1.2 轨道和车辆荷载应根据采用的轨道结构及车辆的轴重、轴距等参数计算,并应用换算土柱高度代替。 8.1.3 路基工程的地基应满足承载力和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线路设计标准、地质资料、路堤高度、填料、建设工期等通过检算确定。 8.1.4 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重视沿线的绿化和美化设计。结构设计应与邻
2024-12-7 09:00
8.2 路基面及基床
8.2.1 路基路肩高程应高出线路通过地段的最高地下水位和最高地面积水水位,并应加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和有害冻胀深度或蒸发强烈影响深度,再加0.5m。路基采取降低水位、设置毛细水隔断层等措施时,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 路肩高程还应满足与城市其他交通衔接和相交等情况时的特殊要求。8.2.2 路基面形状应设计为三角形路拱,应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人字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8
2024-12-7 09:00
8.3 路堤
8.3.1 路堤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料或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轨道、列车荷载和地基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当路堤高度小于等于8m时,路堤边坡坡度不应大于1:1.5。 路堤坡脚外应设宽度不小于1.0m的护道。8.3.2 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低路堤,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压实度,应符合本规范第8.2.6和8.2.8条的规定。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为软弱土层时,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
2024-12-7 09:00
8.4 路堑
8.4.1 路堑边坡高度不宜超过20m,路堑设计高度超过20m时,应采用隧道或明峒。对强风化、岩体破碎的石质路堑、特殊岩土和土质路堑的边坡高度,应严格控制,并应采取支挡防护措施。 8.4.2 路堑设计应减少对天然植被和山体的破坏。 8.4.3 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防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等综合确定。条文说明8.4.3
2024-12-7 09:00
8.5 路基支挡结构
8.5.1 路基在下列情况应修筑支挡结构: 1 位于陡坡地段或风化的路堑边坡地段; 2 为避免大量挖方及降低边坡高度的路堑地段; 3 不良地质条件下加固山体、边坡或地基地段; 4 为少占农田和城市用地的地段; 5 为保护重要的既有建筑物及其他特殊条件和生态环境需要的地段。 8.5.2 支挡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各种设
2024-12-7 09:00
8.6 路基排水及防护
8.6.1 路基应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宜与市政排水设施相结合。排水设施应布置合理,当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施衔接时,应保证排水畅通。 8.6.2 排水设施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路堤天然护道外应设置单侧或双侧排水沟; 2 路堑应于路肩两侧设置侧沟; 3 堑顶外应设置单侧或双侧天沟。 8.6.3 路基排水纵坡不应小于2‰,单面排水坡段长度不
2024-12-7 09:00
9 车站建筑
9.1 一般规定 9.2 车站总体布置 9.3 车站平面 9.4 车站环境设计 9.5 车站出入口 9.6 风井与冷却塔 9.7 楼梯、自动扶梯、电梯和站台门 9.8 车站无障碍设施 9.9 换乘车站 9.10 建筑节能
2024-12-7 09:00
9.1 一般规定
9.1.1 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应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施工时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 9.1.2 车站设计应满足客流需求,并应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同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和防灾等设施。 9.1.3 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和售、检票口(机)等部位的通过能力,应按该站
2024-12-7 09:00
9.2 车站总体布置
9.2.1 车站总体布置应根据线路特征、运营要求、地上和地下周边环境及车站与区间采用的施工方法等条件确定。站台可选用岛式、侧式或岛侧混合式等形式。9.2.2 车站竖向布置应根据线路敷设方式、周边环境及城市景观等因素,可选取地下多层、地下一层、路堑式、地面、高架一层、高架多层等形式。地下车站埋设宜浅,高架车站层数宜少,有条件的地下或高架车站宜将站厅及设备、管理用房设于地面。9.2.3 换乘车站应根据
2024-12-7 09:00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06 , Processed in 0.098492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