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轻轨交通设计标准 GB/T51263-2017
订阅

轻轨交通设计标准 GB/T51263-2017

8.7 路基防护
8.7.1 全封闭线路的路基应设置隔离栅栏等防护措施,防护高度宜为1.8m~2.5m。全封闭线路,邻近地面道路的路基或过渡段,宜进行防撞设计。 8.7.2 对受自然因素作用易产生破坏的边坡坡面,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坡率与高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等,选用适宜的防护措施。各种防护设施均不得侵入限界。
2024-12-3 17:29
9 车站建筑
9.1 一般规定9.2 地面站9.3 站台9.4 站亭9.5 人行天桥和地道9.6 服务设施
2024-12-3 17:29
9.1 一般规定
9.1.1 车站应满足预测客流需求,并应保证乘降安全、疏导迅速、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同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和防灾条件。 9.1.2 车站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站点之间的换乘应便捷。当换乘设施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条件。 9.1.3 根据客流需求,车站周边应设置供乘客安全集散的空间,首末站宜设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场。 9.1.4 轻轨交通车站宜以地面站为主。高架站和地下站除应执行本标
2024-12-3 17:28
9.2 地面站
9.2.1 地面站应由站台、站亭和服务设施三部分组成。当地面站通过平面形式直接进出站时,应包括出入口通道;当通过立体形式进出站时,应包括人行天桥及地道。车站沿机动车车道之间敷设时,应包括车站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的有效隔离的防撞设施。 9.2.2 地面站乘客宜采用平面形式直接进出车站。当沿快速路路中敷设时,乘客宜采用天桥或地道进出车站。对超高峰小时最大上下车设计客流量大于5000人的车站且沿道路路中敷
2024-12-3 17:28
9.3 站台
9.3.1 站台的计算长度应采用列车最大编组的有效长度与停车误差之和。停车误差应取1m~2m。 9.3.2 地面站站台宽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B1——岛式站台宽度(m); B2——侧式站台宽度(m); B3——侧站台宽度(m); D1——岛式站台支撑站亭柱子的宽度(m
2024-12-3 17:28
9.4 站亭
9.4.1 站亭宜开敞设置。封闭设置在有效站台范围内和进出站通道内时,不应影响乘客的通行,且宜沿站台短边开门。 9.4.2 站亭顶棚底距离站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m,顶棚边缘与候车座椅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m。顶棚边缘与站台边缘的距离应满足限界的要求。 9.4.3 站亭应防雨、抗震、抗风压和防雷。 9.4.4 站亭立柱宜贴临站台外侧布置,确有困难时可改变布置位置,但不应影响乘客通行。 9.4.
2024-12-3 17:28
9.5 人行天桥和地道
9.5.1 车站设置的人行天桥和地道应与市政道路的天桥和地道结合设置。 9.5.2 人行天桥和地道宜采用楼梯直接上下或楼梯、自动扶梯兼有的上下方式。 9.5.3 楼梯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梯段的总净宽应大于人行天桥或地道净宽的1.2倍,且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8m。设置自动扶梯时,楼梯梯段的总净宽应包含自动扶梯的宽度。 2 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0.26m,高度不应大于0.
2024-12-3 17:28
9.6 服务设施
9.6.1 站台服务设施应包括坡道、盲道、栏杆、栏板、信息标志牌、座椅、垃圾桶、防撞柱、防撞护栏等。 9.6.2 设置在站台边缘的栏杆或栏板,其顶面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1m。当靠近机动车道一侧采用玻璃栏板时,应采用安全玻璃。 9.6.3 站台边缘应设安全线,安全线宜结合盲道统一设计。 9.6.4 采用平面进出车站的出入口,其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坡道宽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5m
2024-12-3 17:28
10 工程结构
10.1 一般规定10.2 区间桥涵结构10.3 车站结构
2024-12-3 17:28
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章适用于轻轨工程地面和高架结构的设计,地下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的规定。 10.1.2 轻轨工程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限界和其他使用及施工工艺的要求,并应计及施工误差、结构变形、位移及后期隆沉影响。 10.1.3 结构设计应满足抗震设防、工程防水、结构防火、防腐蚀、防杂散电流等对结构的要求和耐久性的规定。 10.1.4 地面和高架建筑结构设计应满
2024-12-3 17:28
10.2 区间桥涵结构
10.2.1 桥涵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10.2.2 轻轨结构设计荷载的分类、取值和计算方法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和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1的规定执行。 10.2.3 轻轨交通与城市道路或公路两用的桥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上轻轨交通线路应具有独立路权。 2 结构设计可按城市桥梁或公路桥梁适用的现行规范体
2024-12-3 17:28
10.3 车站结构
10.3.1 轻轨地面站结构造型宜简洁、轻盈,并宜使用钢结构。当选用混凝土结构时,应优化构件断面尺寸。 10.3.2 高架站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也可采用钢—混结合结构。高架站轨道梁及其支承结构不宜采用钢结构。 10.3.3 地面站站亭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采用25年;地面站附设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 10.3.4 高架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2024-12-3 17:28
11 交通组织
11.1 一般规定11.2 交通调查与客流预测11.3 线路与道路11.4 车站与道路11.5 平交路口交通组织11.6 平交路口信号控制11.7 交通衔接
2024-12-3 17:28
11.1 一般规定
11.1.1 交通组织设计应根据道路网、交通流量与流向、用地条件等因素进行,并应根据线路等级,宜采用人车分隔、机非分隔、轻轨交通与其他交通分隔的各行其道的措施。 11.1.2 轻轨线路沿道路地面敷设时,应兼顾道路系统的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 11.1.3 地面站的布设位置,可选择中央分隔带、主辅路分隔带或人行道外侧;按几何形状可分为港湾停靠式和直线停靠式两种。 11.1.4 地面站应结合道路线形特征
2024-12-3 17:28
11.2 交通调查与客流预测
11.2.1 轻轨沿线交通调查应包括道路交通设施调查、交通流量调查和信号相位调查。 11.2.2 道路交通设施调查内容应包括路段车道数、交叉口附近渠化车道数、车道功能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1.2.3 交通流量调查内容应包括道路交叉口早晚高峰期、非高峰期等时段的各类车型流量和流向。在各进口道上,流量应区分直行车流量、左转车流量、右转车流量以及掉头车流量。 11.2.4 信号相位调查内容应包括交叉口
2024-12-3 17:28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19 , Processed in 0.098898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