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909-2014
订阅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909-2014

B.2 扩大基础集中参数建模方法
B.2.1 当确定土与扩大基础静力相互作用模型(图B.2.1-1)时,应计入基础及地基土中的墩身部分水平地基反力、基础底面剪切反力和基础底面的抵抗弯矩,并应分别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图B.2.1-2)。图B.2.1-1 扩大基础集中参数模型示意图kh-侧面水平弹簧地基弹簧初始刚度;ks-基底剪切弹簧地基弹簧初始刚度;kr-基底转动弹簧地基弹簧初始刚度图B.2.1-2 非线性地基弹簧模型Ph-水平地基
2024-12-6 11:54
B.3 静力非线性分析
B.3.1 桩基础和扩大基础静力非线性分析,应采用本规范B.1节和B.2节中的集中参数模型。B.3.2 应基于集中参数模型的第一振型模式,按惯性质量的分布特征施加荷载。B.3.3 结构等效屈服点应取桥墩与基础首先达到的屈服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墩的屈服点,应取本规范附录G中的屈服点。 2 基础的屈服点,对桩基础,应根据表8.3.3所示3个条件任一首先达到的状态确定;对扩大基础,
2024-12-6 11:54
B.4 动力非线性分析
B.4.1 具有复杂地质条件或特殊结构物,宜采用结构-基础-地基整体模型计算地震反应。B.4.2 可采用等效阻尼器描述地震波的辐射效应。B.4.3 结构-桩基础-地基整体动力分析可按下列规定建立计算模型: 1 桩土相互作用弹簧,可采用本规范B.1中的地基弹簧,可不计入土体附加惯性质量; 2 当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时,桩土相互作用弹簧的动力本构模型应合理反映桩土之间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
2024-12-6 11:54
附录C 多点输入反应谱组合系数的计算方法
C.0.1 多点地震动输入下,应采用分解位移法,结构反应最大值的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C.0.1) 式中:Rr——第r地震动输入下的结构拟静力反应; Rs——第s地震动输入下的结构拟静力反应; Rir——第r地震动输入下第i振型的动力反应;C.0.2 组合系数,可按下
2024-12-6 11:53
附录D 动力分析中基础的等代弹簧法
D.1 桩基础等代弹簧 D.2 扩大基础等代弹簧
2024-12-6 11:53
D.1 桩基础等代弹簧
D.1.1 桩基础宜采用水平弹簧、竖向弹簧和转动弹簧(图D.1.1)进行等代,对简支梁桥等静定结构可将竖向弹簧简化为约束。图D.1.1 桩基础采用等代弹簧建立单墩模型1-上部结构集中质量;2-桥墩;3-承台;4-转动弹簧与阻尼器;5-水平弹簧与阻尼器;6-竖向弹簧与阻尼器D.1.2 水平弹簧、转动弹簧的本构关系(图D.1.2)可分别采用折线形式表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等代弹簧恢复力模型
2024-12-6 11:53
D.2 扩大基础等代弹簧
D.2.1 当采用等代弹簧进行动力非线性分析时,扩大基础的等代弹簧应按本规范第D.1节规定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可假设为刚体,并应计入集中质量计算范围内构件的转动惯性质量。 2 弹簧的骨架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动弹簧应采用三线性弯矩-转角关系模型; 2)水平弹簧应采用线性模型,且应取墩身和基脚正面的水平地基弹簧和基底剪切弹簧的组合刚度。
2024-12-6 11:53
附录E 反应位移法中土层位移的简单确定方法
E.0.1 埋于土层中的隧道与地下车站沿土层深度方向的土层位移的同一时刻的值(图E.0.1)可按下式计算: (E.0.1)图E.0.1 土层位移沿深度变化规律1-地表面;2-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umax-场地地表最大位移,取值按表5.2.4-1,其调整系数按表5.2.4-2;H-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的深度E.0.2 隧道与地下车站抗震设计中,土层的水平峰值位移沿深度变化(图E.0.2)
2024-12-6 11:53
附录F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抗剪能力计算方法
F.1 柱式构件的抗剪能力 F.2 板构件的抗剪能力
2024-12-6 11:53
F.1 柱式构件的抗剪能力
F.1.1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下列公式进行抗剪验算: (F.1.1-1) (F.1.1-2) (F.1.1-3) (F.1.1-4) 式中:Vyd——构件设计剪切抗力(kN); V0——剪力需求(kN); Vcd
2024-12-6 11:53
F.2 板构件的抗剪能力
F.2.1 当钢筋混凝土板构件在较弱方向(面外)受力时,应按墩柱计算剪切抗力和弯曲能力,且符合本规范附录F.1节的规定。F.2.2 当钢筋混凝土板构件在较强方向受力时,应按下列公式验算抗剪能力:0.85Vyd≥Vo (F.2.2-1)Ae=0.8Ag (F.2.2-4) 式中:Vyd——设计剪切抗力(kN); Vo—&m
2024-12-6 11:53
附录G 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1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2 钢管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3 钢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2024-12-6 11:53
G.1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1.1 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构件的弯曲变形能力,应基于材料的标准强度,根据截面的弯矩-曲率(M- )分析得出,截面弯矩-曲率曲线等效为理想弹塑性折线形式(图G.1.1 )。截面弯矩-曲率分析中所用轴向力,应根据地震时可能存在的荷载作用进行内力组合得到。图G.1.1 钢筋混凝土和钢骨混凝土构件截面弯矩-曲率关系1-混凝土开裂;2-受拉钢筋首次屈服;3-截面等效屈服点;4-极限变形点;M'y-第
2024-12-6 11:53
G.2 钢管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2.1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弯矩-转角关系中塑性铰区转角应按本规范第G.1.2条规定计算。G.2.2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弯矩-转角关系计算中,钢材应力-应变可采用双线性本构关系模型(图G.2.2-1),混凝土应力-应变可采用曲线-折线本构关系模型(图G.2.2-2),钢材受压容许应变εa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εa——钢材受压容许应变;
2024-12-6 11:53
G.3 钢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3.1 钢构件的弯曲变形能力,应基于材料的标准强度,根据截面的弯矩-曲率(M- )分析得出,构件塑性铰区转角应按本规范第G.1.2条规定计算。G.3.2 钢构件变形能力计算中,钢材料应力-应变应采用双线性本构关系模型(图G.2.1),其中,钢材受压容许应变εa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t——圆形截面相对宽厚比; RF&mdas
2024-12-6 11:53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7-5 15:46 , Processed in 0.231738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