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909-2014
订阅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909-2014

4.4 可液化场地
4.4.1 当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05g时,对标准设防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物可不进行场地地震液化判别和处理;对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物可按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10g的要求进行场地地震液化判别和处理。当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为0.10g及以上时,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物可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地震动分档的要求或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进行场地地震
2024-12-6 11:55
4.5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4.5.1 对基岩面、地表地形起伏变化不大且土层水平向的土性变化比较均匀的场地,可采用一维剪切土层模型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以确定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4.5.2 对基岩面、地表地形起伏变化明显的场地,或土层水平向的土性变化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应采用二维或三维场地模型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以确定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
2024-12-6 11:55
5 地震作用
5.1 一般规定 5.2 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5.3 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5.4 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2024-12-6 11:55
5.1 一般规定
5.1.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地震作用的确定应符合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5.1.2 重点设防类或标准设防类结构应采用本规范第5.2节~5.4节规定的地震作用。5.1.3 当工程场地表层工程地质特性变化显著、地形变化较大,或轨道结构的一个结构振动单位的跨度超过600m时,宜计入地震作用的空间变化。5.1.4 当工程场址及外延5km范围内存在可能发生震级6.5级及以上地震的活断层时,必须进
2024-12-6 11:55
5.2 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5.2.1 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maxⅡ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和表5.2.1-1采用;场地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应根据场地类别和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中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按表5.2.1-2采用;场地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值βm应取2.5。表5.2.1-1 Ⅱ
2024-12-6 11:55
5.3 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5.3.1 场地地表竖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不应小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0.65倍。竖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可按表5.3.1确定。在活动断裂附近,竖向峰值加速度宜采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值。表5.3.1 竖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比值Kv5.3.2 当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或经专门研究的结果确定时,应不低于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
2024-12-6 11:55
5.4 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5.4.1 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可人工生成,其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与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误差应小于5%。5.4.2 宜利用地震和场地环境相近的实际强震记录作为初始时间过程,合成适合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时间过程。5.4.3 当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动力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3组设计地震动时程;当设计地震动时间过程少于7组时,宜取时程法计算结果和反应谱法计算结果中的较大值;当设计地震动时间过程为7组
2024-12-6 11:55
6 地震反应计算
6.1 一般规定 6.2 地面结构弹性反应谱方法 6.3 地面结构弹塑性反应谱方法 6.4 地面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6.5 支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6.6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 6.7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加速度法 6.8 隧道纵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 6.9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时程分析方法
2024-12-6 11:55
6.1 一般规定
6.1.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应按本规范第3.3节确定;挡土墙、重力式桥台等挡土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相关规定执行。6.1.2 抗震设计计算中,应根据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和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划分结构振动单位。6.1.3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对扩大基础,宜以基础的底面作为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
2024-12-6 11:55
6.2 地面结构弹性反应谱方法
6.2.1 当采用弹性反应谱方法时,参与计算的振型数应保证其振型质量之和大于结构总质量的90%。6.2.2 当采用弹性反应谱方法时,振型反应和组合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rij=Ti/Tj (6.2.2-3) 式中:R——需要计算的结构反应; Ri——第i振型反应; Rj——第j
2024-12-6 11:54
6.3 地面结构弹塑性反应谱方法
6.3.1 结构体系简单、第一振型对结构地震反应贡献起主要作用,并且塑性铰发生位置明确的情况下,可采用弹塑性反应谱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6.3.2 采用弹塑性反应谱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时,结构等效周期的计算应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征,按下列公式计算:Meq=Ms+rpMp+Mv (6.3.2-2)Keq=Feq/deq (6.3.2-3) 式中:Teq——
2024-12-6 11:54
6.4 地面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6.4.1 当弹性反应谱方法和弹塑性反应谱方法不适用时,应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6.4.2 当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时,基础与地基土相互作用宜采用等代弹簧方法,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6.4.3 对桩基础,等代弹簧方法不适用或计算精度要求高时,可采用结构-基础-地基整体计算建模方法。桩土相互作用应按本规范附录B.4的规定采用集中弹簧和阻尼器建模。6.4.4 当集中弹簧和阻尼器模型不能满足设计
2024-12-6 11:54
6.5 支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6.5.1 对没有建立支座计算模型的情况,支座水平地震力Fh可按下式计算:Fh=Wiah/g (6.5.1) 式中:Fh——支座水平地震力(N); ah——桥墩(台)顶端反应绝对加速度最大值(m/s2); Wi——该支座所分担到的水平惯性力所对应的上部结构重量(N)。6.5.2
2024-12-6 11:54
6.6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
6.6.1 当采用反应位移法时,可将周围土体作为支撑结构的地基弹簧,结构可采用梁单元(图6.6.1)进行建模。图6.6.1 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1-地面;2-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3-土层位移;4-惯性力kv-结构顶底板压缩地基弹簧刚度;ksv-结构顶底板剪切地基弹簧刚度;kh-结构侧壁压缩地基弹簧刚度;ksh-结构侧壁剪切地基弹簧刚度;τU-结构顶板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剪力;τ
2024-12-6 11:54
6.7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加速度法
6.7.1 当采用反应加速度法时,土体可采用平面应变单元、结构可采用梁单元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模型底面应采用固定边界,侧面应采用水平滑移边界(图6.7.1)。模型底面可取设计地震作用基准面,顶面取地表面,侧面边界到结构的距离宜取结构水平有效宽度的2倍~3倍。图6.7.1 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加速度法1-水平滑移边界;2-惯性力;3-固定边界6.7.2 土层和地下结构根据其所在位置施加相应的水平加
2024-12-6 11:54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22 , Processed in 0.105202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