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年版)
订阅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年版)

10.2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
10.2.1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可分为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和常规公交专用车道。10.2.2 快速公交专用车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可布置在道路中央或道路两侧,中央专用车道按上下行有无物体隔离又可分为分离式和整体式,应优先选用中央整体式专用车道。 2 快速公交专用车道当单独布置时,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60km/h;当与其他车道同断面布置时应与道路的设计速度协调统一
2024-12-5 14:58
10.3 公共交通车站
10.3.1 快速公交车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站应结合快速公交规划设置,同时应与常规公交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其他交通系统合理衔接。 2 车站可分为单侧停靠车站和双侧停靠车站,双侧停靠的站台宽度不应小于5m,单侧停靠的站台宽度不应小于3m。 3 多条线路在停靠车站区间应单独布置停车道,停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 4 站台长度应满足车辆停靠、人流集散及相关设施布设的要求。
2024-12-5 14:58
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
11.1 一般规定 11.2 公共停车场 11.3 城市广场条文说明条文主要沿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的相关规定。
2024-12-5 14:58
11.1 一般规定
11.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的位置、规模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需要,合理布置。11.1.2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的内部交通组织及竖向设计应与周边的交通组织和竖向条件相适应。11.1.3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2024-12-5 14:58
11.2 公共停车场
11.2.1 在大型公共建筑、交通枢纽、人流车流量大的广场等处均应布置适当容量的公共停车场。11.2.2 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应按服务对象、交通特征等因素确定。11.2.3 停车场平面设计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应满足消防要求,并留出辅助设施的位置。11.2.4 按停放车辆类型,公共停车场可分为机动车停车场与非机动车停车场。11.2.5 机动车停车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
2024-12-5 14:57
11.3 城市广场
11.3.1 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可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11.3.2 广场设计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应处理好与毗连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四周建筑物协调,并应体现广场的艺术风貌。11.3.3 广场设计应按高峰时间人流量、车流量确定场地面积,按人车分流的原则,合理布置人流、车流的进出通道
2024-12-5 14:57
12 路基和路面
12.1 一般规定 12.2 路基 12.3 路面 12.4 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2024-12-5 14:57
12.1 一般规定
12.1.1 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功能、类型和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应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和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并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基路面结构。12.1.2 路基、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同时,路面面层还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12.1.3 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基
2024-12-5 14:57
12.2 路基
12.2.1 道路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2 路基工程应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不得深挖、高填;同时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修筑路基。 4 路基工程应包括排水系统、防排
2024-12-5 14:57
12.3 路面
12.3.1 路面可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层应满足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及耐磨、平整、抗滑、低噪声等表面特性的要求。 2 基层应满足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3 垫层应满足强度和水稳定性的要求。12.3.2 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表12.3.2的规定
2024-12-5 14:57
12.4 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12.4.1 当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平整度、抗滑能力等使用性能退化、其承载能力不能满足交通需求时,应进行结构补强或改建。12.4.2 旧路面结构补强和改建设计,应调查旧路面的结构性能、使用历史,以及路面环境条件,并应依据路面的交通需求,以及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和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确定。12.4.3 旧路面的补强和改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路面平整度不佳,抗滑能力不
2024-12-5 14:57
13 桥梁和隧道
13.1 一般规定13.2 桥梁13.3 隧道
2024-12-5 14:57
13.1 一般规定
13.1.1 桥梁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根据道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防洪抗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当需分期实施时,应保留远期发展余地。13.1.2 隧道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并应综合考虑区域内人文环境、地形、地貌、地质与地质灾害、水文、气象、地震、交通量及其组成,以及运营和施工条件。13.1.3 桥上或隧道内的管线敷
2024-12-5 14:57
13.2 桥梁
13.2.1 城市桥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中小桥桥位宜按道路的走向进行布置。 2 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 3 桥梁建筑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4
2024-12-5 14:57
13.3 隧道
13.3.1 隧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隧道设计应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 2 隧道设计应减少施工阶段和运营期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应符合同期规划的近、远期城市建设对隧道及行车安全的影响。 3 隧道的埋深、平面和出入口位置应根据道路总体规划、交通疏解与周边道路服务能力、环境、地形及可能发生的变化条件确定。 4 对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计。13.
2024-12-5 14:57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12 , Processed in 0.11729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