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年版)
订阅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年版)

4.1 一般规定
4.1.1 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快速路的路段、分合流区、交织区段及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应分别进行通行能力分析,使其全线服务水平均衡一致。 2 主干路的路段和与主干路、次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应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 3 次干路、支路的路段及其平面交叉口,宜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析。4.1.2交通量换算应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各种车辆的换算系数
2024-12-5 14:58
4.2 快速路
4.2.1 快速路应根据交通流行驶特征分为基本路段、分合流区和交织区,应分别采用相应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4.2.2 快速路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 快速路基本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4.2.3 快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表4.2.3的规定,新建道路应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表4.2.3 快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4.2.4 快速路设计时采
2024-12-5 14:58
4.3 其他等级道路
4.3.1 其他等级道路根据交通流特性和交通管理方式,可分为路段、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等,应分别采用相应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4.3.2 其他等级道路路段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 其他等级道路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4.3.3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表4.3.3的规定,新建道路应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表4.3.3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4.3
2024-12-5 14:58
4.4 自行车道
4.4.1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当有机非分隔设施时,应取1600veh/h~1800veh/h;当无分隔时,应取1400veh/h~1600veh/h。 4.4.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当有机非分隔设施时,应取1000veh/h~1200veh/h;当无分隔时,应取800veh/h~1000veh/h。 4.4.3 信号交叉口进口道一条
2024-12-5 14:58
4.5 人行设施
4.5.1 人行设施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4.5.1的规定。行人较多的重要区域设计通行能力宜采用低值,非重要区域宜采用高值。表4.5.1 人行设施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注: hg为绿灯时间。4.5.2 人行道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表4.5.2的规定,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表4.5.2 人行道服务水平分级条文说明4.5.1 人行设施的基本通行能力一般以1h、1m宽道路上通过的行人数
2024-12-5 14:58
5 横断面
5.1 一般规定 5.2 横断面布置 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4 路拱与横坡 5.5 缘石
2024-12-5 14:58
5.1 一般规定
5.1.1 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设。5.1.2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远期交通功能需要。分期修建时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应预留管线位置,控制道路用地,给远期实施留有余地。城市建成区道路不宜分期修建。5.1.3 改建道路应采取工程措施与道路交通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布设横断面。条文说明5.1.1 横断面设计应在了解规
2024-12-5 14:58
5.2 横断面布置
5.2.1 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图5.2.1)。图5.2.1 横断面形式5.2.2 当快速路两侧设置辅路时,应采用四幅路;当两侧不设置辅路时,应采用两幅路。5.2.3 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宜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支路宜采用单幅路。5.2.4 对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横断面布置应结合公交专用车道位置和类型全断面综合考虑,并应优先布置公交专用车道。
2024-12-5 14:58
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5.3.1 横断面宜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车带、设施带、绿化带等组成,特殊断面还可包括应急车道、路肩和排水沟等。5.3.2 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3.2的规定。表5.3.2 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2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单幅路及三幅路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还应包括分隔物
2024-12-5 14:58
5.4 路拱与横坡
5.4.1 道路横坡应根据路面宽度、路面类型、纵坡及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1.0%~2.0%。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地区宜采用1.5%~2.0%;严寒积雪地区、透水路面宜采用1.0%~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比路面横坡度加大1.0%。 5.4.2 单幅路应根据道路宽度采用单向或双向路拱横坡;多幅路应采用由路中线向两侧的双向路拱横坡、人行道宜采用单向横坡,坡向应朝向雨水设施设置位置的一侧。条文说明5.
2024-12-5 14:58
5.5 缘石
5.5.1 缘石应设置在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缘石可分为立缘石和平缘石。5.5.2 立缘石宜设置在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当设置在中间分隔带及两侧分隔带时,外露高度宜为15cm~20cm;当设置在路侧带两侧时,外露高度宜为10cm~15cm。排水式立缘石尺寸、开孔形状等应根据设计汇水量计算确定。5.5.3 平缘石宜设置在人行道与绿化带之间,以及有无障碍要求的路口或人行横道
2024-12-5 14:58
6 平面和纵断面
6.1 一般规定 6.2 平面设计 6.3 纵断面设计 6.4 线形组合设计
2024-12-5 14:58
6.1 一般规定
6.1.1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路网规划、道路红线、道路功能,并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征地拆迁等因素。6.1.2 平面和纵断面应与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地域气候、地下管线、排水等要求结合,并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线形应连续与均衡。6.1.3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做好路线的线形组合设计,各技术指标应恰当、平面顺适、断面均衡、横断面合理;各结构物的选型与布
2024-12-5 14:58
6.2 平面设计
6.2.1 道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成,平曲线由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6.2.2 道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6.2.2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的一般值;当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小半径的极限值。表6.2.2 圆曲线最小半径注:“一般值&rdq
2024-12-5 14:58
6.3 纵断面设计
6.3.1 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应符合表6.3.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表6.3.1 机动车道最大纵坡 1 新建道路应采用小于或等于最大纵坡一般值;改建道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可采用最大纵坡极限值。 2 除快速路外的其他等级道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加1.0%。 3 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快速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5%,其他
2024-12-5 14:58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41 , Processed in 0.106062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