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2006
订阅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2006

9.3 客车整备所
9.3.1 客运站设有客车整备所和客运机务设备时,其相互配置应满足车站的通过能力、减少咽喉交叉干扰、缩短机车和客车车底的走行距离,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城市规划,通过全面比较确定。 1 客车整备所应纵列配置于客运站到发列车较少一端的咽喉区外方正线的一侧或双线铁路的两正线间。 2 当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对数较少,货物列车不经由客运站或为充分利用既有设备,且远期无大发展时,客运站与客车
2024-12-4 15:36
10 货运站、货场和货运设备
10.1 货运站和货场10.2 货运设备
2024-12-4 15:36
10.1 货运站和货场
10.1.1 货运站和货场布置形式应根据作业量、货物品类、作业性质和当地条件等通过全面比较确定。货场布置应力求紧凑,充分利用场地,并根据远期作业量留有发展的可能。设计时可按下列规定布置: 1 货运站可设计为通过式或尽端式,车场与货场可采用横列或纵列配置。 2 大、中型货场宜设计为尽端式,其线路可采用平行布置或部分平行布置。 3 中间站货场可设计为贯通式或混合式线路。10.
2024-12-4 15:36
10.2 货运设备
10.2.1 货运站和货场应根据货物品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结合生产需要和当地条件,设置铁路线路、仓库、货棚、站台、堆货场地、道路、围墙、大门、装卸机械、检斤、量载、装卸机械修理、篷布修理和生产用房等设备。10.2.2 货物仓库、货棚和站台宜采用矩形布置,在多雨、雪地区且作业量较大的仓库或货棚可采用跨线布置。 站台与货物装卸线宜采用一台一线的布置形式。货运量较大,到、发货运量大致平衡,可
2024-12-4 15:36
10.2 货运设备
10.2.1 货运站和货场应根据货物品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结合生产需要和当地条件,设置铁路线路、仓库、货棚、站台、堆货场地、道路、围墙、大门、装卸机械、检斤、量载、装卸机械修理、篷布修理和生产用房等设备。10.2.2 货物仓库、货棚和站台宜采用矩形布置,在多雨、雪地区且作业量较大的仓库或货棚可采用跨线布置。 站台与货物装卸线宜采用一台一线的布置形式。货运量较大,到、发货运量大致平衡,可
2024-12-4 15:36
11 工业站、港湾站
11.1 -般规定11.2 工业站、港湾站图型11.3 主要设备配号11.4 站线数量和有效长度
2024-12-4 15:36
11.1 一般规定
11.1.1 有大量装卸作业的工矿企业、工业区或港口,根据需要可设置主要为其服务的铁路工业站或港湾站。11.1.2 服务于同一企业或工业区的工业站数量,应根据企业的性质、生产规模、生产流程、企业或工业区的布局、原材料来源、产品流向和企业或工业区所在位置与铁路的相互关系等因素确定。11.1.3 工业站、港湾站位置可按下列要求选择: 1 根据企业或港口所在位置及其总布置、经铁路的运量和交
2024-12-4 15:36
11.2 工业站、港湾站图型
11.2.1 当采用车辆交接,工业站、港湾站担当的路网中转作业量小,距企业站、港口站较近且地形条件适合时,工业站与企业站或港湾站与港口站宜采用联设,否则,宜采用分设。11.2.2 工业站、港湾站的图型应根据交接方式、作业量、作业性质、该站在路网上所担当的作业分工和货物装卸地点等因素确定。设计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采用货物交接时,宜采用横列式图型(图11.2.2-1)。 2
2024-12-4 15:36
11.3 主要设备配置
11.3.1 当采用车辆交接,工业站、港湾站设有交接场并与对方车站分设时,若为横列式布置,交接场宜设在调车场外侧或一端;若为其他布置形式,交接场宜设在调车场一侧。当工业站、港湾站与对方车站联设横列布置时,可在双方车场间设置交接场。11.3.2 交接作业地点应根据所采用的交接及铁路专用线管理方式和车站布置形式分别确定。 1 采用货物交接方式,出入企业或港口的货物交接作业可在企业或港内的装
2024-12-4 15:36
11.4 站线数量和有效长度
11.4.1 工业站、港湾站的到发线数量,应根据铁路列车对数、企业或港口小运转列车到发或取送车次数和路厂、矿、港的统一技术作业过程确定。 到发线有效长度应与衔接的铁路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一致。对于只接发小运转列车的到发线有效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11.4.2 工业站、港湾站用于集结发往路网车流的调车线数量和有效长度,应根据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组号、每一组号每昼夜的车流量和车流性质确定。11
2024-12-4 15:36
12 枢纽
12.1 一般规定12.2 主要设备配置12.3 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12.4 迂回线和联络线
2024-12-4 15:36
12.1 一般规定
12.1.1 枢纽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枢纽的作用和规模、各引入线路的技术特征、客货运量的性质和流向、既有设备状况、地形和地质条件,并应配合城市规划和其他交通运输系统等全面地进行方案比选。12.1.2 枢纽建设应根据枢纽总布置图分期实施,根据远景发展需要预留用地。近期工程应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当、运营方便、工程节省和经济效益显著,并减少扩建过程中的废弃工程和施工对运营的干扰。12.1.3
2024-12-4 15:36
12.2 主要设备配置
Ⅰ 编组站12.2.1 枢纽内编组站的数量和配置,应根据车流量、车流性质及方向、引入线路情况和路网中编组站的分工,结合当地条件全面比选确定。 枢纽内编组站宜集中设置。新建枢纽或以路网中转车流为主的枢纽,应设置一个编组站。 在特殊情况下,经技术经济比较,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枢纽内可设置两个及以上编组站: 1 有大量的路网中转改编车流,又有大量在工业区和港埠区集中到发的地方车流。
2024-12-4 15:36
12.3 进出站线路布置和疏解
12.3.1 进出站线路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旅客列车由引入线路接到客运站,其中主要方向的旅客列车通过枢纽不得变更运行方向。 2 货物列车由引入线路接到编组站,主要车流方向应有通过枢纽的顺直通路。 3 对各不同方向引入的客、货列车的到达和出发线路,应分别单独接到客运站和编组站;但出发线路可根据各自区间的通过能力和车站各项作业能力以及工程情况,适当合并后分别引出上述车站
2024-12-4 15:36
12.4 迂回线和联络线
12.4.1 在枢纽总布置图中可根据需要设置或预留迂回线和联络线: 1 在枢纽外围修建通过货物列车绕越城市的迂回线。 2 在枢纽内修建绕越某些车站的迂回线。 3 在枢纽内修建使货物列车绕越市区的迁回线。 4 消除折角车流多余走行的联络线。 必要时迂回线和联络线可通行旅客列车。12.4.2 在枢纽外围修建迂回线时应充分研究相邻编组站的车流组织和机车交路的要求
2024-12-4 15:36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22 , Processed in 0.099823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