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平板玻璃工厂设计规范 GB50435-2016
订阅

平板玻璃工厂设计规范 GB50435-2016

10.3 车间电力设备和电气配线
10.3.1 电气设备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尘场所的电气设备应有防尘措施,宜设单独的隔尘房间,电气设备设在现场时,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应为IP5X级,经常用水冲洗的地段应为IP54级; 2 储运和处理纯碱、芒硝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电气配线,应有防尘、防酸(碱)腐蚀的措施。10.3.2 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时,爆炸危险区级划分、包含范围和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
2024-12-4 14:55
10.4 电气照明
10.4.1 电气照明应采用荧光灯、高强气体放电灯和发光二极管(LED)等绿色光源;浮法联合车间的操作层等高大厂房宜采用高强气体放电灯及其混合照明。10.4.2 有夜班工作的控制室、配电室、发电机房、水泵房等场所和重要通道应设应急照明。重要操作区照明宜采用双回路交叉供电方式。10.4.3 有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灯具、开关和照明配线选型和设计应按环境危险级别确定。10.4.4 潮湿场所应采用
2024-12-4 14:55
10.5 电力线路敷设
10.5.1 厂区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或电缆沟内敷设。10.5.2 厂区电力线路的走向、路径应协同总图布置统一规划。10.5.3 供给一级负荷的两路电力电缆不应在同一电缆沟内敷设,当无法分开时,该电缆沟内的两路电缆应采用阻燃型电缆,且应分别敷设在电缆沟两侧的支架上。10.5.4 电力线路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10.5.1
2024-12-4 14:55
10.6 建筑防雷
10.6.1 氢气站、天然气配气站、煤气站主厂房、氢气储罐等的防雷设施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10.6.2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的浮法联合车间、原料车间、深加工车间等一般性工业厂房,防雷设施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年预计雷击次数不大于0.25次的一般性工业厂房,防雷设施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10.6.3 油站、油泵房和油罐区的防雷设施宜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钢质油罐的壁厚不
2024-12-4 14:55
10.7 通信系统
10.7.1 厂区内应设办公电话和网络通信系统。10.7.2 厂区通信线路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1158的有关规定执行。
2024-12-4 14:55
11 生产过程检测和控制
11.1 生产过程自动化11.2 配料称量系统的检测和控制11.3 熔化系统的检测和控制11.4 成形系统的检测和控制11.5 退火系统的检测和控制11.6 冷端系统的控制11.7 辅助生产系统的检测和控制11.8 仪表用电源和气源11.9 控制室
2024-12-4 14:55
11.1 生产过程自动化
11.1.1 全厂自动化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符合节能降耗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同时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维护方便的自动化技术。11.1.2 主要生产过程自动化装备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料系统宜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PLC); 2 熔窑、锡槽、退火系统应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DCS、FCS)或等同技术配置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 3 冷端系统应采用可编
2024-12-4 14:55
11.2 配料称量系统的检测和控制
11.2.1 配料称量系统控制装置宜采用由多台配料控制器和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作为下位机,工业控制机作为上位机。微机应按工艺流程进行协调运转控制和监视,并应能实时动态地显示系统流程状态及故障情况。11.2.2 配料称量、混合系统的工艺设备应设运行及故障报警监视装置,硅质原料宜设置水分自动检测补偿装置。11.2.3 带式输送机应设置事故断电拉绳开关,并应设置跑偏、过载、打滑、失速等报警和保
2024-12-4 14:55
11.3 熔化系统的检测和控制
11.3.1 熔窑的检测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熔窑的碹顶、胸墙、蓄热室和烟道的有关部位应设温度检测点,重要检测点的温度应设记录及高限报警; 2 熔窑出口端的玻璃液温度应设自动控制; 3 熔化部窑压应设自动控制,冷却部窑压应设检测并可自动控制; 4 总烟道及烟囱根应设烟气抽力和温度检测; 5 玻璃液面应设自动控制。11.3.2 燃烧系统检测和控制应
2024-12-4 14:55
11.4 成形系统的检测和控制
11.4.1 锡槽应按工艺要求设置若干电加热区,各加热区的功率应可调节。11.4.2 供配电和控制设备设计应确保锡槽烤窑和事故处理时的加热功率。11.4.3 锡槽各部位应设温度、压力检测装置。11.4.4 保护气体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氮氢保护气体系统应设压力、流量检测装置; 2 氮氢混合气体应设氢气含量检测和报警装置; 3 氮氢混合气体应设氮氢流量比例控制系统
2024-12-4 14:55
11.5 退火系统的检测和控制
11.5.1 退火窑应按工艺要求设置若干温度控制区,各温控区的加热、冷却应采用自动控制,各区温度均应显示并应有记录。11.5.2 退火窑A区、B区退火段的中部和边部宜设玻璃带表面温度的检测装置。11.5.3 退火窑主传动控制方案应满足调速范围、调速精度及备用传动自动投入等要求。11.5.4 中央控制室内应设退火窑主传动速度给定装置和实际工作线速度显示。11.5.5 退火窑的主传动、冷却风
2024-12-4 14:54
11.6 冷端系统的控制
11.6.1 冷端主控制系统应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冷端主控制系统应具备通信功能,可与冷端各子系统及中央控制系统进行通信。11.6.2 冷端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冷端控制系统应配置全线输送调度系统,宜配置优化切割系统; 2 冷端控制系统应按功能区设置远程从站进行控制,并应由主控可编程控制系统(PLC)统一协调; 3 支线分片堆垛区控制系统应采用独
2024-12-4 14:54
11.7 辅助生产系统的检测和控制
11.7.1 辅助生产系统应独立设置检测和控制。11.7.2 辅助生产系统检测和控制可采用数字式仪表。工艺参数较多时,宜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应预留通用标准开放网络通信接口。11.7.3 辅助生产系统其他控制及检测装置可按浮法联合车间主生产系统选用。条文说明11.7.1 辅助生产系统包括所有除原料车间、联合车间的系统。11.7.2 控制内容较多的辅助生产系统(如水泵房、锅炉房、氢气站、氮
2024-12-4 14:54
11.8 仪表用电源和气源
11.8.1 仪表用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源应安全可靠并应由两回路电源供电,电源的技术参数应满足仪表及控制装置要求; 2 计算机监控装置应设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供电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 3 2台及以上盘柜拼装时,内部控制用220V交流电源应采用相同相位。11.8.2 自动化仪表用压缩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仪表 气源压力范围
2024-12-4 14:54
11.9 控制室
11.9.1 配料系统宜在原料车间单独设置控制室。11.9.2 熔窑、锡槽、退火窑三大热工设备宜集中设置中央控制室进行统一操作管理。11.9.3 冷端系统应分别设置切割掰板区控制室和分片堆垛区控制室。11.9.4 控制室位置应方便设备操作和管理,并应避开电磁干扰源、尘源和振动源等的影响。11.9.5 控制室应有防尘、防火、防水、隔声、隔热和通风等设施。控制室面积应满足设备安装、操作和检修
2024-12-4 14:54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7-6 15:01 , Processed in 0.105853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