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310-2013
订阅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310-2013

9.2 建筑物防雷
9.2.1 除具有爆炸危险的实验楼外,教育建筑应划分为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9.2.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教育建筑,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 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2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宿舍、体育馆、会堂等建筑; 3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食堂、办公楼等建筑。9.2.3 不属于二类防雷建筑,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
2024-12-6 10:43
9.3 接地
9.3.1 教育建筑应按需要设置功能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9.3.2 教育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根据系统安全保护的条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建筑物内有变电所时,低压配电系统应采用TN-S系统; 2 当宿舍、教学楼等规模及用电负荷较小的建筑物内无变电所时,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TN-C-S系统或TT系统; 3 当实验工艺设备有要求时,低压配电系统可
2024-12-6 10:43
9.4 等电位联结
9.4.1 教育建筑的每个电源进线处、防雷区界面处应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建筑物内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之间应互相连通。9.4.2 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与下列金属体连接: 1 保护导体(PE)和保护接地中性导体(PEN)干线; 2 接地装置中的接地干线; 3 建筑物内的水管、燃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 4 便于连接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部分。9.4.3 下列情况和场所应
2024-12-6 10:43
9.5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9.5.1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前宜进行雷电电磁环境风险评估,并根据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按表9.5.1确定雷击防护等级。表9.5.1 教育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防护等级9.5.2 需进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建筑物应作等电位联结,外露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应与防雷装置组成共用接地系统。9.5.3 需进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的场所,其进出电源线路宜采取屏蔽措施。当外引线缆采用屏蔽电缆时,电缆屏蔽层
2024-12-6 10:43
10 校园信息设施系统
10.1 一般规定 10.2 通信系统 10.3 信息网络系统 10.4 综合布线系统 10.5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0.6 广播系统 10.7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2024-12-6 10:43
10.1 一般规定
10.1.1 校园信息设施系统应具有对学校各类信息进行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功能。10.1.2 校园信息设施系统宜由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等子系统组成。10.1.3 校园信息设施系统应根据教育建筑的规模和功能需求,按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关于学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配置规定进行配置。10
2024-12-6 10:43
10.2 通信系统
10.2.1 通信系统设计可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等。10.2.2 通信接入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校园智能化总体规划,结合本地电信发展规划和业务网络状况,将公用通信网络引入校园通信系统总机房; 2 通信系统总机房内设置的通信接入系统设备,应为未来通信方式的发展提供扩充设备的空间和进出机房的备用管道。 10.2.3 电话交换系统应符合
2024-12-6 10:43
10.3 信息网络系统
10.3.1 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和配置应遵循适用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并应标准化,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10.3.2 教育建筑宜采用内网和外网分开的结构形式,内网应仅限于内部用户使用,当远程用户通过外网访问内网资源,应具有相应的身份认证手段。10.3.3 信息网络系统宜采用以太网等交换技术。网络结构的层次应符合学校信息网络系统的规划,并应按教育建筑的规模和需求设置主干(核心)层、汇聚层和终端
2024-12-6 10:43
10.4 综合布线系统
10.4.1 教育建筑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并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系统配置和管线设计。10.4.2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教育建筑和建筑群内信息网络、通信网络等系统布线的要求,并应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对信息传输的要求。10.4.3 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缆或超五类及以上电缆,并应根据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的重要性、保密性要求选择相应的线缆。10.4.4 教
2024-12-6 10:43
10.5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0.5.1 教育建筑内宜设置有线电视系统。有接收远程教育卫星的资源需求的学校宜设置卫星电视接收系统。10.5.2 设有有线电视系统前端的教育建筑,应引入当地有线电视台信号,并宜预留卫星电视、学校自办节目的接口。10.5.3 当教育建筑只接收当地有线电视网节目信号时,有线电视系统的每500个终端宜设置一个光节点。10.5.4 有线电视系统宜采用双向传输网络。10.5.5 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
2024-12-6 10:43
10.6 广播系统
10.6.1 教育建筑应设置公共广播系统,其功能宜根据学校使用和管理的要求确定,并可包括音频制作、播放教学、晨操和上下课铃声等业务广播和紧急广播等。10.6.2 广播系统宜由声源、功率放大器、扬声器、传输线路及控制设备等组成。10.6.3 广播系统宜设置多声源播放设备。当业务广播与紧急广播合用主机设备、传输线路及扬声器时,紧急情况下广播系统应能被强制切换到紧急广播状态。10.6.4 广播系统播放设
2024-12-6 10:43
10.7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10.7.1 有条件的学校宜在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食堂、体育场馆、学生宿舍门厅等处设置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并应具有发布公共信息、提供告知和查询等功能。10.7.2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中的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显示和信息导览等子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及组合。10.7.3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宜采取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将视音频信号、图片和文字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显示终端。10.
2024-12-6 10:43
11 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
11.1 一般规定 11.2 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 11.3 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11.4 学校门户网站 11.5 智能卡应用系统 11.6 校园网安全管理系统
2024-12-6 10:43
11.1 一般规定
11.1.1 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括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学校门户网站、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子系统。11.1.2 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关于学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配置规定进行设计。
2024-12-6 10:43
11.2 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
11.2.1 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可根据学校的规模和管理模式,选择相应的教学、科研、办公、学习、资源和物业等系统软件管理模块,且系统应能满足学校管理需要。11.2.2 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教学管理系统宜具有教务公共信息、学籍管理、师资管理、智能排课、教学计划管理、数字化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学仪器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2 科研管理系统宜具有对各类科研
2024-12-6 10:43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7 , Processed in 0.098774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