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订阅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11.4.1 采用本方法加固在施加预应力前,可不采取卸除作用在被加固结构上活荷载的措施。11.4.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材的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宜为碳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设计值ƒf的0.6倍~0.7倍。11.4.3 对外露的锚具应采取防腐措施加以防护。11.4.4 锚固和张拉端的碳纤维应平直、无表面缺陷。11.4.5 当张拉过程中发现有明显滑移现象或达不到设计张拉应力时,应调整
2024-12-6 11:39
12 增设支点加固法
12.1 设计规定12.2 加固计算12.3 构造规定
2024-12-6 11:39
12.1 设计规定
12.1.1 本方法适用于梁、板、桁架等结构的加固。12.1.2 本方法按支承结构受力性能的不同可分为刚性支点加固法和弹性支点加固法两种。设计时,应根据被加固结构的构造特点和工作条件选用其中一种。12.1.3 设计支承结构或构件时,宜采用有预加力的方案。预加力的大小,应以支点处被支顶构件表面不出现裂缝和不增设附加钢筋为度。12.1.4 制作支承结构和构件的材料,应根据被加固结构所处的环境及使用要求
2024-12-6 11:39
12.2 加固计算
12.2.1 采用刚性支点加固梁、板时,其结构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计算并绘制原梁的内力图; 2 初步确定预加力(卸荷值),并绘制在支承点预加力作用下梁的内力图; 3 绘制加固后梁在新增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 4 将上述内力图叠加,绘出梁各截面内力包络图; 5 计算梁各截面实际承载力; 6 调整预加力值,使梁各截面最大内力值小于截面实际承载力; 7 根
2024-12-6 11:39
12.3 构造规定
12.3.1 采用增设支点加固法新增的支柱、支撑,其上端应与被加固的梁可靠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湿式连接: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柱、支撑为支承结构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箍湿式连接(图12.3.1a);被连接部位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应全部凿掉,露出箍筋;起连接作用的钢筋箍可做成Π形;也可做成Γ形,但应卡住整个梁截面,并与支柱或支撑中的受力筋焊接。钢筋箍的直径应由计算确
2024-12-6 11:39
13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13.1 设计规定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13.4 构造规定
2024-12-6 11:39
13.1 设计规定
13.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柱、墙等构件的加固,但本规范仅对受弯构件的加固作出规定。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拉钢筋一侧配筋率小于0.2%的构件加固。13.1.2 采用本方法时,原结构、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果推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级,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1.5MPa。13.1.3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网片设计成仅承受
2024-12-6 11:38
1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3.2.1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对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构件达到受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钢丝绳网片的拉应变εrw可按截面应变保持平面的假设确定; 2 钢丝绳网片应力σrw可近似取等于拉应变εrw与弹性模量Erw的乘积;
2024-12-6 11:38
13.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13.3.1 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面层对受弯构件斜截面进行加固时,应在围套中配置以钢丝绳构成的“环形箍筋”或“U形箍筋”(图13.3.1)。图13.3.1 采用钢丝绳网片加固的受弯构件三面展开图1—胶粘型锚栓;2—固定板;3—抗剪加固钢筋网(横向网);4—抗弯加固钢筋网片(主网);b—
2024-12-6 11:38
13.4 构造规定
13.4.1 钢丝绳网的设计与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网片应采用小直径不松散的高强度钢丝绳制作;绳的直径宜为2.5mm~4.5mm;当采用航空用高强度钢丝绳时,可使用规格为2.4mm的高强度钢丝绳。 2 绳的结构形式(图13.4.1-1)应为6×7+IWS金属股芯右交互捻钢丝绳或1×19单股左捻钢丝绳。图13.4.1-1 钢丝绳的结构形式 3 网的主筋(
2024-12-6 11:38
14 绕丝加固法
14.1 设计规定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14.3 构造规定
2024-12-6 11:38
14.1 设计规定
14.1.1 本方法适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位移延性的加固。14.1.2 采用绕丝法时,原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果推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级,但也不得高于C50级。14.1.3 采用绕丝法时,若柱的截面为方形,其长边尺寸h与短边尺寸b之比,应不大于1.5。14.1.4 当绕丝的构造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采用绕丝法加固的构件可按整体截面进行计算。条文说明14.1.1 绕丝加固法的优点,主要是能够显
2024-12-6 11:38
14.2 柱的抗震加固计算
14.2.1 采用环向绕丝法提高柱的位移延性时,其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总折算体积配箍率ρv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ρv,e——被加固柱原有的体积配箍率,当需重新复核时,应按原箍筋范围内核心面积计算; ρv,s——以绕丝构成的环向围束作为附加箍筋计算得到的箍筋体积配箍率的增量; Ass——
2024-12-6 11:38
14.3 构造规定
14.3.1 绕丝加固法的基本构造方式是将钢丝绕在4根直径为25mm专设的钢筋上(图14.3.1),然后再浇筑细石混凝土或喷抹M15水泥砂浆。绕丝用的钢丝,应为直径为4mm的冷拔钢丝,但应经退火处理后方可使用。14.3.2 原构件截面的四角保护层应凿除,并应打磨成圆角(图14.3.1),圆角的半径r不应小于30mm。图14.3.1 绕丝构造示意图1—圆角;2—直径为4mm间
2024-12-6 11:38
15 植筋技术
15.1 设计规定15.2 锚固计算15.3 构造规定
2024-12-6 11:38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9 , Processed in 0.10347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