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订阅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9.6 构造规定
9.6.1 粘钢加固的钢板宽度不宜大于100mm。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采用压力注胶粘结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10mm,且应按外粘型钢加固法的焊接节点构造进行设计。 9.6.2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正截面加固时,均应在钢板的端部(包括截断处)及集中荷载作用点的两侧,对梁设置U形钢箍板;对板应设置横向钢压条进行锚固。 9.6.3 当粘贴的钢板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本规范第9.2.
2024-12-6 11:39
10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
10.1 设计规定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 10.9 构造规定
2024-12-6 11:39
10.1 设计规定
10.1.1 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及受拉构件的加固。 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一侧配筋率小于0.2%的构件加固。 10.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 10.1.3 外贴纤维复合材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将纤维受力方式设计成仅承受拉应力作用。 10.
2024-12-6 11:39
10.2 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2.1 采用纤维复合材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纤维复合材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取直线式,其拉应力σf等于拉应变εf与弹性模量Ef的乘积; 2 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应按构件加固前的初始受力情况,确定纤维复合材的滞后应变; 3 在达
2024-12-6 11:39
10.3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10.3.1 采用纤维复合材条带(以下简称条带)对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加固时,应粘贴成垂直于构件轴线方向的环形箍或其他有效的U形箍(图10.3.1);不得采用斜向粘贴方式。 图10.3.1 纤维复合材抗剪箍及其粘贴方式1—胶锚;2—钢板压条;3—纤维织物压条;4—板;5—锚栓加胶粘锚固;6—U形箍;7—梁
2024-12-6 11:39
10.4 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4.1 轴心受压构件可采用沿其全长无间隔地环向连续粘贴纤维织物的方法(简称环向围束法)进行加固。 10.4.2 采用环向围束法加固轴心受压构件仅适用于下列情况: 1 长细比l/d≤12的圆形截面柱; 2 长细比l/d≤14、截面高宽比h/b≤1.5、截面高度h≤600mm,且截面棱角经过圆化打磨的正方形或矩形截面柱。 10.4.3 采用环向围束的轴心受
2024-12-6 11:39
10.5 框架柱斜截面加固计算
10.5.1 当采用纤维复合材的条带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进行受剪加固时,应粘贴成环形箍,且纤维方向应与柱的纵轴线垂直。 10.5.2 采用环形箍加固的柱,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 (10.5.2-1) (10.5.2-2) (10.5.2-3) 式中:V——构件加固后剪力设计值(kN); Vc0—
2024-12-6 11:39
10.6 大偏心受压构件加固计算
10.6.1 当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加固大偏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柱时,应将纤维复合材粘贴于构件受拉区边缘混凝土表面,且纤维方向应与柱的纵轴线方向一致。 10.6.2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柱的加固,其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式中:e——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As合力点的距离(mm); ei——初始偏心距(mm); e0&
2024-12-6 11:39
10.7 受拉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10.7.1 当采用外贴纤维复合材加固环形或其他封闭式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时,应按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置方式,将纤维织物粘贴于相应位置的混凝土表面上,且纤维方向应与构件受拉方向一致,并处理好围拢部位的搭接和锚固问题。 10.7.2 轴心受拉构件的加固,其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式确定: (10.7.2)式中:N——轴向拉力设计值; ƒf&mda
2024-12-6 11:39
10.8 提高柱的延性的加固计算
10.8.1 钢筋混凝土柱因延性不足而进行抗震加固时,可采用环向粘贴纤维复合材构成的环向围束作为附加箍筋。 10.8.2 当采用环向围束作为附加箍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柱箍筋加密区加固后的箍筋体积配筋率ρv,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规定的要求: (10.8.2-1) (10.8.2-2) 式中:ρv,e—&m
2024-12-6 11:39
10.9 构造规定
10.9.1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弯矩区进行正截面加固时,其受拉面沿轴向粘贴的纤维复合材应延伸至支座边缘,且应在纤维复合材的端部(包括截断处)及集中荷载作用点的两侧,设置纤维复合材的U形箍(对梁)或横向压条(对板)。 10.9.2 当纤维复合材延伸至支座边缘仍不满足本规范第10.2.5条延伸长度的规定时,应采取下列锚固措施: 1 对梁,应在延伸长度范围内均匀设置不少于三道U形箍锚固(图1
2024-12-6 11:39
1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法
11.1 设计规定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11.3 构造要求 11.4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2024-12-6 11:39
11.1 设计规定
11.1.1 本方法适用于截面偏小或配筋不足的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一侧配筋率低于0.2%的构件加固。 11.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2.0MPa。 11.1.3 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的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其表面应进行防护处理。表面防护材料应对纤维及
2024-12-6 11:39
11.2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受弯构件
11.2.1 当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其预应力损失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锚具变形和碳纤维复合板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1: (11.2.1-1) 式中:a——张拉锚具变形和碳纤维复合板内缩值(mm),应按表11.2.1采用; 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净距离(mm);
2024-12-6 11:39
11.3 构造要求
11.3.1 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用锚具可采用平板锚具,也可采用带小齿齿纹锚具(尖齿齿纹锚具和圆齿齿纹锚具)等。11.3.2 设计普通平板锚具的构造时,其盖板和底板的厚度应分别不小于14mm和10mm;其加压螺栓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22mm(图11.3.2-1、图11.3.2-2)。图11.3.2-1 碳纤维板平板锚具1—螺栓孔;2—盖板;3—碳纤维板;4&md
2024-12-6 11:39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9 , Processed in 0.09947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