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已作废】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订阅

【已作废】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Engineering technical code for rain utilization in building and sub-districtGB 50400-200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2007 年4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合国建设部公告第485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
2024-12-5 09:11
1 总则
1.0.1 为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洪涝,使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与维护。本规范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雨水利用工程。1.0.3 雨水资源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利用。1.0.4 有特殊污染源的建筑与小区,
2024-12-5 09:11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2024-12-5 09:11
2.1 术语
2.1.1 雨水利用 rain utilization 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等的总称。 2.1.2 下垫面 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1.3 土壤渗透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soil 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2.1.4 流量径流系数 discharge runoff coeffici
2024-12-5 09:11
2.2 符号
2.2.1 流量、水量、流速2.2.2 水头损失、几何特征2.2.3 计算系数及其它2.2.4 时间
2024-12-5 09:11
3 水量与水质
3.1 降雨量和雨水水质 3.2 用水定额和水质
2024-12-5 09:11
3.1 降雨量和雨水水质
3.1.1 降雨量应根据当地近期10年以上降雨量资料确定。当资料缺乏时可参考附录A。3.1.2 雨水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屋面雨水经初期径流弃流后的水质,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如下经验值: SS 20~40mg/L;色度10~40度。条文说明3.1.1 对降雨量资料的选取作出规定。在本规范的计算中涉及的降雨资料主要有:当地多年平均(频率为50%)最大24h降雨,近似于2年一遇24h降雨量;当地1年一
2024-12-5 09:11
3.2 用水定额和水质
3.2.1 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车辆冲洗、循环冷却水补水等各项最高日用水量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3.2.2 景观水体补水量根据当地水面蒸发量和水体渗透量综合确定。3.2.3 最高日冲厕用水定额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中的最高日用水定额及表3.2.3中规定的百分率计算确定。3.2.4 器具给水额定流量
2024-12-5 09:11
4 雨水利用系统设置
4.1 一般规定 4.2 雨水径计算 4.3 系统选型
2024-12-5 09:11
4.1 一般规定
4.1.1 雨水利用应采用雨水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1 雨水入渗系统宜设雨水收集、入渗等设施;2 收集回用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回用水管网等设施;3 调蓄排放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和排放管道等设施。4.1.2 雨水入渗场所应有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地质勘察资料应包括区域滞水层分布、土壤种类和相应的渗透系数、地下水动态等。4.1.3 雨水入渗系统
2024-12-5 09:11
4.2 雨水径计算
4.2.1 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和设计流量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4.2.2 径流系数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 雨量径流系数和流量径流系数宜按表4.2.2采用,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2 建设用地雨水外排管渠流量径流系数宜按扣损法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采用0.25~0.4。4.2.3 设计降雨厚度应按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确定,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应根据本规范各雨水利用设施条
2024-12-5 09:11
4.3 系统选型
4.3.1 雨水利用系统的型式、各个系统负担的雨水量,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3.2 地面雨水宜采用雨水入渗。4.3.3 降落在景观水体上的雨水应就地储存。4.3.4 屋面雨水可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利用方式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1 当地缺水情况;2 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3 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质要求;4 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的吻合程度;5 经济合
2024-12-5 09:10
5 雨水收集
5.1 一般规定 5.2 屋面集水沟 5.3 半有压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5.4 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5.5 硬化地面雨水收集 5.6 雨水弃流 5.7 雨水排除
2024-12-5 09:10
5.1 一般规定
5.1.1 屋面表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不宜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有条件时可采用种植屋面。 5.1.2 屋面雨水收集管道的进水口应设置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雨水斗。 5.1.3 屋面雨水系统中设有弃流设施时,弃流没施服务的各雨水斗至该装置的管道长度宜相近。 5.1.4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4.2.1-2)式计算。 5.1.5 屋面雨水收集宜采用半有压屋面雨水
2024-12-5 09:10
5.2 屋面集水沟
5.2.1 屋面集水宜采用集水沟。集水沟断面尺寸和过水能力应经水力计算确定。5.2.2 屋面集水沟的深度应包括设计水深和保护高度。5.2.3 集水沟沟底可水平或可有坡度,坡度小于0.003时应具有自由出流的雨水出口。5.2.4 集水沟的水力计算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执行,沟底平坡或坡度不大于0.003时,可采用本规范5.2.5~5.2.10条规定的经验方法计算。5.
2024-12-5 09:10
1234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5-17 05:34 , Processed in 0.100194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