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15
订阅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15

11.6 燃料供应
11.6.1 油田站场用燃料宜采用天然气。有条件的油田应采用干气作燃料。11.6.2 锅炉房内的燃气、燃油和燃煤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的有关规定。11.6.3 以燃气为燃料时,燃料气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燃料气中硫化氢含量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 17820中对于三类气质的要求。 2 加热炉、锅炉的供气管道应设气液分离器,
2024-12-4 13:56
11.7 暖通空调
11.7.1 站场内建筑物的暖通空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的有关规定。11.7.2 站场内各类房间的冬季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宜符合表11.7.2的规定。表11.7.2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 注:电机间、加热炉操作间、高压开关室、电容器室可不采暖。11.7.3 采暖热媒宜采用热水,系统形式宜为同程式。对于远离集中热源的独立建筑可采用电采暖。
2024-12-4 13:56
11.8 站场道路
11.8.1 油气集输站场道路的设计应满足生产管理、维修维护和消防通车的要求。站场道路级别宜按表11.8.1划分。表11.8.1 站场道路级别划分 注:油气站场的等级划分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确定。11.8.2 进站路可采用公路型道路,站内路可采用城市型道路。11.8.3 站场内道路的路面宽度可按表11.8.3选用。公路型进站路的路肩宽度宜为
2024-12-4 13:56
附录A 重力分离器的计算公式
A.0.1 立式重力分离器的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D——分离器内径(m); qv——标准参比条件下气体流量(m3/h); T——操作温度(K); Z——气体压缩因子; P—&m
2024-12-4 13:56
附录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图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2024-12-4 13:56
附录C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C.0.1 当采用杜克勒Ⅱ法时,水平管道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油气混输管道的压降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油气混输管道压降(MPa); λm——混输阻力系数,见式C.0.1-2; ρm——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
2024-12-4 13:56
附录D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表D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W/(m2·℃)] 注:表中所列总传热系数以钢管外表面为基准传热面。
2024-12-4 13:56
附录E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表E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W/(m2·℃)] 注:表中所列总传热系数以钢管外表面为基准传热面。
2024-12-4 13:56
附录F 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D2/D1)≤3]热力近似计算公式
F.0.1 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的总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Φ——管组总耗热量(散热流量)(W); L——集油管道长度(m); K——保温壳内管道向外界的总传热系数(按钢管外表面作为基准传热面取值)[W/(m2·℃)];
2024-12-4 13:56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表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m) 注:1 表中尺寸均自管架、管墩及管道最突出部分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外缘算起;为公路型时,自路肩外缘算起。 2 架空油气管道与立式罐之间的距离,是指立式罐与其圆周切线方向平行的管架、管墩及管道最突出部分的距离。
2024-12-4 13:56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表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m) 注:1 表中尺寸均自管架、管墩及管道最突出部分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外缘算起;为公路型时,自路肩外缘算起。 2 架空油气管道与立式罐之间的距离,是指立式罐与其圆周切线方向平行的管架、管墩及管道最突出部分的距离。
2024-12-4 13:56
附录J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最小间距
表J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最小间距(m) 注:1 表中所列净距应自管壁或防护设施外缘算起。 2 当管道埋深大于邻近建(构)筑物的基础埋深时,应采用土壤安息角校正表中所列数值。 3 当有可靠根据或措施时,可减小表中所列数值。
2024-12-4 13:56
附录K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表K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和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m) 注:①交越处2m之内天然(煤)气管道不得有接口,否则电缆及电缆管道应加包封。 ②电力电缆加有保护套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2024-12-4 13:56
附录L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表L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m) 注:①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电)缆也可以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②两通信线交越时,一级线路应在二级线路上面通过,且交越角不得小于30°,广播线路为三级线路。 ③通信线路与25kV交流电气铁道的馈电线不允许跨越,必要时应采用直埋电缆穿过。 ④光(电)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
2024-12-4 13:56
附录M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表M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注:1 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可采用筒形风帽、旋转风帽、球形风帽或通风天窗等方式。 2 计算通风量时,房间高度大于6m时应按6m计算,事故通风应按房间实际高度计算。 3 括号内的换气次数为含硫的数据。 4 对于同时散发有害气体和余热的建筑物,室内的全面通风量应按消除有害气体或余热中所需的最
2024-12-4 13:56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17 , Processed in 0.104788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