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已废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年版)
订阅

【已废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6年版)

5.2 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5.2.1 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5.2.2 雨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当立交道路设有盲沟时,其渗流水量应单独计算。5.2.3 合流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1 泵站后设污水截流装置时,按式(3.3.1)计算。 2 泵站前设污水截流装置时,雨水部分和污水部分分别按式(5.2.3-1)和式(5.2.
2024-12-5 09:06
5.3 集水池
5.3.1 集水池的容积,应根据设计流量、水泵能力和水泵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 注:如水泵机组为自动控制时,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6次。 2 雨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 3 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 4 污泥泵房集水池
2024-12-5 09:06
5.4 泵房设计
Ⅰ 水泵配置 5.4.1 水泵的选择应根据设计流量和所需扬程等因素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泵宜选用同一型号,台数不应少于2台,不宜大于8台。当水量变化很大时,可配置不同规格的水泵,但不宜超过两种,或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或采用叶片可调式水泵。 2 污水泵房和合流污水泵房应设备用泵,当工作泵台数不大于4台时,备用泵宜为1台。工作泵台数不小于5台时,备用泵宜为2台;潜水泵房备用泵为2台
2024-12-5 09:06
5.5 出水设施
5.5.1 当2台或2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时,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均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设置止回阀。当污水泵出水管与压力管或压力井相连时,出水管上必须安装止回阀和闸阀等防倒流装置。雨水泵的出水管末端宜设防倒流装置,其上方宜考虑设置起吊设施。5.5.2 出水压力井的盖板必须密封,所受压力由计算确定。水泵出水压力井必须设透气筒,筒高和断面根据计算确定。5.5.3 敞开式出水井的井口高度,应
2024-12-5 09:06
6 污水处理
6.1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6.2 一般规定 6.3 格栅 6.4 沉砂池 6.5 沉淀池 6.6 活性污泥法 6.7 化学除磷 6.8 供氧设施 6.9 生物膜法 6.10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6.11 污水自然处理 6.12 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 6.13 消毒
2024-12-5 09:06
6.1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6.1.1 污水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业规划的要求,并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1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 2 便于处理后出水回用和安全排放。 3 便于污泥集中处理和处置。 4 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5 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 少拆迁,少占地,根据环境评价要求,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7 有扩建的可能。
2024-12-5 09:06
6.2 一般规定
6.2.1 城镇污水处理程度和方法应根据现行的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排放标准、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确定。6.2.2 污水厂的处理效率,可按表6.2.2的规定取值。表6.2.2 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注:1 表中SS表示悬浮固体量,BOD5表示五日生化需氧量。 2 活性污泥法根据水质、工艺流程等情况,可不设置初次沉淀池。6.2.3 水质和(或)水量变化大的污水厂,
2024-12-5 09:06
6.3 格栅
6.3.1 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6.3.2 格栅栅条间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粗格栅:机械清除时宜为16mm~25mm;人工清除时宜为25mm~40mm。特殊情况下,最大间隙可为100mm。 2 细格栅:宜为1.5mm~10mm。 3 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6.3.3 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m/s~1.0m/s。除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外,机械清除格栅的安
2024-12-5 09:06
6.4 沉砂池
6.4.1 污水厂应设置沉砂池,按去除相对密度2.65、粒径0.2mm以上的砂粒设计。6.4.2 平流沉砂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最大流速应为0.3m/s,最小流速应为0.15m/s。 2 最高时流量的停留时间不应小于30s。 3 有效水深不应大于1.2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6.4.3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平流速宜为0.1m/s。
2024-12-5 09:06
6.5 沉淀池
Ⅰ 一般规定6.5.1 沉淀池的设计数据宜按表6.5.1的规定取值。斜管(板)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按本规范第6.5.14条的规定取值。合建式完全混合生物反应池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宜按本规范第6.6.16条的规定取值。表6.5.1 沉淀池设计数据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m~4.0m。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
2024-12-5 09:06
6.6 活性污泥法
Ⅰ 一般规定6.6.1 根据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好氧污泥稳定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6.6.2 根据可能发生的运行条件,设置不同运行方案。6.6.3 生物反应池的超高,当采用鼓风曝气时为0.5m~1.0m;当采用机械曝气时,其设备操作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m~1.2m。6.6.4 污水中含有大量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时,应有除泡沫措施。6.6.5 每组生物反应
2024-12-5 09:06
6.7 化学除磷
6.7.1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其出水总磷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采用化学除磷工艺处理。污水一级处理以及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有除磷要求时,也可采用化学除磷工艺。 6.7.2 化学除磷可采用生物反应池的后置投加、同步投加和前置投加,也可采用多点投加。 6.7.3 化学除磷设计中,药剂的种类、剂量和投加点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 6.7.4 化学除磷的药剂可采用铝盐、铁盐,也可采用石灰。用铝盐或铁盐作混凝剂时
2024-12-5 09:06
6.8 供氧设施
6.8.1 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供氧,应满足污水需氧量、混合和处理效率等要求,宜采用鼓风曝气或表面曝气等方式。6.8.2 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等要求,宜按下式计算:式中:O2——污水需氧量(kgO2/d); Q——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量(m3/d); So&mda
2024-12-5 09:06
6.9 生物膜法
Ⅰ 一般规定6.9.1 生物膜法适用于中小规模污水处理。6.9.2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6.9.3 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宜经沉淀处理。当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时,应设调节池。6.9.4 生物膜法的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等条件,采取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Ⅱ 生物接触氧化池6.9.5 生物接触氧化池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程度确定采用一段式或二段式。生物
2024-12-5 09:06
6.10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6.10.1 回流污泥设施,宜采用离心泵、混流泵、潜水泵、螺旋泵或空气提升器。当生物处理系统中带有厌氧区(池)、缺氧区(池)时,应选用不易复氧的回流污泥设施。6.10.2 回流污泥设施宜分别按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最大污泥回流比和最大混合液回流比计算确定。 回流污泥设备台数不应少于2台,并应有备用设备,但空气提升器可不设备用。 回流污泥设备,宜有调节流量的措施。6.10.3 剩余污泥量,可按
2024-12-5 09:06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0:20 , Processed in 0.09948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