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已废止】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订阅

【已废止】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GB 50013-2006主编部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2006 年 6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 410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2024-12-5 09:41
1 总则
1.0.1 为使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1
2024-12-5 09:41
2 术语
2.0.1 给水系统 water supply system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2.0.2 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用户所消耗的水量。2.0.3 居民生活用水 demand in households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2.0.4 综合生活用水 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居民日
2024-12-5 09:41
3 给水系统
3.0.1 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规划、供水规模、水质及水压要求,以及原有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3.0.2 地形高差大的城镇给水系统宜采用分压供水。对于远离水厂或局部地形较高的供水区域,可设置加压泵站,采用分区供水。3.0.3 当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且有合适水源可利用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独立设置工业用水给水系统,采用分质供水
2024-12-5 09:41
4 设计水量
4.0.1 设计供水量由下列各项组成:1 综合生活用水 ( 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 ;2 工业企业用水;3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4 管网漏损水量;5 未预见用水;6 消防用水。4.0.2 水厂设计规模,应按本规范第 4.0.1 条1~5 款的最高日水量之和确定。4.0.3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充沛程度、用水习惯,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
2024-12-5 09:41
5 取水
5.1 水源选择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5.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2024-12-5 09:41
5.1 水源选择
5.1.1 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 5.1.2 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2 可取水量充沛可靠;3 原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4 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5 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6 具有施工条件。5.1.3 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
2024-12-5 09:41
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Ⅰ 一般规定 5.2.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符合下列要求:1 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2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3 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4 尽量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5.2.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各种取水构筑物型式一般适用于下列地层条件:1 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 4m ,底板埋藏深度大于
2024-12-5 09:41
5.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5.3.1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基本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 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2 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3 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等影响;4 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5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6 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5.3.2 在
2024-12-5 09:41
6 泵房
6.1 一般规定6.2 水泵吸水条件6.3 管道流速6.4 起重设备6.5 水泵机组布置6.6 泵房布置
2024-12-5 09:41
6.1 一般规定
6.1.1 工作水泵的型号及台数应根据逐时、逐日和逐季水量变化、水压要求、水质情况、调节水池大小、机组的效率和功率因素等,综合考虑确定。当供水量变化大且水泵台数较少时,应考虑大小规格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电机的电压宜一致。6.1.2 水泵的选择应符合节能要求。当供水水量和水压变化较大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机组调速、更换叶轮、调节叶片角度等措施。6.1.3 泵房一般宜设 1~2 台备用水泵。备
2024-12-5 09:41
6.2 水泵吸水条件
6.2.1 水泵吸水井、进水流道及安装高度等应根据泵型、机组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使用条件和维修要求,吸水井宜采用分格。6.2.2 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设有 3 台或 3 台以上的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6.2.3 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水泵运行的要求。6.2.4
2024-12-5 09:41
6.3 管道流速
6.3.1 水泵吸水管及出水管的流速,宜采用下列数值:1 吸水管:直径小于 250mm 时,为 1.0~1.2m/s ;直径在 250~1000mm 时,为 1.2~1.6 m/s ;直径大于 1000mm 时,为 1.5~2.0 m/s 。2 出水管:直径小于 250mm 时,为 1.5~2.0 m/s ;直径在 250~1000mm 时,为 2.0~2.5 m/s ;直径大于 1000mm 时
2024-12-5 09:41
6.4 起重设备
6.4.1 泵房内的起重设备,宜根据水泵或电动机重量按下列规定选用:1 起重量小于 0.5t 时,采用固定吊钩或移动吊架;2 起重量在 0.5~3t 时,采用手动或电动起重设备;3 起重量大于 3t 时,采用电动起重设备。注:起吊高度大、吊运距离长或起吊次数多的泵房,可适当提高起吊的操作水平。条文说明6.4.1 关于泵房内起重设备操作水平的规定。关于泵房内起重设备的操作水平,在征求各地意见过程中,
2024-12-5 09:41
6.5 水泵机组布置
6.5.1 水泵机组的布置应满足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和检修的要求。6.5.2 卧式水泵及小叶轮立式水泵机组的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1 单排布置时,相邻两个机组及机组至墙壁间的净距:电动机容量不大于 55kW 时,不小于 1.0m ;电动机容量大于 55kW 时,不小于 1.2m 。当机组竖向布置时,尚需满足相邻进、出水管道间净距不小于 0.6m 。2 双排布置时,进、出水管道与相邻机组间的净距宜为
2024-12-5 09:41
1234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5:35 , Processed in 0.10521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