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
订阅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

9.2 垃圾堆体表面径流导排
9.2.1 垃圾堆体顶面、边坡及平台应设置表面排水沟,排水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沟不应因垃圾堆体的沉降而形成倒坡; 2 应根据垃圾堆体上下游不同汇水量采用不同的排水沟断面尺寸,排水沟断面尺寸、水流量及流速等参数应符合国家现行防洪标准的要求; 3 排水沟应采用防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或选择抗不均匀沉降的材料; 4 排水沟的布置应能有效防止表面径流对覆盖土的冲刷。9.2.
2024-12-4 11:54
10 垃圾堆积体绿化
10.1 一般规定 10.2 绿化土层 10.2 绿化植物 10.4 绿地灌溉系统 10.5 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维护
2024-12-4 11:54
10.1 一般规定
10.1.1 应根据当地气候、植被分布、植物特性等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确定封场后填埋场植被恢复方案。10.1.2 在垃圾堆体完成绿化土层覆盖后,应及时实施堆体绿化工程。10.1.3 垃圾堆体上除必要的气体导排、防洪及雨水导排、渗沥液导排等设施占用的部分外,其余表面均应绿化。条文说明10.1.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是绿化植物有效成活和生长的关键。10.1.2 及时绿化可以减少水土流失。10.1.3
2024-12-4 11:54
10.2 绿化土层
10.2.1 绿化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分、通气性、pH值等应符合所选植物种植的土壤要求,重点绿化区可人工配制土壤。10.2.2 绿化土层土壤密实度、粒径、杂物含量等参数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的有关规定。10.2.3 坡度大于1:3的边坡宜采取表面固土措施。条文说明10.2.1 一般就近取土作为营养土层,按比例添加有机肥、塘泥等混合而成,如所选植物对土壤有特别要求,可
2024-12-4 11:54
10.3 绿化植物
10.3.1 封场工程的绿化植物配制宜与周围景观和封场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10.3.2 封场绿化应选择抗逆性强、适应填埋场环境条件、生长稳定的植物,垃圾堆体上宜选用护坡、防冲刷能力强的浅根植物。10.3.3 花灌木宜选择观赏性强、长势健康和方便管理的种类。10.3.4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宜选择萌芽力强、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种类。10.3.5 地被植物宜选择生长强势、覆盖率高、病虫害少、绿色期长和耐
2024-12-4 11:54
10.4 绿地灌溉系统
10.4.1 封场绿地宜设置灌溉系统。10.4.2 在水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绿地灌溉系统水源宜优先选用场内中水或附近地表水。10.4.3 绿地灌溉方式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源情况、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缺水地区应采用节水型灌溉方式。条文说明10.4.1 填埋场封场后的绿化应定期浇水,最好设置绿地灌溉系统,以保证绿地在干旱时能得到及时浇灌,确保绿植良好生长。10.4.2 填埋场封场绿化灌溉用水水质
2024-12-4 11:54
10.5 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维护
10.5.1 绿化工程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的有关规定。10.5.2 绿化工程施工时应确保垃圾堆体覆盖层、填埋气体导排收集、表面径流及渗沥液导排等设施不受损坏。10.5.3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按照不同植物的特点,对填埋场封场后的表面绿化植物进行养护。10.5.4 发生植物局部死亡现象时,应检查是否与填埋气体泄漏或渗沥液排放有关,并采取相应措
2024-12-4 11:54
11 填埋场封场监测
11.1 监测设施的设置 11.2 污染控制监测 11.3 安全监测 11.4 垃圾堆体的沉降监测
2024-12-4 11:54
11.1 监测设施的设置
11.1.1 应对封场前原有的环境与安全监测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对完好的设施可保留利用,对有缺陷的设施应进行改造。无环境与安全监测设施的填埋场,应补充设置环境与安全监测设施。11.1.2 填埋场封场工程运行监测设施应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污水排放、填埋气体集中排放、场区及场界大气等监测设施。11.1.3 垃圾堆体边界外附近有填埋气体迁移风险的建(构)筑物室内和填埋气体处理利用车间内,应设置甲烷监测报警
2024-12-4 11:54
11.2 污染控制监测
11.2.1 封场后应对地下水、地表水、场区大气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频次不宜小于1次/季度,监测指标应能满足判断监测对象是否受填埋场污染的需要。11.2.2 建有渗沥液处理设施的,应对处理设施进出水主要污染物和水量进行监测,监测方式应根据处理工艺控制需要确定。11.2.3 封场后渗沥液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厂的,宜对排放渗沥液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定期监测,监测频次宜为1次/月~3次/月,水质
2024-12-4 11:54
11.3 安全监测
11.3.1 封场前垃圾堆体边界外存在地下填埋气体迁移现象的,在气体迁移的一侧应设置填埋气体迁移监测井,监测井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3.4.4条的要求。11.3.2 下列地点和情况应设置甲烷监测报警设备: 1 填埋气体地下迁移一侧20m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室和一层房间内; 2 填埋气体输送管道经过的房间或封闭空间; 3 填埋气体处理和利用车间内。11.3.3 填埋气体抽气设备前
2024-12-4 11:54
11.4 垃圾堆体的沉降监测
11.4.1 填埋场封场工程完成后应定期对垃圾堆体的沉降进行监测,沉降监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 176的有关规定。11.4.2 封场后3年内,堆体沉降应每月监测一次,封场3年后宜每半年监测一次,直至堆体稳定。条文说明11.4.1 填埋场封场后垃圾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降解,导致垃圾堆体沉降,为了掌握垃圾堆体沉降规律,避免沉降造成堆体上的设施损坏,需要对垃圾堆体
2024-12-4 11:54
12 封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2.1 一般规定 12.2 垃圾堆体整形的施工与验收 12.3 封场覆盖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2.4 其他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2024-12-4 11:54
12.1 一般规定
12.1.1 封场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勘察文件、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和各行政审批文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12.1.2 封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填埋场特点制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安全措施,并应制订施工过程中针对滑坡、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的应急措施和预案。12.1.3 封场工程施工前,所有施工人员应接受施工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垃圾堆体的安全开挖、填埋气体特性及扩散规律、填埋气体爆炸特性
2024-12-4 11:54
12.2 垃圾堆体整形的施工与验收
12.2.1 垃圾堆体整形施工前,应勘察分析场内发生火灾、爆炸、垃圾堆体崩塌等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和隐患点,并制订防范措施。12.2.2 垃圾堆体上实施机械挖方作业时,应采用分层浅挖作业法,不得快速深挖。12.2.3 人工挖方时,挖方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采用人工挖沟时,挖沟深度不应超过挖沟人的身高。12.2.4 在垃圾堆体整形施工过程中,挖出的垃圾应及时回填,回填的垃圾应分层压实,堆体的垃圾压实密度不
2024-12-4 11:54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2 , Processed in 0.100323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