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
订阅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 closureGB 51220-201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3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2024-12-4 11:55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以下简称“封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使封场工程技术可靠、管理科学、环保达标、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简易填埋场的封场工程。1.0.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1 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在以下几种情况下
2024-12-4 11:55
2 基本规定
2.0.1 填埋作业至堆体设计终场标高的区域或不再受纳垃圾而停止使用的区域,及终止填埋后填埋场整场宜在垃圾堆体快速沉降期过后实施最终封场工程。2.0.2 填埋场封场工程应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的方案。2.0.3 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前期应收集填埋场建设和运行期间的有关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2 填埋场
2024-12-4 11:55
3 填埋场现状调查
3.1 地下水环境 3.2 大气环境 3.3 地表水环境 3.4 填埋气体 3.5 垃圾填埋区域
2024-12-4 11:55
3.1 地下水环境
3.1.1 对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检测时,检测取样点宜设置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的上下游及两侧。地下水检测取样可取自原有的地下水监测井,无地下水监测井的应新建地下水监测井。3.1.2 对地下水的检测宜在旱季进行,检测次数不宜少于3次,间隔时间宜为10d~15d。应结合原有监测数据,对地下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3.1.3 地下水水质检测指标应能判断地下水是否被填埋场污染以及污染范围、程度、特征等。检
2024-12-4 11:55
3.2 大气环境
3.2.1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性监测点应分别在垃圾堆体上、填埋场周围环境敏感区域、垃圾堆体常年或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距垃圾堆体边界50m~100m处等区域设置。3.2.2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性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以总悬浮颗粒物(TSP)和臭气浓度为重点,同时记录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 2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性监测宜分别选择在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
2024-12-4 11:55
3.3 地表水环境
3.3.1 应调查了解填埋场渗沥液处理设施排放口位置、排放的水质等情况。3.3.2 应对填埋场区域下游1km范围内的地表水水质进行调查性监测。被调查地表水应包括湖、河、鱼塘、常年有水的水坑等。3.3.3 地表水水质监测项目应以pH值、色度、溶解氧、COD(化学需氧量)、BOD5(生物需氧量)、总氮(TN)、氨氮、总磷(TP)和氯化物为主。3.3.4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
2024-12-4 11:55
3.4 填埋气体
3.4.1 应调查监测垃圾堆体上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内的甲烷气体浓度。3.4.2 应对已有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和处理(利用)系统和垃圾堆体进行检查,并应确认有无填埋气体泄漏、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隐患。3.4.3 填埋区周边50m以内有建(构)筑物的填埋场,应在建(构)筑物与垃圾堆体之间设置气体迁移监测井监测填埋气体地下迁移情况。气体迁移监测井应设置在建(构)筑物与垃圾堆体之间距建(构)筑物基础3m~5m处
2024-12-4 11:55
3.5 垃圾填埋区域
3.5.1 在填埋场最终封场工程方案设计前应对垃圾填埋区域进行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宜包括(但不限于)填埋库区底部防渗层结构、渗沥液导排设施情况、垃圾堆体面积、高度及形状、垃圾堆体内渗沥液水位情况、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和处理利用情况、防洪及排水设施情况、垃圾堆体稳定性情况、已填垃圾总量、非生活垃圾填埋情况等。3.5.2 应对垃圾堆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沉降计算,稳定性分析和沉降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
2024-12-4 11:55
4 总体设计
4.0.1 最终封场工程的总体方案应根据填埋区垃圾堆体的面积、高度、形状、环境影响状况、安全性、原有设施情况、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4.0.2 最终封场工程的工程内容应包括: 1 垃圾堆体整形、覆盖工程、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当地下水受到填埋场污染时); 2 当原系统不完善时,工程内容应包括填埋气体收集和处理与利用工程、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工程、防洪与雨水导排工程;
2024-12-4 11:55
5 覆盖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排气层 5.3 防渗层 5.4 排水层 5.5 绿化土层
2024-12-4 11:55
5.1 一般规定
5.1.1 垃圾堆体终场覆盖工程宜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施工;工程量大,需要跨雨季施工的,应对未完成部分采取临时覆盖措施,减少雨水向垃圾堆渗透。5.1.2 封场覆盖系统的各层应具有排气、防渗、排水、绿化等功能,宜采用如图5.1.2所示的结构。5.1.3 当原有封场覆盖系统不完善时,封场工程应按本规范规定对原有封场覆盖系统做进一步的完善处理。条文说明5.1.1 正在填埋的垃圾单元,在堆体达到设计最终标
2024-12-4 11:55
5.2 排气层
5.2.1 排气层设置方案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和场地条件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未用土覆盖的垃圾堆体宜选择连续排气层; 2 全场已覆盖土层的垃圾堆体可选择排气盲沟; 3 排气层和排气盲沟应与垂直导气井连接。5.2.2 排气层可采用碎石等颗粒材料或导气性较好的土工网状材料。垃圾堆体边坡宜采用土工网状材料作为排气层。5.2.3 排气层采用碎石等颗粒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024-12-4 11:55
5.3 防渗层
5.3.1 防渗层可选用人工防渗材料或天然黏土。5.3.2 土工膜作为主防渗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或抗不均匀沉降能力; 2 渗透系数应小于1×10-12cm/s; 3 应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使用寿命应大于30年; 4 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土工膜,厚度宜为1mm~1.5mm; 5 土工膜上下
2024-12-4 11:55
5.4 排水层
5.4.1 排水层应选用导水性能好的材料,其渗透系数应大于1×10-3m/s。5.4.2 垃圾堆体顶部宜选用碎石作为排水层,堆体边坡宜选用复合土工排水网作为排水层。5.4.3 当采用碎石作为排水层时,碎石排水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粒径宜为20mm~40mm,上部宜铺设200g/m2土工滤网。5.4.4 边坡复合土工排水网厚度不宜小于5mm,搭接重叠宽度不宜小于300mm,且应采用塑
2024-12-4 11:55
1234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19 , Processed in 0.113214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