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CJJ90-2009
订阅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CJJ90-2009

5.2 垃圾接收
5.2.1 垃圾焚烧厂应设置汽车衡。设置汽车衡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特大类垃圾焚烧厂设置3台或以上; 2 Ⅰ类、Ⅱ类垃圾焚烧厂设置2~3台; 3 Ⅲ类垃圾焚烧厂设置1~2台。 5.2.2 垃圾称量系统应具有称重、记录、打印与数据处理、传输功能。 5.2.3 汽车衡规格按垃圾车最大满载重量的1.3~1.7倍配置,称量精度不大于20kg。 5.2.4 垃圾卸料平台的设置,
2024-12-5 10:49
5.3 垃圾储存与输送
5.3.1 垃圾池有效容积宜按5~7d额定垃圾焚烧量确定。垃圾池净宽度不应小于抓斗最大张角直径的2.5倍。 5.3.2 垃圾池应处于负压封闭状态,并应设照明、消防、事故排烟及通风除臭装置。 5.3.3 与垃圾接触的垃圾池内壁和池底,应有防渗、防腐蚀措施,应平滑耐磨、抗冲击。垃圾池底宜有不小于1%的渗沥液导排坡度。 5.3.4 垃圾池应设置垃圾渗沥液导排收集设施。垃圾渗沥液收集和输送设施应采取防渗、
2024-12-5 10:49
6 焚烧系统
6.1 基本规定 6.2 垃圾焚烧炉 6.3 余热锅炉 6.4 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6.5 辅助燃烧系统 6.6 炉渣输送处理装置
2024-12-5 10:48
6.1 一般规定
6.1.1 垃圾焚烧系统应包括垃圾进料装置、焚烧装置、出渣装置、燃烧空气装置、辅助燃烧装置及其他辅助装置。 6.1.2 采用垃圾连续焚烧方式,焚烧线年可利用时间不应小于8000h。 6.1.3 焚烧系统各主要设备,应采用单元制配置方式。 6.1.4 焚烧炉设计垃圾低位热值应在对生活垃圾成分和热值的合理预测基础上确定。 6.1.5 焚烧系统设计应提供物料平衡图,物料平衡图应分别标示出下限工况、额定工
2024-12-5 10:48
6.2 垃圾焚烧炉
6.2.1 新建垃圾焚烧厂宜采用相同规格、相同型号的垃圾焚烧炉。 6.2.2 垃圾在焚烧炉内应得到充分燃烧,燃烧后的炉渣热灼减率应控制在5%以内,二次燃烧室内的烟气在不低于850℃的条件下滞留时间不应小于2s。 6.2.3 垃圾焚烧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设计垃圾低位热值与下限低位热值范围内,应保证垃圾设计处理能力,并应适应全年内垃圾特性变化的要求; 2 应有超负荷处理能
2024-12-5 10:48
6.3 余热锅炉
6.3.1 余热锅炉的额定出力应根据额定垃圾处理量、设计垃圾低位热值和余热锅炉设计热效率等因素确定。 6.3.2 余热锅炉热力参数应根据热能利用方式、利用设备要求及锅炉安全运行要求确定。 6.3.3 利用余热发电的焚烧厂,余热锅炉蒸汽参数不宜低于400℃、4MPa。 6.3.4 对于配置余热锅炉的热能利用方式,应选用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并应有防止烟气对余热锅炉高温和低温腐蚀的措施。 6.3.5 余热
2024-12-5 10:48
6.4 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6.4.1 垃圾焚烧炉的燃烧空气系统应由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 6.4.2 一次空气应从垃圾池上方抽取;进风口处应设置过滤装置。 6.4.3 当入炉垃圾低位热值小于8000kJ/kg时,应对一、二次空气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应根据入炉垃圾低位热值确定。 6.4.4 一、二次空气管道设计应选择合理的管内空气流速,管道及其连接设备的布置应有利于减小管路阻力,并应保证管道系统气密性,管材
2024-12-5 10:48
6.5 辅助燃烧系统
6.5.1 垃圾焚烧炉必须配置点火燃烧器和辅助燃烧器。配置的点火燃烧器和辅助燃烧器应能满足炉温控制的要求,且应有良好的负荷调节性能和较高的燃烧效率。燃烧器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可由焚烧炉设计确定。 6.5.2 燃料的储存、供应设施应配有防爆、防雷、防静电和消防设施。 6.5.3 采用油燃料时,储油罐的数量不宜少于2台。储油罐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全厂使用情况和运输情况综合确定,但不应小于最大一台垃圾焚烧炉冷
2024-12-5 10:48
6.6 炉渣输送处理装置
6.6.1 炉渣处理系统应包括除渣冷却、输送、储存、除铁等设施。 6.6.2 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炉渣与飞灰应分别收集、输送、储存和处理。 6.6.3 在炉渣处理系统的关键设备附近,应设必要的检修设施和场地。 6.6.4 炉渣储存、输送和处理工艺及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与垃圾焚烧炉衔接的除渣机,应有可靠的机械性能和保证炉内密封的措施; 2 炉渣输送设备的输送能力应有足够裕
2024-12-5 10:48
7 烟气净化与排烟系统
7.1 一般规定 7.2 酸性污染物的去除 7.3 除尘 7.4 二噁英类和重金属的去除 7.5 氮氧化物的去除 7.6 排烟系统设计 7.7 飞灰收集、输送处理系统
2024-12-5 10:48
7.1 一般规定
7.1.1 垃圾焚烧线必须配置烟气净化系统,并应采取单元制布置方式。 7.1.2 烟气排放指标限值应满足焚烧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的要求。 7.1.3 烟气净化工艺流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垃圾特性和焚烧污染物产生量的变化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并应注意组合工艺间的相互匹配。 7.1.4 烟气净化装置应有防止飞灰阻塞的措施,并有可靠的防腐蚀、防磨损性能。条文说明7.1.1 烟气净化是垃圾焚烧厂二次污染
2024-12-5 10:48
7.2 酸性污染物的去除
7.2.1 氯化氢、氟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应选用适宜的处理工艺进行去除。 7.2.2 采用半干法工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逆流式和顺流式反应器内的烟气停留时间分别不宜少于10s和20s; 2 反应器出口的烟气温度应保证在后续管路和设备中的烟气不结露; 3 雾化器的雾化细度应保证反应器内中和剂的水分完全蒸发; 4 应配备可靠的中和剂浆液制备和供给
2024-12-5 10:48
7.3 除尘
7.3.1 除尘设备的选择,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 烟气特性:温度、流量和飞灰粒度分布; 2 除尘器的适用范围和分级效率; 3 除尘器同其他净化设备的协同作用或反向作用的影响; 4 维持除尘器内的温度高于烟气露点温度20~30℃。 7.3.2 烟气净化系统必须设置袋式除尘器。 7.3.3 袋式除尘器宜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方式,并宜设置专用的压缩空气供应系统。 7.3.
2024-12-5 10:48
7.4 二噁英类和重金属的去除
7.4.1 垃圾焚烧过程应采取下列控制二噁英的措施: 1 垃圾应完全焚烧,并应严格控制二次燃烧室内焚烧烟气的温度、停留时间和气流扰动工况; 2 应减少烟气在200~400℃温度区的滞留时间; 3 应设置吸附剂喷入装置。 7.4.2 采用活性炭粉作为吸附剂时,应配置活性炭粉输送、计量、防堵塞和喷入装置。活性炭储仓应有防爆措施。条文说明7.4.1 二噁英类(Dioxins)是P
2024-12-5 10:48
7.5 氮氧化物的去除
7.5.1 应优先考虑通过垃圾焚烧过程的燃烧控制,抑制氮氧化物的产生。 7.5.2 宜设置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除氮氧化物。条文说明7.5.1 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温度型NOx (T-NOx ),即在高温下空气中的N2氧化成NO,NO再氧化成NO2; 2)燃料型NOx(F-NOx),即燃料中的N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氧化成NO,NO再氧化成NO2;
2024-12-5 10:48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9:59 , Processed in 0.384596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