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订阅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of civil buildingsGB 50736-201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2 年 1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2024-12-6 13:54
1 总则
1.0.1 为了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保证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1.0.3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与功能、使用要求、冷热
2024-12-6 13:54
2 术语
2.0.1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 predicted mean vote PMV指数是以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指标。PMV指数表明群体对于(+3~-3)七个等级热感觉投票的平均指数。2.0.2 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 predicted percent of dissatisfied PPD
2024-12-6 13:54
3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0.1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房间应采用18℃~24℃; 2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宜采用16℃~22℃; 3 设置值班供暖房间不应低于5℃。3.0.2 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0.2的规定:表3.0.2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注:1Ⅰ级热舒适
2024-12-6 13:53
4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2024-12-6 13:53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4.1.1 主要城市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对于附录A未列入的城市,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确定,若基本观测数据不满足本节要求,其冬夏两季室外计算温度,也可按本规范附录B所列的简化方法确定。4.1.2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4.1.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4.1.4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2024-12-6 13:53
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4.2.1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4.2.2 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的太阳总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4.2.3 透过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标准窗玻璃的太阳直接辐射照度和散射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D采用。4.2.4 采用本规范附录C和附录D时,当地的大气透明度等级,应根据本规范附录E及夏季大气压力,并按表4.2.4
2024-12-6 13:53
5 供暖
5.1 一般规定 5.2 热 负 荷 5.3 散热器供暖 5.4 热水辐射供暖 5.5 电加热供暖 5.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5.7 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5.8 热空气幕 5.9 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5.10 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2024-12-6 13:53
5.1 一般规定
5.1.1 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及政策、节能环保和生活习惯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1.2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应设置供暖设施,并宜采用集中供暖。5.1.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宜设置供暖设施;其中幼儿园、养老院、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建筑宜采用集中供暖: 1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
2024-12-6 13:53
5.2 热负荷
5.2.1 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5.2.2 冬季供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 加热由外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3 加热由外门开启时经外门进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4 通风耗热量; 5 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5.2.3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024-12-6 13:53
5.3 散热器供暖
5.3.1 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宜按75℃/50℃连续供暖进行设计,且供水温度不宜大于85℃,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5.3.2居住建筑室内供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垂直双管系统或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双管系统,也可采用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公共建筑供暖系统宜采用双管系统,也可采用单管跨越式系统。5.3.3既有建筑的室内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应改成垂直双管系统或垂直单管跨越式
2024-12-6 13:53
5.4 热水辐射供暖
5.4.1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不应大于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水温度宜满足表5.4.1-1的规定,供回水温差宜采用3℃~6℃。辐射体的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5.4.1-2的规定。表5.4.1-1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水温度(℃)表5.4.1-2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5.4.2确定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面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
2024-12-6 13:53
5.5 电加热供暖
5. 5.1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 1 供电政策支持; 2 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 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4 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 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供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
2024-12-6 13:53
5.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5.6.1 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燃气、防火规范的要求。5.6.2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的燃料,可采用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气质量、燃气输配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5.6.3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不宜低于3m。5.6.4 燃气红外线辐射器用于局部工作地点供暖时,其数量不应少于
2024-12-6 13:53
5.7 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5.7.1 当居住建筑利用燃气供暖时,宜采用户式燃气炉供暖。采用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时,应符合本规范第8.3.1条规定。5.7.2 户式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时,宜考虑生活习惯、建筑特点、间歇运行等因素进行附加。5.7.3 户式燃气炉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式强制排烟型。5.7.4 户式燃气炉供暖时,供回水温度应满足热源要求;末端供水温度宜采用混水的方式调节。5.7.5 户式燃气炉的排烟口应保持空气畅通
2024-12-6 13:53
12345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18 , Processed in 0.10178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