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地铁快线设计标准 CJJ/T298-2019
订阅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 CJJ/T298-2019

10.2 功能与规模
10.2.1 车辆基地按功能可分为车辆段和停车场。车辆段按承担车辆检修修程的范围,可分为大架修车辆段、架修车辆段和定修车辆段。停车场可承担车辆的三月检和双周检等维修功能及临修功能。10.2.2 地铁快线车辆基地的运用检修工艺设计应符合地铁快线列车的运行特点及车辆技术条件。10.2.3 车辆基地设计应初、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车辆基地的总平面布置及用地应按远期规模设计,用地规划按系统规模控制;设备
2024-12-4 16:25
10.3 总图
10.3.1 地铁快线车辆基地出入线的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最大坡度不应大于40‰。10.3.2 地铁快线车辆基地的总平面布置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辆段与停车场的道路出入口宜靠近车站布置,对外道路交通应满足运送25m标准轨轨料汽车的进出,有新车通过道路运输方式进
2024-12-4 16:25
10.4 车辆运用、检修工艺及设施
10.4.1 地铁快线车辆运用、检修工艺及设施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外,还应根据地铁快线车辆的构造和系统特点设计。10.4.2 当大架修采用移位作业工艺时,应根据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作业顺序以及列车的解编和编组要求配置各工序的台位数量并设置缓冲台位。10.4.3 地铁快线车辆基地应配置车辆运用状态在线检测系统,相关数据宜传输至车辆基地控制中心。10.4.4 地铁
2024-12-4 16:25
11 防灾
11.1 一般规定 11.2 车站防灾 11.3 区间救援疏散 11.4 隧道事故通风 11.5 区间防灾报警与疏散照明
2024-12-4 16:25
11.1 一般规定
11.1.1 地铁快线的防灾应按不同运行模式、疏散方式和区间长度等条件进行设计。11.1.2 地铁快线的防灾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和《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的规定外,还应对长区间、超长区间和越行站进行防灾设计。11.1.3 区间防灾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通过纵向疏散到车站、横向疏散至相邻区间以及通过竖向疏散楼梯疏散至地面等方式进行安全疏散;
2024-12-4 16:25
11.2 车站防灾
11.2.1 地下越行站的越行线与停车待避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3h的纵向防火隔墙进行分隔,该防火分隔墙应延伸至站台有效长度外不小于10m。11.2.2 越行站台应根据区间疏散组织及疏散能力的要求设置疏散设施。11.2.3 地下侧式站台的左、右线之间应采用中隔墙将两个轨行区分隔为各自独立的隧道,中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h。11.2.4 车站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车站站台规模、楼梯、
2024-12-4 16:25
11.3 区间救援疏散
11.3.1 当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或阻塞事故时,疏散救援的组织及设施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列车出现故障状态尚未失去动力时,应继续驶入前方车站进行疏散及救援; 2 当列车因失去动力无法驶入前方车站时,区间疏散救援设施应满足火灾或阻塞工况下列车乘客疏散救援要求; 3 保持动力的列车应根据超长区间线路条件及区间疏散救援设施,采取最有效、安全和快捷的疏散救援方案,且应满足在最不利疏散
2024-12-4 16:25
11.4 隧道事故通风
11.4.1 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应驶入前方车站疏散乘客,并应利用车站隧道排烟系统排除烟气。区间隧道应设置横向或纵向排烟系统,纵向排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横向或半横向排烟系统的排烟量应按列车设计火灾规模计算确定。11.4.2 在区间隧道火灾工况下,采用纵向机械通风方式时的排烟量应按单洞单线隧道断面风速不小于2m/s且大于临界风速计算,但断面风速不得大于11m/s。
2024-12-4 16:25
11.5 区间防灾报警与疏散照明
11.5.1 地下、地面及高架区间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11.5.2 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90min。
2024-12-4 16:25
12 环境保护
12.1 一般规定 12.2 减振降噪
2024-12-4 16:25
12.1 一般规定
12.1.1 地铁快线应与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协调,符合城乡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的要求。12.1.2 工程设计应通过综合比选确定线站位布局及敷设方式,建(构)筑物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标准要求。12.1.3 地铁快线应减少线路小曲线地段、提高轨道敷设精度,对桥梁结构、车辆、轨道应采取噪声振动源控制措施和综合减振降噪措施。条文说明12.1.2
2024-12-4 16:25
12.2 减振降噪
12.2.1 地下线路应避免下穿学校、医院,减少下穿住宅区,无法避免时宜加大线路埋深、优化线站位设计或采取特殊减振设计。12.2.2 车站建筑布局及造型应与周边建筑景观协调;车站内部装修宜选用环保、吸声材料。12.2.3 桥梁结构应提高结构刚度,桥隧过渡段宜采取降低空气动力噪声的措施。12.2.4 轨道结构平顺性应满足地铁快线轨道结构安装精度要求,小半径曲线段宜设置自动涂油装置。12.2.5 轨道
2024-12-4 16:25
附录A A1型车限界
A.0.1 区间或过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A.0.1)的坐标值,应按表A.0.1-1~表A.0.1-7选取。图A.0.1 A1型车区间或过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Ⅰ一车辆轮廓线;Ⅱ一车辆限界;Ⅲ一设备限界;a一大样1;b一大样2表A.0.1-1 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注:表中第0~13点是车体上的控制点;第14~28点是转向架上的控制点;第29d~35d为受
2024-12-4 16:25
附录B A2型车限界
B.0.1 区间或过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B.0.1)的坐标值,应按表B.0.1-1一表B.0.1-7选取。表B.0.1-1 车辆轮廓线坐标(mm)注:表中第1~41点为车体上控制点;第41~42点为构架上控制点;第0s~4s点为隧道内受电弓控制点;受电弓工作高度为4040mm;第1a~5a点为隧道外受电弓控制点,受电弓工作高度为4600mm;第1k~5k点为车辆段库内受电弓
2024-12-4 16:25
附录C B1型车限界
C.0.1 区间或过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C.0.1)的坐标值,应按表C.0.1-1~表C.0.1-7选取。图C.0.1 B1型车区间或过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Ⅰ一车辆轮廓线;Ⅱ一车辆限界;Ⅲ一设备限界表C.0.1-1 车辆轮廓线坐标值(mm)注:表中第0~11点、27~30点是车体上的控制点;第12~26点是转向架上的控制点;第f、g点为受电靴工作状态控制
2024-12-4 16:25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10 , Processed in 0.102658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