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地铁快线设计标准 CJJ/T298-2019
订阅

地铁快线设计标准 CJJ/T298-2019

7.2 区间隧道
7.2.1 区间隧道断面尺寸应满足隧道阻塞比和疏散平台宽度的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限界、施工工艺要求,同时应计入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7.2.2 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宜采用单洞单线分离式圆形结构,也可采用单洞双线加中隔墙的圆形结构、带隔墙的双圆形结构或类矩形结构等形式。7.2.3 盾构法施工的单洞双线区间隧道内部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隧道内部结构沿隧道纵向应设变形缝,并应与隧道
2024-12-4 16:26
7.3 区间桥梁
7.3.1无砟轨道铺设后的桥梁因材料时随特性、温度作用引起的竖向变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大于50m跨度的桥梁,因材料时随特性引起的竖向变形应小于10mm,叠加温度作用后引起的竖向变形应小于15mm; 2 大于50m跨度的桥梁,因材料时随特性引起的桥面任意点线形斜率变化不应大于0.15%,叠加温度作用后,不应大于0.25%;线形变化后的最小半径不得小于最小竖曲线半径;线形变化后端点单
2024-12-4 16:26
7.4 区间设施
7.4.1 区间风井的设置应满足在远期最大系统能力条件下,每个机械通风区段内没有两列或以上列车追踪运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区间风井设置间距宜按列车运行图、区间隧道最高运行速度、信号系统控制方式、事故工况反应时间、区间疏散区段长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最大通风及疏散区段长度不宜大于3.0km。 2 区间风井应同时设置联络通道和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该楼梯应按防烟楼梯设计,楼梯宽度应按疏散楼
2024-12-4 16:26
7.5 设备安装
7.5.1 区间隧道内的机电设备及管线,应适应列车快速运行带来的不利风压条件。在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机电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7.5.2 区间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区间射流风机宜采用壁龛式安装方式,并应对风机本体及前后消声器采用支架及吊架进行固定; 2 区间射流风机应设置振动监测装置; 3 设置于隧道侧壁的配电柜在开门状态下,应满足限界要求; 4 直接安装于隧道
2024-12-4 16:26
7.6 站台屏蔽门
7.6.1 车站隧道的断面拟定以及泄压措施应符合下列站台屏蔽门风压规定: 1 当地下车站列车过站速度不大于60km/h时,作用在站台屏蔽门上的隧道风压不应超过±1.5kPa; 2 当地下车站列车过站速度为(60km/h,80km/h]时,作用在站台屏蔽门上的隧道风压不应超过±2.0kPa; 3 当地下车站列车过站速度为(80km/h,100km/h]时
2024-12-4 16:26
7.7 区间防护门
7.7.1 设置于车站端部的人防门和防淹门,其净空面积应按阻塞比不大于0.5设计。设置于区间中部的防淹门,门框内净空面积应与区间阻塞比保持一致,其阻塞比不应大于0.4。7.7.2 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正常运营时应保持常闭状态,在紧急情况时,乘客可通过推杆手动解锁打开防火门进行疏散,并可远程监视其开闭状态。7.7.3 区间隧道内的防火门门体、门框、配件及锁闭装置等应满足±3.5kPa的空
2024-12-4 16:26
8 隧道通风与空气压力控制
8.1 隧道通风 8.2 空气压力控制
2024-12-4 16:26
8.1 隧道通风
8.1.1 地下线路隧道通风系统宜采用车站设置全封闭站台屏蔽门的系统制式。正常通风应采用活塞通风,车站两端应按双活塞风井系统配置。8.1.2 阻塞及火灾工况下应采用机械通风,气流组织应符合本标准第11.4节的规定。8.1.3 隧道机械通风宜采用纵向通风方案。相邻两座隧道风井之间的机械通风区段长度不宜大于3km,且在远期行车最大系统能力条件下,每个通风区段内不应存在2列或以上列车追踪运行。8.1.4
2024-12-4 16:26
8.2 空气压力控制
8.2.1 列车客室任意3s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不应大于700Pa,司机室任意3s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不应大于600Pa。列车客室任意1s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不宜大于400Pa,司机室任意1s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不宜大于300Pa~400Pa。8.2.2 地铁快线应采取加大隧道断面、提高列车气密性、列车采用流线型车头、隧道断面突变处设置缓压段等综合技术措施降低空气压力,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设
2024-12-4 16:25
9 牵引供电
9.1 一般规定 9.2 牵引变电所 9.3 接触网
2024-12-4 16:25
9.1一般规定
9.1.1 牵引供电系统牵引电压制式应与车辆选型相匹配,地铁快线宜采用DC1500V,根据线路条件并通过技术经济比选,也可采用DC3000V或AC25kV电压等级。9.1.2 牵引网设计应满足列车安全平稳受流的要求,牵引网及轨旁设备的固定方式应满足地铁快线运行安全的要求。条文说明9.1.1 国内尚无DC3000V和AC25kV供电地铁快线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但随着我国地铁快线工程的不断增加,部分城
2024-12-4 16:25
9.2 牵引变电所
9.2.1 牵引变电所牵引整流机组安装容量应满足运营各期客流高峰时段列车运行组织的负荷需求。9.2.2 牵引变电所的设置位置宜与车站或区间设施相结合,快慢车组合运行线路应满足远期高峰小时列车运行图的运营供电要求。条文说明9.2.1 地铁快线一般线路较长,其高峰小时的持续时间较普通地铁有所增加,故作此规定。9.2.2 快慢车组合运行线路,一般在远期高峰小时其行车追踪间隔达到最小,故作此规定。
2024-12-4 16:25
9.3 接触网
9.3.1 接触网应满足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要求,根据车辆受流形式不同,可采用架空接触网或接触轨。9.3.2 架空接触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空接触网应与受电弓保持良好的接触关系,DC1500V、DC3000V供电系统弓网接触力取值应符合表9.3.2-1的规定; AC25kV供电系统弓网接触力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的规定。表9.3.2-1 弓网接触力
2024-12-4 16:25
10 车辆基地
10.1 分布与选址 10.2 功能与规模 10.3 总图 10.4 车辆运用、检修工艺及设施
2024-12-4 16:25
10.1 分布与选址
10.1.1 车辆基地分布与选址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结合线网资源共享,可一条线独立设置,也可与其他线路合设。10.1.2 车辆基地宜设置在行车交路折返站附近,出入线长度不宜超过2km。10.1.3 当车辆基地接轨站距离终点站的线路长度大于30km时,宜增设停车场,并宜在终点站或附近车站接轨。10.1.4 车辆基地的选址和用地应满足运营功能需求,并应具备接轨条件和市政设施接驳条件。条文说明10.1.
2024-12-4 16:25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9 01:35 , Processed in 0.10058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