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50805-2012
订阅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T50805-2012

10.1 一般规定
10.1.1 山洪防治工程设计,应根据山洪沟所在的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及沟壑发育情况,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形成以水库、谷坊、跌水、陡坡、撇洪沟、截流沟、排洪渠道等工程措施与植被修复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10.1.2 山洪防治应以山洪沟流域为治理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并应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相结合。 10.1.3 山洪防治宜利用山前水塘、洼地滞蓄洪水。 10.1.4 修建调蓄山洪的小型水库,应
2024-12-4 15:54
10.2 跌水和陡坡
10.2.1 山洪沟或排洪渠道底部纵坡较陡时,可采用跌水或陡坡等构筑物调整。 10.2.2 跌水和陡坡设计,水面线应平顺衔接。水面线可采用分段直接求和法和水力指数积分法计算。 10.2.3 跌水和陡坡的进、出口段,应设导流翼墙与沟岸相连接。连接形式可采用扭曲面,也可采用变坡式或八字墙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口导流翼墙的单侧平面收缩角,应以进口段长度控制确定,不宜大于15°。翼
2024-12-4 15:54
10.3 谷坊
10.3.1 山洪沟可利用谷坊措施进行整治。 10.3.2 谷坊形式应根据沟道地形、地质、洪水、当地材料、谷坊高度、谷坊失事后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等条件比选确定,可采用土石谷坊、浆砌石谷坊、铅丝石笼谷坊、混凝土谷坊等形式。 10.3.3 谷坊位置应选在沟谷宽敞段下游窄口处,山洪沟道冲刷段较长的,可顺沟道由上到下设置多处谷坊。谷坊间沟床纵坡应满足稳定沟道坡降的要求。 10.3.4 谷坊高度应根据山洪沟
2024-12-4 15:54
10.4 撇洪沟及截流沟
10.4.1 城市防治山洪可采用撇洪沟将部分或全部洪水撇向城市下游。10.4.2 撇洪沟的设计标准应与山洪防治标准相适应,也可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失事后造成损失的程度适当提高。 10.4.3 撇洪沟应顺应地形布置,宜短直平顺、少占耕地、减少交叉建筑物、避免山体滑坡。 10.4.4 撇洪沟的设计流量应根据山洪特性和撇洪沟的汇流面积与撇洪比例确定,当只撇山洪设计洪峰流量的一部分时,应设置溢洪堰(闸)将其
2024-12-4 15:54
10.5 排洪渠道
10.5.1 排洪渠道渠线宜沿天然沟道布置,宜选择地形平缓、地质条件稳定、拆迁少、渠线顺直的地带。渠道较长的宜分段设计,两段排洪明渠断面有变化时,宜采用渐变段衔接,其长度可取水面宽度之差的5倍~20倍。10.5.2 排洪明渠设计纵坡,应根据渠线、地形、地质以及与山洪沟连接条件和便于管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当自然纵坡大于1∶20或局部渠段高差较大时,可设置陡坡或跌水。10.5.3 排洪明渠
2024-12-4 15:54
11 泥石流防治
11.1 一般规定 11.2 拦挡坝 11.3 停淤场 11.4 排导沟
2024-12-4 15:54
11.1 一般规定
11.1.1 泥石流作用强度,应根据形成条件、作用性质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等因素按表11.1.1的规定分级。表11.1.1 泥石流作用强度分级11.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应根据泥石流作用强度选定。泥石流防治应以大中型泥石流为重点。 11.1.3 泥石流防治应进行流域勘查,勘查重点是判定泥石流规模级别和确定设计参数。 11.1.4 泥石流流量计算宜采用配方法和形态调查法,两种方法应互相验证
2024-12-4 15:54
11.2 拦挡坝
11.2.1 泥石流拦挡坝的坝型和规模,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泥石流的规模等因素经综合分析确定。拦挡坝应能溢流,可选用重力坝、格栅坝等。 11.2.2 拦挡坝坝址应选择在沟谷宽敞段下游卡口处,可单级或多级设置。多级坝坝间距可根据回淤坡度确定。 11.2.3 拦挡坝的坝高和库容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分析确定: 1 以拦挡泥石流固体物质为主的拦挡坝,对间歇性泥石流沟,其库容不宜小于拦蓄一次泥石流固
2024-12-4 15:54
11.3 停淤场
11.3.1 停淤场宜布置在坡度小、地面开阔的沟口扇形地带,并应利用拦挡坝和导流堤引导泥石流在不同部位落淤。停淤场应有较大的场地,使一次泥石流的淤积量不小于总量的50%,设计年限内的总淤积高度不宜超过5m~10m。 11.3.2 停淤场内的拦挡坝和导流坝的布置,应根据泥石流规模、地形等条件确定。 11.3.3 停淤场拦挡坝的高度宜为1m~3m。坝体可直接利用泥石流冲积物。对冲刷严重或受泥石流直接冲
2024-12-4 15:54
11.4 排导沟
11.4.1 排导沟宜布置在沟道顺直、长度短、坡降大和出口处具有停淤堆积泥石场地的地带。 11.4.2 排导沟进口可利用天然沟岸,也可设置八字形导流堤,其单侧平面收缩角宜为10°~15°。 11.4.3 排导沟横断面宜窄深,坡度宜较大,其宽度可按天然流通段沟槽宽度确定,沟口应避免洪水倒灌和受堆积场淤积的影响。 11.4.4 排导沟设计深度可按下式计算,沟口还应计算扇形体的堆高及对排
2024-12-4 15:54
12 防洪工程管理设计
12.1 一般规定 12.2 管理体制 12.3 防洪预警
2024-12-4 15:54
12.1 一般规定
12.1.1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设计应明确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提出监测、交通、通信、警示、抢险、生产管理和生活设施,进行城市防洪预警系统设计,编制城市防洪洪水调度方案、运行管理规定,测算年运行管理费。 12.1.2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工程运行需要及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12.1.3 城市防洪工程
2024-12-4 15:53
12.2 管理体制
12.2.1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管理单位的任务和收益状况,拟定管理单位性质。 12.2.2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防洪工程特点、规模、管理单位性质拟定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明确相应的管理任务、职责和权利。条文说明12.2.1 按照国务院体改办2002年9月3日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应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确定城市防洪管理单位的性质。 第一类是指承
2024-12-4 15:53
12.3 防洪预警
12.3.1 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设计,应根据洪水特性和城市防洪保护区的实际需要进行防洪预警系统设计。 12.3.2 城市防洪预警系统的结构体系应符合流域(区域)防洪预警系统的框架要求。 12.3.3 城市防洪预警系统应包括外江河洪水、内涝、雨水排水、山洪和泥石流预警等。 12.3.4 城市防洪预警系统应包括城市雨情、水情、工情信息采集系统,通信传输系统,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 12
2024-12-4 15:53
13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计与水土保持设计
13.1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设计 13.2 水土保持设计
2024-12-4 15:53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19 , Processed in 0.100763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