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标准 CJJ/T314-2022
订阅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标准 CJJ/T314-2022

7 线路
7.1 线路平面 7.2 线路纵断面
2024-12-4 16:47
7.1 线路平面
7.1.1 正线应采用双线,轨距应为1435mm。7.1.2 最小曲线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区间正线最小曲线半径及允许行车速度应符合表7.1.2的规定,困难条件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 2 市域A、市域B型车辅助线不应小于250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150m;市域D型车不应小于300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250m。 3 市域A、市域B型车车场线不
2024-12-4 16:47
7.2 线路纵断面
7.2.1 区间正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困难地段不应大于35‰;地下线最小坡度不宜小于3‰,当高架、地面线具有排水措施时,可采用平坡。7.2.2 联络线、出入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5‰,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40‰。7.2.3 车站坡度不宜大于2‰,具有排水措施或与相邻建筑物合建时的地下车站可采用平坡;高架、地面站宜
2024-12-4 16:47
8 轨道
8.0.1 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应符合表8.0.1-1~表8.0.1-4的规定。表8.0.1-1 正线有砟道床线路静态平顺度(mm)表8.0.1-2 正线无砟道床线路静态平顺度(mm)表8.0.1-3 正线有砟道床道岔静态平顺度(mm)表8.0.1-4 正线无砟道床道岔静态平顺度(mm)8.0.2 正线轨道宜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8.0.3 曲线地段最大超高值应为150mm,允许欠超高值不宜大
2024-12-4 16:47
9 土建工程
9.1 车站建筑 9.2 路基 9.3 高架结构 9.4 地下结构 9.5 工程防水
2024-12-4 16:47
9.1 车站建筑
9.1.1 车站设计应在候乘环境、服务标准、功能布局、设备配置、装饰装修、标志引导等方面满足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功能性要求和长距离出行乘客舒适性需求。9.1.2 城市待建区或规划改造区的车站设计应预留与周边地块的接口条件,宜与地下过街通道、临近物业开发建筑等结合建设。9.1.3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宜采用付费区换乘方式。9.1.4 站厅至每个侧式站台之间应设置不少于一台垂直电梯;
2024-12-4 16:47
9.2 路基
9.2.1 无砟道床路堤基床表层填料宜选用A组填料,缺乏A组填料时,宜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基床底层土宜选用A、B组填料,无A、B组填料时,宜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9.2.2 填料分类及粒径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的规定条文说明9.2.2 结合市域快线工程特点,其路基选用与国铁相近,因此,推荐按国铁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执行。
2024-12-4 16:47
9.3 高架结构
9.3.1 列车荷载竖向动力作用应按列车竖向静荷载乘以动力系数(1+μ)确定,动力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的规定取值。实体墩台、基础、土压力计算可不考虑动力作用。支座动力系数可采用桥梁结构的动力系数。9.3.2 在列车竖向静荷载作用下,梁体的竖向挠度不应大于表9.3.2规定的限值。表9.3.2 梁体的竖向挠度限值9.3.3 在列车竖向静荷载作用下,桥梁梁端竖向转
2024-12-4 16:47
9.4 地下结构
Ⅰ 地下车站9.4.1 车站结构设计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取各自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进行设计;计入地震力或其他偶然荷载时可不验算结构的裂缝宽度。当围护结构兼做上部建筑物基础时,应进行垂直承载能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验算。9.4.2 车站基坑工程应按周围不同环境条件分段划分基坑保护等级,相邻段的保护等级差不宜大于1级。9.4.3 膨胀土区域基坑挡土结构土压力,应根据实
2024-12-4 16:47
9.5 工程防水
9.5.1 地下车站、人行通道和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9.5.2 明挖及盾构隧道工程中漏水的平均渗漏量不应大于0.05L/(㎡d),任意100㎡防水面积渗漏量不应大于0.15L/(㎡·d)。9.5.3 盾构隧道管片应采用C50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12。9.5.4 盾构隧道接缝下端宜设燕尾槽。9.5.5 盾构隧道临
2024-12-4 16:47
10 机电工程
10.1 隧道通风及空气压力控制 10.2 给水排水 10.3 供电 10.4 通信 10.5 信号 10.6 自动售检票 10.7 综合监控 10.8 火灾自动报警 10.9 环境与设备监控 10.10 乘客信息 10.11 门禁 10.12 屏蔽门 10.13 控制中心
2024-12-4 16:47
10.1 隧道通风及空气压力控制
10.1.1 区间隧道机械通风宜采用纵向通风方案。相邻两座隧道风井之间的机械通风区段长度不宜大于5km;两座车站之间正常存在两列或两列以上列车同向运行的地下区间,排烟时应能使非着火列车处于无烟区。10.1.2 车辆动态密封指数应符合本标准第5.1.5条的规定。10.1.3 当隧道内空气总的压力变化值超过700Pa时,车厢内部的压力变化率不应大于415Pa/s。10.1.4 设置中间风井的区间隧道阻
2024-12-4 16:47
10.2 给水排水
10.2.1 给水排水设备宜采用自动化控制方式。10.2.2 地下车站渡线区间的废水泵房应设计列车运行时段的检修、维修通路。10.2.3 敞开出入口、地面风井及隧道洞口的雨水泵站的排水能力应按不小于100年一遇的暴雨强度计算。10.2.4 车辆基地等大型区域宜采取屋面雨水综合利用措施。条文说明10.2.1 结合市域快线站间距大,区间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线路坡度最低点设置相关泵房的情况,给水排水设备采用
2024-12-4 16:47
10.3 供电
Ⅰ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10.3.1 牵引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供电电源应采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10.3.2 接触网的标称电压应为25kV,长期最高电压应为27.5kV;短时(5min)最高电压不应大于29kV,最低电压应为20kV。10.3.3 牵引网宜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10.3.4 牵引供电系统宜采用单边供电方式,相邻主变电所之间接触网应设置电分相;双线区段应通过设置分区所实现
2024-12-4 16:47
10.4 通信
10.4.1 通信系统应与已建线路通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并应为后续线路的接入预留条件。10.4.2 专用通信系统应满足正常和灾害两种运营方式的通信需求。10.4.3 民用通信引入系统应满足公众通信服务要求,运营商移动通信系统服务覆盖宜包含工程全域。10.4.4 公安通信系统应满足公安部门在工程范围内的通信需求。10.4.5 有线及无线调度通信、中央级广播等重要语音录音设备宜集中设置。10.4.6
2024-12-4 16:46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10 , Processed in 0.103785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