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3-2018
订阅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3-2018

9.6 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I 工艺流程选择9.6.1 生活饮用水的地下水源中铁、锰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时,或生产用水中铁、锰含量超过工业用水标准时,应进行除铁、除锰处理。9.6.2 地下水除铁、除锰工艺流程的选择及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除铁、除锰试验或参照水质相似水厂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9.6.3 当原水中二价铁小于5mg/L,二价锰小于0.5mg/L时,工艺流程应为:原水&ra
2024-12-5 16:44
9.7 除氟
I 一般规定9.7.1 当原水氟化物含量超过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时,应进行除氟。9.7.2 饮用水除氟可采用混凝沉淀法、活性氧化铝吸附法、反渗透法等。本标准除氟工艺适用于原水含氟量1mg/L~10mg/L、含盐量小于10000mg/L、悬浮物小于5mg/L、水温5C~30℃。9.7.3 除氟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及泥渣排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Ⅱ 混凝沉淀法9.7
2024-12-5 16:44
9.8 除砷
I 一般规定9.8.1 当生活饮用水的原水中砷含量超过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时,应采取除砷处理。9.8.2 饮用水除砷方法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处理水量、当地经济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可采用铁盐混凝沉淀法,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反渗透或低压反渗透(纳滤)法等。9.8.3 含砷水处理应先采用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或其他锰化合物将水中的三价砷氧化成五价
2024-12-5 16:44
9.9 消毒
I 一般规定9.9.1 消毒工艺的选择应依据处理水量、原水水质、出水水质、消毒剂来源、消毒剂运输与储存的安全要求、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可能、净水处理工艺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消毒工艺可选择化学消毒、物理消毒以及化学与物理组合消毒,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常用的化学消毒工艺应包括氯消毒、氯胺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等,物理消毒工艺应为紫外线消毒; 2 当使用液氯和液氨在运输和贮存方面
2024-12-5 16:43
9.10 臭氧氧化
I 一般规定9.10.1 臭氧氧化工艺的设置应根据其净水工艺不同的目的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以去除溶解性铁、锰、色度、藻类,改善臭味以及混凝条件,替代前加氯以减少氯消毒副产物为目的的预臭氧,宜设置在混凝沉淀(澄清)之前; 2 以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灭活病毒和消毒或为其后续生物氧化处理设施提高溶解氧为目的后臭氧,宜设置在沉淀、澄清后或砂滤池后。9.10.2 臭氧氧化工艺设施的设计应
2024-12-5 16:43
9.11 颗粒活性炭吸附
I 一般规定9.11.1 颗粒活性炭吸附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可适用于降低水中有机、有毒物质含量或改善色、臭、味等感官指标。9.11.2 颗粒活性炭吸附池的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9.11.3 颗粒活性炭吸附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在水厂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宜设在砂滤之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可设在砂滤之后或砂滤之前;当
2024-12-5 16:43
9.12 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过滤
I 一般规定9.12.1 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过滤处理工艺应采用压力式膜处理工艺或浸没式膜处理工艺。膜处理工艺系统应包括过滤、物理清洗、化学清洗、完整性检测及膜清洗废液处置等基本子系统,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根据相似工程的运行经验确定。9.12.2 中空纤维膜应选用化学性能好、无毒、耐腐蚀、抗氧化、耐污染、酸碱度适用范围宽的成膜材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
2024-12-5 16:43
9.13 水质稳定处理
9.13.1 城镇给水系统的水质稳定处理应包括原水的化学稳定性处理和出厂水的化学稳定性与生物稳定性处理。9.13.2 原水、出厂水与管网水的化学稳定性中水一碳酸盐钙系统的稳定处理,宜按其水质饱和指数IL和稳定指数IR综合考虑确定: 1 当IL>0.4和IR<6时,酸化处理工艺应通过试验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 当IL<-1.0和IR>9时,宜加碱处理; 3 碱剂的品种及用量,应根
2024-12-5 16:43
10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
10.1 一般规定 10.2 工艺流程 10.3 调节 10.4 浓缩 10.5 平衡 10.6 脱水 10.7 排泥水回收利用 10.8 泥饼处置和利用
2024-12-5 16:43
10.1 一般规定
10.1.1 水厂排泥水处理对象应包括沉淀池(澄清池)排泥水、气浮池浮渣、滤池反冲洗废水及初滤水、膜过滤物理清洗废水等。10.1.2 水厂排泥水排入河道、沟渠等天然水体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有关规定。排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应在该排水系统排入流量的承受能力之内。10.1.3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规模应按设计处理干泥量确定,水力系统设计应按设计处理流量
2024-12-5 16:43
10.2 工艺流程
10.2.1 水厂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水厂所处环境、自然条件及净水工艺确定,并应由调节、浓缩、平衡、脱水及泥饼处置的工序或其中部分工序组成。10.2.2 调节、浓缩、平衡、脱水及泥饼处置各工序的工艺选择(包括前处理方式)应根据总体工艺流程及各水厂的具体条件确定。10.2.3 当沉淀池排泥水平均含固率大于或等于3%时,经调节后可直接进入平衡工序而不设浓缩工序。10.2.4 当水厂排泥水送往厂外处
2024-12-5 16:43
10.3 调节
I 一般规定10.3.1 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排水池和排泥池宜分建;当排泥水送往厂外处理,且不考虑废水回用,或排泥水处理系统规模较小时,可合建。10.3.2 调节池(排水池、排泥池)出流流量应均匀、连续。10.3.3 当调节池对入流流量进行匀质、匀量时,池内应设匀质防淤设施;当只进行量的调节时,池内应分别设沉泥和上清液取出设施。10.3.4 调节池位置宜靠近沉淀池和滤池。有条件时,宜采用重力流入调节池
2024-12-5 16:43
10.4 浓缩
10.4.1 排泥水浓缩宜采用重力浓缩,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也可采用离心浓缩或气浮浓缩。10.4.2 浓缩后污泥的含固率应满足选用脱水机械的进机浓度要求,且不应小于2%。10.4.3 重力浓缩池宜采用圆形或方形辐流式浓缩池,当占地面积受限制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斜板(管)浓缩池。10.4.4 重力浓缩池面积可按固体通量计算,并应按液面负荷校核。10.4.5 固体通量、液面负荷宜通过沉降浓缩试
2024-12-5 16:43
10.5 平衡
10.5.1 脱水工序之前应设置平衡池,平衡池不宜少于2个(格)。10.5.2 平衡池的容积应在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运行工况的条件下,通过24h为周期的各时段入流和出流的流量平衡分析,考虑一定的超过设计保证率的超量泥量和安全余量后确定。10.5.3 平衡池宜采用圆形或方形,池内应设置匀质防淤设施。10.5.4 平衡池的进、出泥管管径不应小于15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管道冲洗设施。条文说明10.5
2024-12-5 16:43
10.6 脱水
I 一般规定10.6.1 污泥脱水宜采用机械脱水,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干化场。10.6.2 脱水机械的选型应根据浓缩后泥水的性质、最终处置对脱水泥饼的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用。可采用板框压滤机、离心脱水机,对于一些易于脱水的泥水,也可采用带式压滤机。10.6.3 脱水机的产率及对进机含固率的要求宜通过试验或按相同机型、相似排泥水性质的运行经验确定,并应考虑低温对脱水机产率的不利影响。10.6.4
2024-12-5 16:43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19 , Processed in 0.099025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