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湿地公园设计标准 CJJ/T308-2021
订阅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 CJJ/T308-2021

6.2 湿地保育
6.2.1 湿地保育包括对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的保护及培育,宜实施分级和分类。 6.2.2 湿地保育工程设计应包括方案制定、保护对象分类、保护措施确定、保护设施设置等内容,并应考虑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干扰因素;湿地保育工程设施宜就地取材,可进行艺术处理,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6.2.3 生态保育区应设置防止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的隔离设施;生态保育区内不应设置照明设施;针对特别需要保
2024-12-6 16:32
6.3 生境营造
6.3.1 湿地生境营造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多样的生境类型和陆生、湿生、水生相结合的典型区系植物群落。 6.3.2 对于不同的湿地类型,植物生境营造应恢复大于50%的当地湿地典型群落。 6.3.3 生境营造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景观特征及动物的季节性特征,并应满足当地30%以上鸟类在不同季节的生境需求。 6.3.4 生境营造应包括陆地生境、水岸生境及沼泽生境,不同类型生境恢复与改造应符合下列规
2024-12-6 16:32
6.4 种植设计
6.4.1 绿化树种和湿地植物中乡土植物比例应大于70%。 6.4.2 水生植物种植应综合考虑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和湿地公园水位高低的变化。 6.4.3 以生态防护为主的植物群落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大乔木种植应大于3行,形成生态防护带。 6.4.4 根据公园内不同鸟类的需求,应种植适宜的筑巢、食源树种;依据鸟类的惊飞距离不同,应在其巢区、活动区外围营建相应宽度的缓冲区,宜配植乔木、灌木进行隔离。 6.
2024-12-6 16:32
7 园路与场地
7.1 一般规定 7.2 园路 7.3 铺装场地与平台
2024-12-6 16:32
7.1 一般规定
7.1.1 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设计要求,应合理进行园路分级和场地设计。 7.1.2 园路宜分为主路、次路、支路三级,主路宜形成环线,并宜与次路、支路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湿地公园内主路及主要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7.1.3 生态保育区内除科研用途外,不应设置园路、场地。 7.1.4 通往生态保育区、滩涂、孤岛等卡口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当需沿原路返回时,
2024-12-6 16:32
7.2 园路
7.2.1 园路宽度应根据生态保育及通行要求确定,并应符合表7.2.1的规定。表7.2.1 园路宽度续表7.2.1 注:A是指公园总面积。 7.2.2 在生物多样性高的水陆交界区域,主路与水体的距离应大于30m。 7.2.3 园路跨越水面或穿越生态保育区时,宜架桥或设置涵洞。 7.2.4 园路应减少网状或交织状布局,可采用环状或平行布局。 7.2.5 园路路网密度应根据生态保育及通行要求确定
2024-12-6 16:32
7.3 铺装场地与平台
7.3.1 场地选址应以公园功能分区为依据,科普教育区和综合服务与管理区应设置活动场地,生态保育区不应设置场地。 7.3.2 观鸟场所宜根据惊飞距离合理设置,对于惊飞距离小的鸟类栖息地,可设置近距离观赏场地。 7.3.3 场地功能应以科普教育、游赏、休憩为主,并应防止噪声、灯光对生物栖息地的干扰。条文说明7.3.1 生态保育区生态敏感性极高,不设场地;设有封育保护区的,内部不设置场地及设施;在候鸟
2024-12-6 16:32
8 标识与解说系统
8.1 一般规定 8.2 标识系统 8.3 解说系统
2024-12-6 16:32
8.1 一般规定
8.1.1 标识与解说系统设计应遵循密度适宜性、空间协调性和就近布置等原则,全园统筹布局,应符合湿地公园整体功能与形式要求。 8.1.2 标识系统按功能应分为交通标识、景点标识、警示标识及科普标识。 8.1.3 解说系统应分为湿地科普解说、区域生态环境解说和景点旅游解说,宜合理布置解说路径及解说节点。 8.1.4 标识和解说设施应采用环保、经济和耐用型材料,宜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并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
2024-12-6 16:32
8.2 标识系统
8.2.1 通向出入口、功能区、重要景点、服务设施的重要游览道路沿线应设置交通标识,标识间距宜小于150m;公园出入口或各区域连接处应设置景点标识,无障碍设施周边应设置无障碍标识。 8.2.2 在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的区域应设置警示标识。 8.2.3 动植物科普标识覆盖应大于公园内主要动植物种类数量的50%,并应优先考虑儿童及青少年群体的需求。条文说明8.2.1 明确交通标识布局的位置,如湿地公
2024-12-6 16:32
8.3 解说系统
8.3.1 公园出入口和重要景点应设置解说牌示。 8.3.2 陆地面积大于20hm²或具有珍稀濒危湿地资源的湿地公园,宜在入口或重要功能区入口设立解说中心;综合解说信息、系统导览服务等可与游客中心合并设置。 8.3.3 解说系统应包括多媒体、互动装置、仿真情景、沙盘模型、标本模型、解说牌示、出版物、导游解说词;解说系统设施宜视听结合。条件允许的公园宜开发智慧解说系统、自助解说系统等解说模
2024-12-6 16:32
9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常规设施
9.1 一般规定 9.2 科研与监测类建筑 9.3 构筑物和景观小品 9.4 安全防护设施 9.5 应急避险设施 9.6 给水 9.7 排水 9.8 供电
2024-12-6 16:32
9.1 一般规定
9.1.1 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游憩类、服务类、管理类、科研与监测类。 9.1.2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常规设施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应遵循系统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实用性、美观性等原则。 9.1.3 湿地公园内各类型设施设置应符合表9.1.3的规定。表9.1.3 湿地公园内各类型设施设置续表 9.1.3 注:“●”表示应设置,“○”
2024-12-6 16:32
9.2 科研与监测类建筑
9.2.1 科研与监测类建筑应根据监测和研究的对象、目的及其技术要求选址,并应保证在各类天气条件下正常观测。 9.2.2 科研类建筑应集中建设,应布置在环境安静、清洁、振动及电磁辐射小的地段,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 9.2.3 气象观测站距离管理类建筑应小于3km。 9.2.4 鸟类观测站应由观鸟塔和临时性观鸟掩体组成。 9.2.5 野生动物救护站应建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水良好的地方,北方地区应
2024-12-6 16:32
9.3 构筑物和景观小品
9.3.1 构筑物和景观小品按功能可分为坐靠类、收纳类和休闲类。 9.3.2 构筑物和景观小品设置应结合游客流向和流量,降低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应保障使用者人身安全。条文说明9.3.1、9.3.2 构筑物和景观小品的布局及设计品质直接影响湿地公园的游憩体验。构筑物和景观小品选择生态环保的材料,在不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2024-12-6 16:32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0:30 , Processed in 0.102134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