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湿地公园设计标准 CJJ/T308-2021
订阅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 CJJ/T308-2021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湿地公园设计标准Standard for design of wetland parkCJJ/T308-2021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22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21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湿地公园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湿地公园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308-2021,自2
2024-12-6 16:33
1 总则
1.0.1 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规范湿地公园设计,全面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科普教育功能、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湿地公园设计。 1.0.3 湿地公园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1 湿地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生态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之一。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科
2024-12-6 16:32
2 术语
2.0.1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天然或人工形成、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的公园绿地。 2.0.2 湿地面积 wetland area 湿地公园用地范围内,永久或者季节性积水区域中设计水深2.0m以内的用地面积。 2.0.3 湿地率 ratio of wetland area 湿地面积占湿地公园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2
2024-12-6 16:32
3 基本规定
3.0.1 湿地公园设计应以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原则,明确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 3.0.2 湿地公园应以保护和修复原生湿地生态系统为首要功能,兼顾科普教育和休闲游憩功能。 3.0.3 湿地公园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系统保护、因地制宜、节约用水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注重湿地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3.0.4 湿地公园设计应统筹衔接区域生态
2024-12-6 16:32
4 总体设计
4.1 现状调研 4.2 功能分区与用地比例 4.3 地形和竖向
2024-12-6 16:32
4.1 现状调研
4.1.1 湿地公园设计应搜集相关资料,对场地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4.1.2 湿地公园设计应进行现状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评估,对湿地资源类别、保护价值、存在问题和保育对策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条文说明4.1.1、4.1.2 现状基础资料搜集和调查评估是开展设计的重要依据。资料搜集包括场地或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资料,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和相关规划资料。 全面调查的
2024-12-6 16:32
4.2 功能分区与用地比例
4.2.1 功能分区宜包括生态保育区、科普教育区和综合服务与管理区,并可根据现状情况、规模及需求设置二级功能区或简化合并分区。 4.2.2 生态系统较为完整、具有特殊保护和恢复价值的湿地,或有珍稀、濒危生物分布的湿地区域,应划入生态保育区。 4.2.3 湿地公园用地面积应大于10hm²,湿地率应大于50%。 4.2.4 湿地公园用地面积应包括湿地面积和陆地面积,其中陆地面积应分别计算绿化
2024-12-6 16:32
4.3 地形和竖向
4.3.1 竖向设计应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4.3.2 竖向设计不应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4.3.3 湿地生态保育区应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公园其他区域地形改造宜遵循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宜做到土方平衡。 4.3.4 湿地水体岸坡应优先选择生态型护岸;有防洪、调蓄功能的水体,宜结合防冲刷、固土等安全需要选择护岸形式。条文说明4.3.1 当湿地承担防洪排涝功
2024-12-6 16:32
5 水系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湿地水系布局及水形态 5.3 水源、水量及水质 5.4 水位控制
2024-12-6 16:32
5.1 一般规定
5.1.1 水系布局应符合防洪排涝、供水排水、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湿地功能要求,应结合水系现状特征及综合利用要求统筹规划。 5.1.2 水系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以保护及修复湿地的自然水系格局、水形态和水文过程等湿地生态系统为前提; 2 应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湿地的水源、进水、蓄水、出水等组成部分; 3 水系结构应综合兼顾地表排水、湿地保育、生境营造、边坡稳定、游览安全
2024-12-6 16:32
5.2 湿地水系布局及水形态
5.2.1 在满足设计泄洪流量的前提下,应维持河流湿地天然河系的连通性,宜保留滩地和沙洲,并应优先采用生态防护措施维持岸线稳定,不应进行影响现有水流形态和河势的改造工程。 5.2.2 应对湖泊湿地天然水体形态和水体交换方式进行保护,并应修复萎缩的水体面积和流路;在生态保育区之外的区域,宜利用地形起伏变化以及水面宽窄、岸线蜿蜒变化,控制水流线路和速度,改善水质,营造景观。 5.2.3 宜保持坑塘、沼
2024-12-6 16:32
5.3 水源、水量及水质
5.3.1 湿地公园应以场地内原有地表径流为常规水源;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宜利用雨洪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等补给湿地,不应利用自来水、地下水补给湿地。 5.3.2 对于湖泊、库塘湿地应提出最低和适宜生态水位要求,河流湿地应提出生态基流要求,对于生态敏感区应提出敏感生态需水总量与过程要求;生态水位、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SL709和《河湖生态环境需
2024-12-6 16:32
5.4 水位控制
5.4.1 湿地水位及其变化过程应根据所在地域的气象水文特性、湿地类型、湿地功能、湿地生物等因素进行控制,湿地水深应满足大部分湿地动植物生境要求。 5.4.2 根据不同湿地类型,湿地水位控制设施可选择闸、坝、堰等不同的水工构筑物。 5.4.3 超标准雨洪水可用边沟或截洪沟等工程措施排出。 5.4.4 科普教育区和综合服务与管理区人工水体的岸高及近岸水深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园设计规范》GB5119
2024-12-6 16:32
6 生境营造与种植
6.1 一般规定 6.2 湿地保育 6.3 生境营造 6.4 种植设计
2024-12-6 16:32
6.1 一般规定
6.1.1 生境营造应坚持湿地保育优先的原则,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生态承载力较差的区域应限制游人容量。 6.1.2 生境营造应充分了解该地区和周边气候相似区湿地动植物,宜包括湿地植物种类、群落构成及分布特征,湿地动物种类、种群构成、分布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趋势等资料;并应遵循适宜生态位原则和群落演替规律进行生境营造,满足动植物生境需求。 6.1.3 湿地植物应优先选择生态效益高、抗逆性强、易于管
2024-12-6 16:32
123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3:56 , Processed in 0.102163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