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GB/T50908-2013
订阅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GB/T50908-2013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office buildingGB/T 50908-20132013-09-06 发布2014-05-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
2024-12-4 08:56
1 总则
1.0.1 为规范和引导办公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政府办公建筑、商用办公建筑、科研办公建筑、综合办公建筑以及功能相近的其他办公建筑的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绿色评价。1.0.3 绿色办公建筑的评价应以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为对象。评价应符合下列原则: 1 评价单栋办公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办公建筑所处周边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2024-12-4 08:56
2 术语
2.0.1 绿色办公建筑 green office building 在办公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办公人员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2 综合办公建筑 comprehensive office building 办公建筑面积比例70%以上,且与商场、住宅、酒店等功能混合的综合建筑。2.0.
2024-12-4 08:56
3 基本规定
3.1 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设置 3.2 评价方法
2024-12-4 08:56
3.1 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设置
3.1.1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应分下列三级: 1 一级指标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2 二级指标是指第一级指标下设的指标; 3 三级指标为标准第4章~第9章条文。3.1.2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按属性分为建筑环境质量Q指标和建筑环境负荷的减少LR指标。3.1.3 三级指标分为控制项和可选项两类。
2024-12-4 08:56
3.2 评价方法
3.2.1 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的评价应分别按各自的权重系数进行评分。绿色办公建筑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控制项全部达标后,Q指标和LR指标各获得基础分50分。可选项的Q指标和LR指标分别计算得分。当存在两种得分途径时,建设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其中一种得分途径评分。3.2.2 评价时应逐级计算指标得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三级指标得分可采用递进式或并列式两种5分制逐条评分,各条文分值应按
2024-12-4 08:56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4.1 选址 4.2 土地利用 4.3 室外环境 4.4 交通 4.5 场地生态
2024-12-4 08:56
4.1 选址
控制项4.1.1 建筑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要求。4.1.2 建筑场地应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无危险源及重大污染源的影响。条文说明4.1.1 城乡规划包括依法审批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各类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地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周边保护范围等有明确范围及建设要求的地区。
2024-12-4 08:56
4.2 土地利用
可选项4.2.1 在满足当地城乡规划和室外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场地规划宜确定合理的容积率。4.2.2 建筑场地宜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4.2.3 地下空间宜合理开发利用。4.2.4 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宜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倡建筑空间与设施的共享,设置对外共享的公共开放空间。条文说明4.2.1 为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本条鼓励适当提高容积率。针对目前出现的一些土地资源浪
2024-12-4 08:56
4.3 室外环境
控制项4.3.1 建筑场地内不应存在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3.2 建筑物不应影响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要求。可选项4.3.3 环境噪声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4.3.4 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宜高于1.5℃。4.3.5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米高处风速不宜高于5m/s,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宜大于5Pa,夏季保证建筑物前后适宜压差,避免出现旋涡和死角。4.3.6
2024-12-4 08:56
4.4 交通
可选项4.4.1 建筑场地与公共交通宜具有便捷的联系。4.4.2 建筑场地宜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设施及专门的人行道。4.4.3 机动车停车的数量和设施宜满足最基本的需要,宜采用多种停车方式节约用地。条文说明4.4.1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对策,办公建筑是人流比较集中的建筑类型,与公共交通的联系尤为重要。为便于办公建筑的使用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重视办公建筑与
2024-12-4 08:56
4.5 场地生态
可选项4.5.1 建筑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宜结合现有地形进行设计,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4.5.2 建筑场地内的表层土宜进行分类收集,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并在施工后充分利用表层土。4.5.3 场地内的自然河流、水体及湿地宜合理保护。4.5.4 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宜合理规划,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排入市政管道的雨水量。4.5.5 建筑场地的绿地率宜高于规划设计要求,并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
2024-12-4 08:56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5.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5.2 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利用 5.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5.4 照明系统 5.5 其他用能系统 5.6 可再生能源利用 5.7 用能设备计量、监测与控制
2024-12-4 08:56
5.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控制项5.1.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可选项5.1.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宜高于现行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的规定。5.1.3 外窗或透明幕墙宜采用外遮阳设计。5.1.4 围护结构非透明部分宜采用因地制宜的保温隔热改善措施。条文说明5.1.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是保证建筑节能的关键,在绿色建筑中更应该严格执行。我
2024-12-4 08:56
5.2 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利用
可选项 5.2.1 建筑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5.2.2 建筑宜采用合理的开窗设计及其他措施,强化自然通风,降低采暖空调负荷。 5.2.3 室内和地下主要功能空间宜采用合理的天然采光措施,降低照明能耗。条文说明5.2.1 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因素,必须全面考虑。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原则是冬季能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和过渡季则能利用自然通风。各地区建
2024-12-4 08:56
123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5:40 , Processed in 0.365291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