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
订阅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16

5.3 雨水弃流
5.3.1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装置宜设于室外,当设在室内时,应为密闭形式。雨水弃流池宜靠近雨水蓄水池,当雨水蓄水池设在室外时,弃流池不应设在室内。 5.3.2 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容积式弃流装置。当弃流装置埋于地下时,宜采用渗透弃流装置。 5.3.3 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渗透弃流井或弃流池。分散设置的弃流设施,其汇水面积应根据弃流能力确定。 5.3.4 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
2024-12-6 10:46
5.4 雨水排除
5.4.1 排水系统应对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溢流雨水进行收集、排除。 5.4.2 当绿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路面雨水应引入绿地,雨水口宜设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其顶面标高应高于绿地20mm~50mm,且不应高于路面。 5.4.3 雨水口宜采用平算式,设置间距应根据汇水面积确定,且不宜大于40m。 5.4.4 透水铺装地面的雨水排水设施宜采用排水沟。  5.4.5 渗透管—排放系
2024-12-6 10:46
6 雨水入渗
6.1 一般规定 6.2 渗透设施
2024-12-6 10:46
6.1 一般规定
6.1.1 雨水入渗方式可采用下凹绿地入渗、透水铺装地面入渗、植被浅沟与洼地入渗、生物滞留设施(浅沟渗渠组合)入渗、渗透管沟、入渗井、入渗池、渗透管—排放系统等。 6.1.2 雨水入渗宜优先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铺装、浅沟洼地入渗等地表面入渗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庭院、广场等硬化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的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 2
2024-12-6 10:46
6.2 渗透设施
6.2.1 下凹绿地应接纳硬化面的径流雨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措施;  2 下凹式绿地植物应选用耐淹品种; 3 下凹绿地的有效储水容积应按溢水排水口标高以下的实际储水容积计算。 6.2.2 透水铺装地面的透水性能应满足1h降雨45mm条件下,表面不产生径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透水铺装地面
2024-12-6 10:46
7 雨水储存与回用
7.1 一般规定 7.2 储存设施 7.3 雨水回用供水系统 7.4 系统控制
2024-12-6 10:46
7.1 一般规定
7.1.1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优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路等污染严重的下垫面上的雨水。 7.1.2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储存设施应采用景观水体、旱塘、湿塘、蓄水池、蓄水罐等。景观水体、湿塘应优先用作雨水储存。 7.1.3 雨水进入蓄水池、蓄水罐前,应进行泥沙分离或粗过滤。景观水体和湿塘宜设前置区,并能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 7.1.4 当蓄水池具有沉淀或过滤处理功能且出水水质满足要求时
2024-12-6 10:46
7.2 储存设施
7.2.1 雨水蓄水池、蓄水罐、弃流池应在室外设置。埋地拼装蓄水池外壁与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应小于3m。 7.2.2 蓄水池应设检查口或人孔,附近宜设给水栓和排水泵电源。室外地下蓄水池(罐)的人孔、检查口应设置防止人员落入水中的双层井盖或带有防坠网的井盖。 7.2.3 雨水储存设施应设有溢流排水措施,溢流排水宜采用重力溢流排放。室内蓄水池的重力溢流管排水能力应大于50年雨水设计重现期设计流量。 7.
2024-12-6 10:46
7.3 雨水回用供水系统
7.3.1 雨水供水管道应与生活饮用水管道分开设置,严禁回用雨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7.3.2 供水管网的服务范围应覆盖水量计算的用水部位。 7.3.3 雨水供水系统应设自动补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补水的水质应满足雨水供水系统的水质要求; 2 补水应在净化雨水供量不足时进行; 3 补水能力应满足雨水中断时系统用水量要求。 7.3.4 当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时,应采
2024-12-6 10:46
7.4 系统控制
7.4.1 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回用系统宜设置下列方式控制: 1 自动控制; 2 远程控制; 3 就地手动控制。 7.4.2 对雨水处理设施、回用系统内的设备运行状态宜进行监控。 7.4.3 雨水处理设施运行宜自动控制。 7.4.4 水量、主要水位、pH值、浊度等常用控制指标应实现现场监测,有条件的可实现在线监测。 7.4.5 补水应由水池水位自动控制。条文说明7.4.1
2024-12-6 10:46
8 水质处理
8.1 处理工艺 8.2 处理设施 8.3 雨水处理站
2024-12-6 10:46
8.1 工艺处理
8.1.1 雨水处理工艺流程应根据收集雨水的水量、水质,以及雨水回用水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8.1.2 雨水进入蓄水储存设施之前宜利用植草沟、卵石沟、绿地等生态净化设施进行预处理。 8.1.3 生态净化设施预处理满足下列要求时,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不设初期径流弃流设施: 1 雨水在植草沟或绿地的停留时间内,入渗的雨量不小于初期径流弃流量; 2 卵石沟储存雨水的有效储水
2024-12-6 10:46
8.2 处理设施
8.2.1 雨水过滤及深度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设有雨水清水池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y——设施处理能力(m³/h); Wy——回用系统的最高日用水量(m³); T——雨水处理设施的日运行时间(h
2024-12-6 10:46
8.3 雨水处理站
8.3.1 雨水处理站位置应根据建筑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与中水处理站的关系确定,并应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处理。 8.3.2 雨水处理构筑物及处理设备应布置合理、紧凑,满足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检修、运行调试、管道敷设及维护管理的要求,应留有发展及设备更换余地,并应考虑最大设备的进出要求。  8.3.3 雨水处理站设计应满足主要处理环节运行观察、水量计量、水质取样化验监(检)测的条件。
2024-12-6 10:46
9 调蓄排放
9.0.1 调蓄排放系统的雨水调蓄设施宜布置在汇水区下游,且应设置在室外。 9.0.2 自然水体和坑塘应进行保护。景观水体、池(湿)塘、洼地,宜作为雨水调蓄设施,当条件不满足时,可建造调蓄池。 9.0.3 雨水调蓄容积应能排空,且应优先采用重力排空。 9.0.4 雨水调蓄设施采用重力排空时,应控制出水管渠流量,可采用设置流量控制井或利用出水管管径控制。  9.0.5 雨水调蓄设施采用机械
2024-12-6 10:46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9 , Processed in 0.148164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