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GB50982-2014
订阅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GB50982-2014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 and bridge structuresGB 50982-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83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与桥梁结构监
2024-12-3 13:59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及相应分析预警,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高层与高耸、大跨空间、桥梁、隔震等工程结构监测以及受穿越施工影响的既有结构的监测。1.0.3 建筑与桥梁结构的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1 我国对建筑与桥梁结构有相应的建设法律法规和系列的规范标准,但缺少相应的施工
2024-12-3 13:59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2.2 符号
2024-12-3 13:59
2.1 术语
2.1.1 结构监测 structural monitoring 频繁、连续观察或量测结构的状态。2.1.2 施工期间监测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施工期间进行的结构监测。2.1.3 使用期间监测 post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使用期间进行的结构监测。2.1.4 监测系统 monitoring system
2024-12-3 13:59
2.2 符号
fn——n阶自振频率; l——长度或跨度; n——振型阶数; P——推力; r——导线电阻; T——索力; δ——相对变形量; ε—&mdas
2024-12-3 13:59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监测系统、测点及设备规定 3.3  施工期间监测 3.4  使用期间监测
2024-12-3 13:59
3.1 一般规定
3.1.1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应分为施工期间监测和使用期间监测。3.1.2 施工期间监测宜与量测、观测、检测及工程控制相结合,使用期间监测宜采用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功能的监测系统进行。3.1.3 监测期间应进行巡视检查和系统维护。3.1.4 施工期间监测宜与使用期间监测统筹考虑。3.1.5 监测前应根据各方的监测要求与设计文件明确监测目的,结合工程结构特点、现场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监测
2024-12-3 13:58
3.2 监测系统、测点及设备规定
3.2.1 应根据监测项目及现场情况对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建立监测系统,并宜设置专用监控室。3.2.2 监测系统宜具有完整的传感、调理、采集、传输、存储、数据处理及控制、预警及状态评估功能。3.2.3 监测系统应按规定的方法或流程进行参数设置和调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前,宜对传感器进行初始状态设置或零平衡处理; 2 应对干扰信号进行来源检查,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024-12-3 13:58
3.3 施工期间监测
3.3.1 施工期间监测应为保障施工安全,控制结构施工过程,优化施工工艺及实现结构设计要求提供技术支持。3.3.2 施工期间监测,宜重点监测下列构件和节点: 1 应力变化显著或应力水平较高的构件; 2 变形显著的构件或节点; 3 承受较大施工荷载的构件或节点; 4 控制几何位形的关键节点; 5 能反映结构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的其他重要受力构件或节点。3.3
2024-12-3 13:58
3.4 使用期间监测
3.4.1 使用期间监测应为结构在使用期间的安全使用性、结构设计验证、结构模型校验与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养护与维修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3.4.2 使用期间监测项目可包括变形与裂缝监测、应变监测、索力监测和环境及效应监测,变形监测可包括基础沉降监测、结构竖向变形监测及结构水平变形监测;环境及效应监测可包括风及风致响应监测、温湿度监测、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交通监测、冲刷
2024-12-3 13:58
4 监测方法
4.1  一般规定 4.2  应变监测 4.3  变形与裂缝监测 4.4  温湿度监测 4.5  振动监测 4.6  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 4.7  风及风致响应监测 4.8  其他项目监测 4.9  巡视检查与系统维护
2024-12-3 13:58
4.1 一般规定
4.1.1 监测项目宜包括应变监测、变形与裂缝监测、温湿度监测、振动监测、地震动及地震响应监测、风及风致响应监测、索力监测和腐蚀监测。4.1.2 监测参数可分为静态参数与动态参数,监测参数的选择应满足对结构状态进行监控、预警及评价的要求。条文说明4.1.1 本章针对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进行了规定。4.1.2 静态参数包括:静力荷载(作用)及所产生的应变、变形与裂缝,温湿度及腐蚀类等环境参
2024-12-3 13:58
4.2 应变监测
4.2.1 应变监测可选用电阻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光纤类应变计等应变监测元件进行监测。4.2.2 应变计宜根据监测目的和工程要求,以及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进行选择。4.2.3 应变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1 量程应与量测范围相适应,应变量测的精度应为满量程的0.5%,监测值宜控制为满量程的30%~80%; 2 混凝土构件宜选择大标距的应变计;应变梯度较大的应力集中区域,宜选
2024-12-3 13:58
4.3 变形与裂缝监测
4.3.1 变形监测可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三维位移监测和其他位移监测。4.3.2 根据监测仪器的种类,监测方法可分为机械式测试仪器法、电测仪器法、光学仪器法及卫星定位系统法。4.3.3 应根据结构或构件的变形特征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4.3.4 变形监测应建立基准网,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可与施工采用的系统一致。局部相对变形测量可不建立基准网,但应考虑结构整体变形对监测
2024-12-3 13:58
4.4 温湿度监测
4.4.1 温湿度监测可包括环境及构件温度监测和环境湿度监测。4.4.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有关规定执行。4.4.3 温度监测精度宜为±0.5℃,湿度监测精度宜为±2%RH。4.4.4 环境及构件温度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温度监测的测点应布置在温度梯度变化较大位置,宜对称、均匀,应反映结构竖向
2024-12-3 13:58
123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5:54 , Processed in 0.101084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