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订阅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1 一般规定
6.1.1 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对下列设计条件分析认定: 1. 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层、破碎带; 2. 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 3. 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4. 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有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临空面; 5. 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2024-12-6 11:19
6.2 土岩组合地基
6.2.1 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如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于土岩组合地基: 1. 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 2. 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 3. 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6.2.2 当地基中下卧基岩面为单向倾斜、岩面坡度大于10%、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大于1.5m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 1. 当结构类型和地质条件符合表6.2.2
2024-12-6 11:19
6.3 填土地基
6.3.1 当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时,在平整场地前,应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等,对拟压实的填土提出质量要求。未经检验查明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压实填土,均不得作为建筑工程的地基持力层。6.3.2 当利用未经填方设计处理形成的填土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查明填料成分与来源,填土的分布、厚度、均匀性、密实度与压缩性以及填土的堆积年限等情况,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上部结构类型、荷载性质
2024-12-6 11:19
6.4 滑坡防治
6.4.1 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对具有发展趋势并威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应及早采取综合整治措施,防止滑坡继续发展。6.4.2 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施工影响等因素,分析滑坡可能发生或发展的主要原因,采取下列防治滑坡的处理措施: 1. 排水:应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在地下水影响较大
2024-12-6 11:19
6.5 岩石地基
6.5.1 岩石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置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体上的建筑物可仅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同一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坚硬程度不同,两种或多种岩体变形模量差异达2倍及2倍以上,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3. 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内存在软弱下卧岩层时,应考虑软弱下卧岩层的影响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 桩孔、基底和基坑边坡
2024-12-6 11:19
6.6 岩溶与土洞
6.6.1 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当存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土洞等现象时,应考虑其对地基稳定的影响。6.6.2 岩溶场地可根据岩溶发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6.6.2选用。表6.6.2 岩溶发育程度6.6.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主体宜避开岩溶强发育地段。6.6.4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未经处理的场地,不应作为建筑物地基: 1. 浅层溶洞
2024-12-6 11:19
6.7 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
6.7.1 边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边坡设计应保护和整治边坡环境,边坡水系应因势利导,设置地表排水系统,边坡工程应设内部排水系统。对于稳定的边坡,应采取保护及营造植被的防护措施。 2. 建筑物的布局应依山就势,防止大挖大填。对于平整场地而出现的新边坡,应及时进行支挡或构造防护。 3. 应根据边坡类型、边坡环境、边坡高度及可能的破坏模式,选择适当的边坡稳定计算方法和支挡结构
2024-12-6 11:19
6.8 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
6.8.1 在岩石边坡整体稳定的条件下,岩石边坡的开挖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当地经验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参照本地区已有稳定边坡的坡度值加以确定。6.8.2 当整体稳定的软质岩边坡高度小于12m,硬质岩边坡高度小于15m时,边坡开挖时可进行构造处理(图6.8.2-1、图6.8. 2-2)。图6.8.2-1 边坡顶部支护1—崩塌体;2—岩石边坡顶部裂隙;3—锚杆;4&md
2024-12-6 11:19
7 软弱地基
7.1 一般规定7.2 利用与处理7.3 建筑措施7.4 结构措施 7.5 大面积地面荷载
2024-12-6 11:19
7.1 一般规定
7.1.1 当地基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时应按软弱地基进行设计。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处理。7.1.2 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冲填土尚应查明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确定自重压力下的稳定性、湿陷性等。7.1.3 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对建筑体型、荷载情况、结构
2024-12-6 11:19
7.2 利用与处理
7.2.1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 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可利用作为轻型建筑物地基的持力层。7.2.2 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7.2.3 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
2024-12-6 11:19
7.3 建筑措施
7.3.1 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7.3.2 当建筑物设置沉降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建筑平面
2024-12-6 11:19
7.4 结构措施
7.4.1 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 1. 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填土; 2.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形式; 3. 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 4. 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可选用较小的基底压力。7.4.2 对于建筑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箱基、桩基、筏基等加强基础
2024-12-6 11:19
7.5 大面积地面荷载
7.5.1 在建筑范围内有地面荷载的单层工业厂房、露天车间和单层仓库的设计,应考虑由于地面荷载所产生的地基不均匀变形及其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当有条件时,宜利用堆载预压过的建筑场地。 注:地面荷载系指生产堆料、工业设备等地面堆载和天然地面上的大面积填土。7.5.2 地面堆载应均衡,并应根据使用要求、堆载特点、结构类型和地质条件确定允许堆载量和范围。 堆载不宜压在基础上。大面积的填土,宜
2024-12-6 11:19
8 基 础
8.1 无筋扩展基础8.2 扩展基础8.3 柱下条形基础8.4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8.5 桩基础8.6 岩石锚杆基础
2024-12-6 11:19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17 , Processed in 0.177085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