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0-2010(2024年版)
订阅

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0-2010(2024年版)

4.2 钢筋
4.2.1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PB300、HRB335、HRBF335、RRB400钢筋; 2 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3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
2024-12-6 11:32
5 结构分析
5.1 基本原则5.2 分析模型5.3 弹性分析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5.5 弹塑性分析5.6 塑性极限分析5.7 间接作用分析
2024-12-6 11:32
5.1 基本原则
5.1.1 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整体作用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况特殊部位进行更详细的分析。5.1.2 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应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组合。结构可能遭遇火灾、飓风、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时,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5.1.3 结构分析的模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结构分析采用的计算简图、几何尺寸、计算参数、边界条件、
2024-12-6 11:32
5.2 分析模型
5.2.1 混凝土结构宜按空间体系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并宜考虑结构单元的弯曲、轴向、剪切和扭转等变形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当进行简化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体形规则的空间结构,可沿柱列或墙轴线分解为不同方向的平面结构分别进行分析,但应考虑平面结构的空间协同工作; 2 构件的轴向、剪切和扭转变形对结构内力分析影响不大时,可不予考虑。5.2.2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简图宜按下列方法确定:1 梁、柱、杆等一维
2024-12-6 11:32
5.3 弹性分析
5.3.1 结构的弹性分析方法可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的分析。5.3.2 结构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本规范表4.1.5采用;2 截面惯性矩可按匀质的混凝土全截面计算;3 端部加腋的杆件,应考虑其截面变化对结构分析的影响;4 不同受力状态下构件的截面刚度,宜考虑混凝土开裂、徐变等因素的影响予以折减。5.3.3 混凝土结构弹性分析宜采用结构力学或弹
2024-12-6 11:32
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
5.4.1 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度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5.4.2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选用符合本规范第4.2.4条规定的钢筋,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
2024-12-6 11:32
5.5 弹塑性分析
5.5.1 重要或受力复杂的结构,宜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结构整体或局部进行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分析宜遵循下列原则:1 应预先设定结构的形状、尺寸、边界条件、材料性能和配筋等;2 材料的性能指标宜取平均值,并宜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也可按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确定;3 宜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不利影响;4 分析结果用于承载力设计时,宜考虑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对结构的抗力进行适当调整。5.5.2 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
2024-12-6 11:32
5.6 塑性极限分析
5.6.1 对不承受多次重复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结构,当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时,可采用塑性极限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5.6.2 整体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可预测结构破坏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根据设定的结构塑性屈服机制,采用塑性极限理论进行分析;2 对难于预测结构破坏机制的情况,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可采用静力或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确定;3
2024-12-6 11:32
5.7 间接作用分析
5.7.1 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正常使用时,宜进行间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5.7.2 混凝土结构进行间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可采用本规范第5.5节的弹塑性分析方法;也可考虑裂缝和徐变对构件刚度的影响,按弹性方法进行近似分析。条文说明5.7.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超长混凝土结构等约束积累较大的超静定结构,在间接
2024-12-6 11:32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 一般规定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6.7 疲劳验算
2024-12-6 11:32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深受弯构件、牛腿、叠合式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的有关规定。 6.1.2 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分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主拉应力设计值的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域确定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
2024-12-6 11:32
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Ⅰ)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6.2.1 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1 截面应变保持平面。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3 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按下列规定取用: 6.2.5 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计入轴向压力在偏心方向存在的附加偏心距ea,其值应取20mm和偏心方向截面最大尺寸的1/30两者中的较大值。6.2.6 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受压区混凝
2024-12-6 11:32
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6.3.1 矩形、T形和I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hw/b≤4时V≤0.25βcfcbh0 (6.3.1—1)当hw/b≥6时V≤0.2βcfcbh0 (6.3.1—2)当4<hw/b<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式中: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βc—&mda
2024-12-6 11:32
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6.4.1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hw/b不大于6的矩形、T形、I形截面和hw/tw不大于6的箱形截面构件(图6.4.1),其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当hw/b(或hw/tw)不大于4时 当hw/b(或hw/tw)大于4但小于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式中:T——扭矩设计值;b——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或I形截面取腹板宽度,箱形截面取两侧壁总厚度2
2024-12-6 11:32
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6.5.1 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的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5.1):6.5.2 当板开有孔洞且孔洞至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边缘的距离不大于6h0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中取用的计算截面周长um,应扣除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中心至开孔外边画出两条切线之间所包含的长度(图6.5.2)。式中: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第
2024-12-6 11:32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9 , Processed in 0.098215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