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订阅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5.2 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5.2.1 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或小区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经批准可采用叠压供水系统。5.2.2 二次加压泵站的数量、规模、位置和泵组供水水压应根据城镇给水条件、小区规模、建筑高度、建筑的分布、使用标准、安全供水和降低能耗等因素合理确定。5.2.3 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及竖向分区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层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和能耗等因素综合确定。分区压力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024-12-5 15:04
5.3 生活热水
5.3.1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或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水供应热源。当最高日生活热水量大于5m³时,除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且利用谷电加热的情况外,不应采用直接电加热热源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5.3.2 以燃气或燃油作为热源时,宜采用燃气或燃油机组直接制备热水。当采用锅炉制备生活热水或开水时,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本标准表4.2.5中的限定值。5.
2024-12-5 15:04
6 电气
6.1 一般规定 6.2 供配电系统 6.3 照 明 6.4 电能监测与计量
2024-12-5 15:04
6.1 一般规定
6.1.1 电气系统的设计应经济合理、高效节能。6.1.2 电气系统宜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损耗低、谐波发射量少、能效高、经济合理的节能产品。6.1.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6.1.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自动控制建筑设备的启停,使建筑设备工作在合理的工况下,可以大量节约建筑物的能耗。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
2024-12-5 15:04
6.2 供配电系统
6.2.1 电气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供电条件,合理确定供电电压等级。6.2.2 配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大功率用电设备。6.2.3 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型,且能效值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中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6.2.4 变压器的设计宜保证其运行在经济运行参数范围内。6.2.5 配电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不宜大于15%。单相负荷较多的供电系统,宜采
2024-12-5 15:04
6.3 照明
6.3.1 室内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有关规定。6.3.2 设计选用的光源、镇流器的能效不宜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6.3.3 建筑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有关规定。6.3.4 光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照明在满足照度均匀度条件下,宜选择单灯功率
2024-12-5 15:04
6.4 电能监测与计量
6.4.1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用电量大于等于10kW或单台用电设备大于等于100kW时,应设置电能计量装置。公共建筑宜设置用电能耗监测与计量系统,并进行能效分析和管理。6.4.2 公共建筑应按功能区域设置电能监测与计量系统。6.4.3 公共建筑应按照明插座、空调、电力、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办公建筑宜将照明和插座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6.4.4 冷热源系统的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量。条文
2024-12-5 15:04
7 可再生能源应用
7.1 一般规定 7.2 太阳能利用 7.3 地源热泵系统
2024-12-5 15:04
7.1 一般规定
7.1.1 公共建筑的用能应通过对当地环境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的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优先应用可再生能源。7.1.2 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7.1.3 当环境条件允许且经济技术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并网供电。7.1.4 当公共电网无法提供照明电源时,应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并配置蓄电池的方式作为照明电源。7.1.5 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宜设置监测系统节能
2024-12-5 15:04
7.2 太阳能利用
7.2.1 太阳能利用应遵循被动优先的原则。公共建筑设计宜充分利用太阳能。7.2.2 公共建筑宜采用光热或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系统;光热或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系统不应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功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7.2.3 公共建筑利用太阳能同时供热供电时,宜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7.2.4 公共建筑设置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时,太阳能保证率应符合表7.2.4的规定。表7.2.4 太阳能
2024-12-5 15:04
7.3 地源热泵系统
7.3.1 公共建筑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与系统取热量、释热量计算分析,确定地热能交换系统,并宜采用复合热交换系统。7.3.2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选用高能效水源热泵机组,并宜采取降低循环水泵输送能耗等节能措施,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7.3.3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满足地热能交换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末端供暖供冷设备选择应与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参数相匹配。7.3.4 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
2024-12-5 15:04
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A.0.1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A.0.2 对于一般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也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K——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 φ&
2024-12-5 15:04
附录B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B.0.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应采用能自动生成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参照建筑计算模型的专用计算软件,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 1全年8760h逐时负荷计算; 2 分别逐时设置工作日和节假日室内人员数量、照明功率、设备功率、室内温度、供暖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 3 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 4 计算10个以上建筑分区; 5 直接生成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
2024-12-5 15:04
附录C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
表C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
2024-12-5 15:04
附录D 管道与设备保温及保冷厚度
D.0.1 热管道经济绝热层厚度可按表D.0.1-1~表D.0.1-3选用。热设备绝热层厚度可按最大口径管道的绝热层厚度再增加5mm选用。表D.0.1-1 室内热管道柔性泡沫橡塑经济绝热层厚度(热价85元/GJ)表D.0.1-2 热管道离心玻璃棉经济绝热层厚度(热价35元/GJ)表D.0.1-3 热管道离心玻璃棉经济绝热层厚度(热价85元/GJ)D.0.2 室内空调冷水管道最小绝热层厚度可按表D
2024-12-5 15:04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5-2 09:40 , Processed in 0.105454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