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0
订阅

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0

8.4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8.4.1 水工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导线网、三角形网等形式,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施工精度要求按表8.4.1-1选用。表8.4.1-1 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等级 2 各等级水工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平均边长应符合表8.4.1-2的规定。表8.4.1-2 各等级水工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平均边长(
2024-12-4 17:04
8.5 桥梁施工测量
Ⅰ 桥梁控制测量 8.5.1 桥梁施工项目应建立桥梁施工专用控制网。对于跨越宽度较小的桥梁,也可利用勘测阶段所布设的等级控制点,但应经过复测,并应满足桥梁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要求。 8.5.2 桥梁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应根据桥梁的结构和设计要求确定,桥梁首级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应符合表8.5.2的规定。表8.5.2 桥梁首级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m) 注:1 L为桥的总长(m);
2024-12-4 17:04
8.6 核电厂施工测量
Ⅰ 平面控制网 8.6.1 核电厂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可划分为初级网、次级网和微网;初级网的精度不应低于本标准第3章四等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次级网不应低于本标准第3章三等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微网宜根据项目的要求确定精度。 8.6.2 初级平面控制网的网点应在厂区均匀布设,网的平均边长不超过1km,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30mm,网形可采用卫星定位网或三角形网形式;初级网观测与数据处理的其他技术要
2024-12-4 17:04
8.7 隧道施工测量
8.7.1 隧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隧道设计图、隧道长度、线路形状和对贯通误差的要求,进行隧道测量控制网的设计。 8.7.2 隧道工程的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的限差应符合表8.7.2的规定。表8.7.2 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的限差 注:作业时,根据隧道施工方法和隧道用途的不同,当贯通误差的调整不会影响隧道中线几何形状和工程性能时,横向贯通限差可放宽1倍~1.5倍。 8.7.3 隧道控制
2024-12-4 17:04
8.8 综合管廊施工测量
8.8.1 综合管廊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管廊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不应低于一级,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 2 管廊内坐标、方位角及高程可利用管廊两端的地面控制点按支导线和水准测量的方式分别进行传递; 3 管廊内支导线应采用2″级仪器测定左右角,应各观测一测回,边长应往返观测。 8.8.2 综合管廊施工放样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
2024-12-4 17:04
9 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
9.1 一般规定9.2 竣工总图的编绘9.3 竣工总图的实测
2024-12-4 17:04
9.1 一般规定
9.1.1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工程需要编绘或实测竣工总图。竣工总图应采用数字竣工图。 9.1.2 竣工总图的比例尺,厂区宜选用1∶500,线状工程宜选用1∶2000;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图幅大小、图上注记、线条规格,应与原设计图一致;图例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的有关规定。 9.1.3 竣工总图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资料进行编绘。当资料与实地不符时,应进行实测
2024-12-4 17:04
9.2 竣工总图的编绘
9.2.1 竣工总图的编绘应收集下列资料: 1 总平面布置图; 2 施工设计图; 3 设计变更文件; 4 施工检测记录; 5 竣工测量资料; 6 其他有关资料。 9.2.2 编绘前,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对照检核,并应实测不符之处的位置、高程及尺寸。 9.2.3 竣工总图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面建(构)筑物应按实际竣工位置和形状进行
2024-12-4 17:04
9.3 竣工总图的实测
9.3.1 竣工总图的实测与编辑宜采用全站仪测图、RTK测图、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图及数字编辑成图的方法。成图软件的选用应符合本标准第5.8.2条的规定。 9.3.2 竣工总图中建(构)筑物细部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应符合本标准表5.1.6-3的规定。 9.3.3 竣工总图的实测应在已有的施工控制点上进行。当控制点被破坏时,应进行恢复。 9.3.4 对已收集的资料应进行实地对照检核。满足要求时应利用,
2024-12-4 17:04
10 变形监测
10.1 一般规定10.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10.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10.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10.6 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10.7 地下工程变形监测10.8 桥梁变形监测10.9 滑坡监测10.10 核电厂变形监测10.11 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10.12 变形监测信息系统
2024-12-4 17:04
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建筑场地、地基基础、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建(构)筑物、桥梁、滑坡、核电厂等的变形监测。 10.1.2 重要的工程建(构)筑物,在工程设计时,应对变形监测的内容和范围做出要求,并应由有关单位制订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首次观测宜获取监测体初始状态的观测数据。10.1.3 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0.1.3的规定。续表10.1.3 注:
2024-12-4 17:04
10.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
10.2.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和视准轴线等形式。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立校核点。 10.2.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应进行一次布网。专项工程需要时,可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狭长形建筑物的主轴线或其平行线应纳入网内。大型工程布网时,应兼顾网的精度、可靠性和灵敏度等指标。 10.2.3 基准网点位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
2024-12-4 17:04
10.3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
10.3.1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并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10.3.2 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将标石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稳定的原状土层内,或将标志镶嵌在裸露基岩上; 2 应利用稳固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 3 当受条件限制时,在变形区内也可埋设深层钢管标或双金属标; 4 大型水工建筑物的基准点可采用平硐标志; 5 基准点的标石
2024-12-4 17:04
10.4 基本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
10.4.1 变形监测的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精度要求、变形速率以及监测体的安全性等指标按表10.4.1选用,也可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监测。表10.4.1 变形监测方法的选择续表10.4.110.4.2 采用三角形网测量时,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10.2节的有关规定。 10.4.3 交会法、极坐标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交会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宜采用三点交会法;
2024-12-4 17:04
10.5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
10.5.1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需要按表10.5.1选择。表10.5.1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项目续表10.5.110.5.2 拟建建筑场地的沉降观测应在建筑施工前进行。变形观测可采用四等监测精度,点位间距宜为30m~50m。 10.5.3 基坑的变形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变形监测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 2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基坑深度、支护结
2024-12-4 17:04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18 , Processed in 0.101696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