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标准 T/ASC17-2021
订阅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标准 T/ASC17-2021

10 节能与环保
10.1 一般规定 10.2 节能 10.3 环保
2024-12-6 15:09
10.1 一般规定
10.1.1 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应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选址、系统设计和设备配置,减少能源浪费和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10.1.2 除别墅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与其他用电负荷分开计量。 10.1.3 电气设备宜选用符合国家现行能效标准规定的节能型电气产品。条文说明10.1.1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首先要满足充换电功能要求,在此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此节能才有意义。 10
2024-12-6 15:09
10.2 节能
10.2.1 充电设施专用变电所宜设在充电设施的负荷中心,充电站、电池更换站、充电主机系统的专用变压器应就近安装。 10.2.2 充换电设施系统设计应使变压器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并为未来发展预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条件。预留安装条件的充电设施不宜提前安装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装置。 10.2.3 自用交流充电桩、电池更换站宜利用夜间低谷电预约充电或定时充电。 10.2.4 单相交流充电桩应均匀分布到
2024-12-6 15:09
10.3 环保
10.3.1 充换电设施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10.3.2 电池更换站宜采用预装式换电站。 10.3.3 充换电设施的电磁兼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电磁兼容技术规范》GB 51204 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10.3.1 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有关规定见表 4。 注:0类环境功能区:康复疗养区等特
2024-12-6 15:09
11 土建与配套设施
11.1 建筑 11.2 结构 11.3 暖通 11.4 给排水 11.5 照明
2024-12-6 15:09
11.1 建筑
11.1.1 充电设施系统应根据其规模设置充电区、监控室、供配电用房、行车道、停车位等。 11.1.2 电池更换站宜设有供配电用房、充电间、换电间、换电区、电池检测与维护室、监控室、值班室、行车道、停车位等。根据实际情况,功能相近的用房可合并使用。 11.1.3 变压器室、配电室等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的有关规定。 11.1.4 监控室应符合下
2024-12-6 15:09
11.2 结构
11.2.1 充电设备基础应根据其土建要求进行设计,并满足结构相关标准的要求。 11.2.2 充电设备与支撑构件之间应可靠连接、安装牢固。 11.2.3 当充电设备采用立柱式或落地式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充电设备基础应抬高,并应符合本标准第5.4.3条的规定; 2 底座基础宜大于充电设备长宽外廓尺寸各不小于50mm; 3 可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024-12-6 15:09
11.3 暖通
11.3.1 充换电设施系统各区域室内温度设计参数宜符合表11.3.1的规定。 注:电池更换站的监控室夏季室内温度宜为 26℃~28℃,相对湿度不宜高于70%。 11.3.2 监控室温度变化不宜超过±5℃/h;相对湿度宜为45%~75%,且在任何情况下应无凝露产生。 11.3.3 充电终端区域、充电主机系统的主机室等宜采用自然通风。夏季的排风温度不宜高于40℃,进风和排风的温度
2024-12-6 15:09
11.4 给排水
11.4.1 充换电设施区域生活给水和排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GB 50966 和《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GB/T 51077 的有关规定。 11.4.2 电池充换电场所的公共卫生间应设给水排水设施。条文说明11.4.1 充换电设施区域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保证充电设施的电力安全。
2024-12-6 15:09
11.5 照明
11.5.1 电动汽车充电区域照明标准值宜符合表11.5.1的规定,其他区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相关规定。 注: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等充电设备的操作面宜增加局部照明,使用照度不低于150lx,若充电设备自带背景灯(如自带背景灯的触摸显示屏)可不增加局部照明。 11.5.2 配电室、监控室、室内充电区应设置备用照明;室内充换电区和疏散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
2024-12-6 15:09
附录A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常用图形符号
条文说明 本表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安装》18D705-2编制而成。
2024-12-6 15:09
附录B 需要系数
条文说明 本条中的需要系数曲线取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安装》18D705-2,为便于使用,可简化为表5。需要说明,本图和表适用于单相交流充电桩,如果单相交流充电桩均匀分接到三相线路上,则充电桩总台数可为图表中台数的3倍。 对于其他类型的充电设备,由于实际运行的数据量不足,无法准确给出相关的需要系数值。
2024-12-6 15:09
附录C 充电设备的布置
C.0.1 后面布置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布置在停车位后面的布置方式。C.0.2 侧面布置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布置在停车位侧面的布置方式。侧面布置宜利用结构柱、侧墙等设置充电设备。C.0.3 集中布置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集中布置在停车位附近某区域内的布置方式。 条文说明C.0.1 停车位后面是指停车位有车挡的一侧。后面布置的充电设备通常布置在车档后面的空间内,不妨碍正常停车,又便于操作、维护,可参考图3、
2024-12-6 15:09
附录D 交流充电桩与非车载充电机的配置比例
在没有地方标准的地区,同一项目中的交流充电桩与非车载充电机的配置比例宜按表D取值。条文说明本表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计与安装》18D705-2 编制而成。 需要说明,表中的普通住宅小区需区分住户自用充电设备和小区公共充电设备,前者只配置交流充电桩,后者小区公共停车位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车载充电机。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刚刚起步,尚以燃油汽车为主,随着电
2024-12-6 15:09
附录E 监控系统
E.0.1 监控系统应由控制层、间隔层和网络设备构成,其系统结构的选择应符合本标准第7.1.2条的规定。按网络结构划分,监控系统可分为单网结构和双网结构。E.0.2 充电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具备对充电设备运行状态和充电过程进行监测、控制、保护,以及数据处理与存储、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理等功能; 2 具备对车载充电机运行的监视和对电动汽车储能单元储能状态的监视等功能; 3
2024-12-6 15:08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5-16 14:04 , Processed in 0.165746 second(s), 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