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 CJJ/T34-2022
订阅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 CJJ/T34-2022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urban heating networkCJJ/T34-202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22年8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2年第7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2024-12-6 11:24
1 总则
1.0.1 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我国城镇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热水介质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介质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热源出口至建筑热力入口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1.0.3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乡镇规划的要求,并应与环境相协调。
2024-12-6 11:24
2 术语
2.0.1 供热管网 heating network 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道系统。2.0.2 输送干线 transmission mains 自热源至主要负荷区且长度超过2km无分支管的干线。2.0.3 输配干线 distribution pipelines 有分支管接出的干线。2.0.4 长输管线 long distance pipeline 自热
2024-12-6 11:24
3 耗热量
3.1 热负荷 3.2 年耗热量
2024-12-6 11:24
3.1 热负荷
3.1.1 供热管网支线、庭院管网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宜采用经核实的建筑设计热负荷,同时应考虑热网输送热损失。3.1.2 当无建筑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暖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h—— 供暖设计热负荷(kW); qh—&mda
2024-12-6 11:24
3.2 年耗热量
3.2.1 民用建筑的年耗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供暖年耗热量: 式中: Qah­­­——供暖年耗热量(GJ/a); N——供暖期天数(d/a); Qh——供暖设计热负荷(kW); ti——室内计算温度(℃); tave
2024-12-6 11:24
4 供热介质
4.1 介质选择 4.2 介质参数 4.3 水质
2024-12-6 11:24
4.1 介质选择
4.1.1 仅承担建筑物供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的供热管网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4.1.2 同时承担生产工艺热负荷和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的供热管网,宜采用同一种供热介质,供热介质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时,应采用蒸汽作为供热介质; 2 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
2024-12-6 11:24
4.2 介质参数
4.2.1 热水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度,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热源、供热管线、热用户系统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2.2 当不具备条件进行供回水温度的技术经济比较时,热水管网供回水温度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 当热源为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时,设计供水温度宜取110℃~150℃,回水温度不应高于60℃。 2 当热源为小型锅炉房时,设计供回水温度可采用室内供暖系统的设计温度。
2024-12-6 11:24
4.3 水质
4.3.1 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热水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 热水管网补水水质4.3.2 庭院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接锅炉房等热源的庭院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的规定; 2 热力站间接连接的庭院管网补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 29044的规定; 3 生活热水系
2024-12-6 11:24
5 管网形式
5.0.1 热水管网宜采用双管制,长输管线宜采用多管制。 5.0.2 同时有生产工艺、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的热水管网,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与供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常年性热负荷和季节性热负荷差异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多管制。 5.0.3 蒸汽管网宜采用单管制。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1 热用户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 2 季节性热负荷占总
2024-12-6 11:24
6 供热调节
6.0.1 热水供热系统应采用热源处集中调节、热力站及建筑热力入口处的局部调节和用热设备单独调节三者相结合的联合调节方式,并应采用自动调节。 6.0.2 单一供暖热负荷且只有单一热源,或调峰热源与基本热源分别运行的热水供热系统,在热源处应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进行集中质调节或集中“质-量”调节。 6.0.3单一供暖热负荷,且调峰热源与基本热源联网运行或解列运行的热水供热系统,调
2024-12-6 11:24
7 水力计算
7.1 一般规定 7.2 设计流量 7.3 计算参数 7.4 压力工况 7.5 水泵选择
2024-12-6 11:24
7.1 一般规定
7.1.1 水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计算管网主干线、支干线和各支线的阻力损失; 2 确定供热管网的管径及循环水泵、中继泵的流量和扬程; 3 分析供热系统运行的压力工况,热用户应有足够的资用压头且系统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 4 进行事故工况计算与分析; 5 必要时进行动态水力计算与分析。7.1.2 水力计算应满足连续性方程和压力降方程。7.1.3 热水管网应在水
2024-12-6 11:24
7.2 设计流量
7.2.1 热水管网各种热负荷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G——管网设计流量(t/h); Q——设计热负荷(kW); cp——水的比热容[kJ/(kg·℃)]; t1——管网供水温度(℃); t2——各种热负
2024-12-6 11:24
1234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5:39 , Processed in 0.135363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