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订阅

氨纶工厂设计规范 GB50929-2013

4.2 工艺设备布置
4.2.1 单机设备不应设置在土建伸缩缝上。4.2.2 多层厂房宜设置设备检修所需的吊装孔,位置宜设在车间出入口附近或易于搬运的地方。4.2.3 散发烟雾、粉尘、有害气体的设备宜靠外墙布置。4.2.4 泵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宜将泵端基础边线对齐或将泵出口中心线对齐,泵端应留出检修位置; 2 泵双排布置时,宜将两排
2024-12-6 14:41
4.3 工艺管道设计
4.3.1 管道设计应根据压力、温度、流体特性、环境和荷载等工艺条件进行。4.3.2 管道及其每个组成件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运行中的内压或外压与温度耦合时最不利条件下的压力。4.3.3 管道的设计温度应按管道运行时的压力和温度耦合时最不利条件下的温度确定。4.3.4 管道的管径可根据物料特性、流量、流速及管道的压力损失确定,管道流量应按正常生产条件下介质的最大流量确定,主要物料的流速宜符合
2024-12-6 14:41
5 自动控制和仪表
5.1 一般规定 5.2 控制水平 5.3 主要控制方案 5.4 仪表选型 5.5 控制系统 5.6 控制室 5.7 供电和接地 5.8 仪表气源 5.9 配管配线
2024-12-6 14:41
5.1 一般规定
5.1.1 自控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维护方便的原则。5.1.2 现场仪表及控制系统选型应根据工艺装置的规模、流程特点、介质特性、操作控制要求等进行优化设计。5.1.3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自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的有关规定。5.1.4 在工艺流程的重要环节、物料或公用工程
2024-12-6 14:41
5.2 控制水平
5.2.1 生产过程宜采用集中分散控制系统(DCS)进行集中监视、操作和控制。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应与氨纶生产过程的规模和控制要求相适应,纺丝装置也可单独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常规仪表进行监控。5.2.2 生产装置中传动部分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信号应引入控制系统显示和报警,重要变频控制设备的速度、电流、扭矩等信号应引入控制系统显示和记录,并应根据工艺操作要求在控制系统上进行
2024-12-6 14:41
5.3 主要控制方案
5.3.1 聚合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聚合反应器及管道伴热(或冷却)系统应设置温度显示控制系统; 2 原、辅材料储罐应设置液位显示; 3 原、辅材料供给槽宜设置液位控制系统。5.3.2 纺丝原液的温度控制可通过控制纺丝管道夹套中的介质温度实现。5.3.3 容积式输送泵的出口应设置压力高限联锁控制系统。5.3.4 各种添加剂宜分别设置质量流量控制系统
2024-12-6 14:41
5.4 仪表选型
5.4.1 仪表设计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表接触工艺介质部分的材质等级应等于或高于工艺要求材质的等级; 2 用于爆炸性危险场所的仪表应根据所确定的危险场所类别以及被测介质的危险程度选择防爆结构形式或采取防爆措施; 3 用于腐蚀性气体场所的仪表,应根据使用环境条件,选择外壳材质及防护等级。5.4.2 温度仪表设计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显示温度仪表宜选
2024-12-6 14:41
5.5 控制系统
5.5.1 控制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操作站应按工艺操作区域配置,集中分散控制系统应配备工程师站; 2 中央处理器、电源及模块均应1:1冗余配置,中央处理器的负荷不宜小于50%,负荷最高不应超过70%; 3 对中心控制室超出仪表自身输送距离的工艺装置检测,应采用总线控制方式; 4 重要控制回路的I/O卡应冗余配置,I/O的备用点数宜为实际设计点数的15%~
2024-12-6 14:41
5.6 控制室
5.6.1 工厂宜设置中心控制室,也可根据需要另设分控制室。5.6.2 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565的有关规定。5.6.3 控制室应远离噪声源、振动源和具有电磁干扰的场所,地面振动的幅度和频率及室内的电磁场条件应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5.6.4 控制室宜采用吊顶及防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下的基础地面可采用防尘地面,活动地板与基础地面的高度差宜为300
2024-12-6 14:41
5.7 供电和接地
5.7.1 控制系统的供电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min。5.7.2 公用工程站房中,采用常规仪表控制时可选用普通电源;采用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时可选用不间断电源,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min。5.7.3 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普通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流为220V±10%,(50±0.5)Hz;
2024-12-6 14:41
5.8 仪表气源
5.8.1 仪表气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表气源操作(在线)压力下的露点,应低于工作环境或历史上当地年(季)极端最低温度5℃~10℃; 2 仪表气源应进行净化处理,仪表空气含尘粒径不应大于3μm,含尘量应小于1mg/m³; 3 仪表气源油污含量应小于10mg/m³(8ppm); 4 仪表气源压力应为0.4MPa(G)~0.6MPa(G)
2024-12-6 14:41
5.9 配管配线
5.9.1 模拟信号电缆应采用对绞式屏蔽电缆,开关接点信号电缆宜采用总屏蔽电缆。5.9.2 爆炸危险场所采用本安型仪表时,应选用本安型电缆,且所用电缆的分布电容、电感应符合本安电路的要求。5.9.3 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气相腐蚀较大的场所,应采用相应抗腐蚀的电缆管和电缆桥架; 2 在同一电缆桥架内,交流电源线路、安全联锁线路与信号线路间、本安线路与非本安线路间,
2024-12-6 14:41
6 电气
6.1 一般规定 6.2 供配电系统 6.3 电气防爆 6.4 消防和火灾报警 6.5 接地和防雷 6.6 照明
2024-12-6 14:41
6.1 一般规定
6.1.1 电气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维护方便的原则。6.1.2 电气设计应根据生产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6.1.3 供配电方案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6.1.4 电气设计应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6.1.5 电机应选用高效电机,部分可增加变频控制。6.1.6 电气设计应选用新型变配
2024-12-6 14:41
6.2 供配电系统
6.2.1 氨纶工厂用电负荷应为二级负荷。6.2.2 供电方案宜由两回线路供电,两回路电源宜由电力系统的不同母线段提供,每回路应能满足工厂连续性生产负荷和其他重要负荷的用电要求。供电主接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母联宜设置自投装置。6.2.3 功率因数应满足供电部门的要求。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应合理设置无功补偿装置。6.2.4 工厂非线性用电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有谐波源的
2024-12-6 14:41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0:16 , Processed in 0.112735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