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 XF632-2006
订阅

正压式消防氧气呼吸器 XF632-2006

6.4 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6.4.1 着装带、带扣和外壳阻燃性能试验 着装带、带扣和外壳阻燃性能试验按GA 124-2004中6.2.1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5.3的规定。6.4.2 面罩、呼吸软管阻燃性能试验 面罩、呼吸软管阻燃性能试验按GA 124-2004中6.2.2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5.3的规定。
2024-12-6 08:51
6.5 佩戴质量测定
用量程为(0~30)kg,精度为1/3000的电子秤测定呼吸器的佩戴质量,结果应符合表1的规定。
2024-12-6 08:51
6.6 气密性试验
6.6.1 高压系统气密性试验 接好气瓶(气瓶压力为18MPa以上),开启瓶阀,保持30 min,用皂沫涂擦呼吸高压系统各个接头处,结果应符合5.5.1的规定。6.6.2 低压系统气密性试验 关闭排气阀,连接面罩的呼气软管在系统中通过三通接入压差计和压气泵,然后向系统内充气加压到800 Pa,关闭气路,启动秒表计时,观察并记录1 min内压力的下降值,结果应符合5.5.2的规定。
2024-12-6 08:51
6.7 防护性能试验
6.7.1 额定防护时间内的防护性能试验 试验条件如表5,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按MT 867—2000中6.2.1、6.2.3和6.2.4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表2的规定。6.7.2 重型劳动强度下的防护性能试验 试验条件如表6,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按MT 867—2000中6.2.1、6.2.3和6.2.4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表3的规定。
2024-12-6 08:51
6.8 供氧性能测定
6.8.1 定量供氧量测定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压力为(20~2)MPa时,用量程为(0.3~3)L/min,精度为4级的转子流量计测定,结果应符合5.7.1的规定。6.8.2 自动补给供氧量测定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压力为(20~3)MPa时,用量程为(16~160)L/min,精度为2.5级的转子流量计测定,结果应符合5.7.2的规定。6.8.3 手动补给供氧量测定 当呼吸器高压系统
2024-12-6 08:51
6.9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测定
将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连接呼吸器校验仪的水柱计和吸气泵,打开氧气瓶开关,从面罩处以(8~12)L/min流量向外抽气,观察自动补给阀开启供氧时的水柱压力计指示的压力值,结果应符合5.8的规定。
2024-12-6 08:51
6.10 排气阀开启压力测定
将呼吸器水平放置,连接呼吸器检查仪或校验台的水柱计,关闭排气阀,打开氧气瓶阀门,向低压系统内以测得的定量供氧量供氧,观察并记录呼吸器排气阀开启时的压力值,结果应符合5.9的规定。
2024-12-6 08:51
6.11 正压性能试验
将呼吸器的面罩气密地佩戴在呼吸器综合检测仪的头模上,其呼吸接口同人工肺相连,按呼吸频率25次/min,呼吸流量50 L/min设定人工肺,完全开启气瓶瓶阀,启动人工肺,测量氧气瓶内压力分别为(20~18)MPa、(7~5)MPa、(4~2)MPa压力值段时面罩内的压力,结果应符合5.10的规定。
2024-12-6 08:51
6.12 耐温性能试验
把不接氧气瓶且不带冷却元件、不带CO2吸收剂的呼吸器放入(-20±2)℃的低温箱内贮存16 h,取出后再放入(60±2)℃的高温箱内贮存16 h,取出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检查各零部件,结果应符合5.11的规定。 将经过耐温性能试验且检查合格的样品,分别按6.6、6.7.2和6.8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5、表3和5.7的规定。
2024-12-6 08:51
6.13 压力表试验
6.13.1 压力表外壳直径测定 用游标卡尺测定压力表的外壳直径,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6.13.2 压力表防水性能试验 将压力表浸没在水温不低于5℃的清水中24 h,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6.13.3 压力表导气管漏气量试验 在氧气瓶内压力为20MPa时,卸下压力表,装上流量计,完全开启气瓶瓶阀,测量压力表导气管的漏气量,结果应符合5.12的规定。
2024-12-6 08:51
6.14 视野试验
视野试验按GB/T 2891-1995中3.3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表4的规定。
2024-12-6 08:51
6.15 气囊或呼吸舱的有效容积测定
把呼吸器置于水平位置,堵住定量供气孔,向气囊内或呼吸仓内通气,到排气阀(孔)开始排气时停止通气,用抽气装置(采气泵接湿式流量计)从中向外抽气,到自动补给阀开启为止,在湿式气体流量计上测出的体积即为有效容积,结果应符合5.14的规定。
2024-12-6 08:51
6.16 呼吸软管性能试验
6.16.1 呼吸软管的气密性和伸长率测定 把软管一端吊起,测量其自然长度为a(不包括接头),然后在其另一端施加负荷10 N,5 min后测其长度为b,伸长率则为(b-a)/a×100%;测定时目测是否有开裂、脱胶、洞穿现象。在拉伸试验后的呼吸软管内,施加1.5 kPa的气压,(通入气体慢慢形成压力),检查漏气情况,结果应符合5.15.1的规定。6.16.2 呼吸软管的强度试验
2024-12-6 08:51
6.17 压力报警试验
6.17.1 余压报警的报警压力、声级强度、声响时间测定 当气瓶压力下降发出警示声响时,观察报警压力及压力变化情况,并在距离报警器正前方1 m处用声级计和秒表测定声级强度和声响时间,结果应符合5.16的规定。6.17.2 余压报警的最大耗气量测定 将报警器输出端同量程为(1~10)L/min,精度为2.5级的转子流量计相连,改变报警器输入端压力,测量报警器余压报警声响时间内的最大输出流
2024-12-6 08:51
6.18 呼气阀和吸气阀性能试验
6.18.1 呼气阀和吸气阀的逆向漏气量测定 呼气阀和吸气阀的逆向漏气量测定装置示意图如图1连接,把呼气阀或吸气阀逆向接到装置气路上, 通入流量为(1.5±0.1)L/min的稳定气流,使通气压力保持在(980±10)Pa,测定1 min进入湿式气体流量计的漏气量,结果应符合5.17.1的规定。6.18.2 呼气阀和吸气阀的通气阻力测定 呼气阀和吸气阀的通气
2024-12-6 08:51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9 , Processed in 0.096661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