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
订阅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

6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6.1 一般规定 6.2 作用及作用组合 6.3 结构分析 6.4 预制构件设计 6.5 连接设计 6.6 楼盖设计
2024-12-6 11:41
6.1 一般规定
6.1.1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6.1.1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中的规定采用。 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
2024-12-6 11:41
6.2 作用及作用组合
6.2.1 装配式结构的作用及作用组合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等确定。 6.2.2 预制构件在翻转、运输、吊运、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工验算,应将构件自重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后作为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构件运输、吊运时,动力系数宜取1.5;构件翻转
2024-12-6 11:41
6.3 结构分析
6.3.1 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 6.3.2 装配整体式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 6.3.3 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宜按表6.
2024-12-6 11:41
6.4 预制构件设计
6.4.1 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持久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 2 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 3 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6.4.2 当预制构件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钢筋的混凝土保护
2024-12-6 11:41
6.5 连接设计
6.5.1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持久设计状况: 2 地震设计状况: 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
2024-12-6 11:41
6.6 楼盖设计
6.6.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6.6.2 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2 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3 跨
2024-12-6 11:41
7 框架结构设计
7.1 一般规定 7.2 承载力计算 7.3 构造设计
2024-12-6 11:41
7.1 一般规定
7.1.1 除本规程另有规定外,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可按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计。 7.1.2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房屋高度不大于12m或层数不超过3层时,可采用套筒灌浆、浆锚搭接、焊接等连接方式; 2 当房屋高度大于12m或层数超过3层时,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7.1.3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条文说明7
2024-12-6 11:41
7.2 承载力计算
7.2.1 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装配整体式框架,应进行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对四级抗震等级可不进行验算。梁柱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的有关规定。 7.2.2 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持久设计状况 2 地震设计状况式中:Acl&md
2024-12-6 11:41
7.3 构造设计
7.3.1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当采用叠合梁时,框架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图7.3.1),次梁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120mm;当采用凹口截面预制梁时(图7.3.1b),凹口深度不宜小于50mm,凹口边厚度不宜小于60mm。图7.3.1 叠合框架梁截面示意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预制梁;3-预制板 7.3.2 叠合梁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等级
2024-12-6 11:41
8 剪力墙结构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预制剪力墙构造 8.3 连接设计
2024-12-6 11:41
8.1 一般规定
8.1.1 抗震设计时,对同一层内既有现浇墙肢也有预制墙肢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 8.1.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 2 剪力墙的截面宜简单、规则;预制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8.1.3 抗震设计时,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
2024-12-6 11:41
8.2 预制剪力墙构造
8.2.1 预制剪力墙宜采用一字形,也可采用L形、T形或U形;开洞预制剪力墙洞口宜居中布置,洞口两侧的墙肢宽度不应小于200mm,洞口上方连梁高度不宜小于250mm。 8.2.2 预制剪力墙的连梁不宜开洞;当需开洞时,洞口宜预埋套管,洞口上、下截面的有效高度不宜小于梁高的1/3,且不宜小于200mm;被洞口削弱的连梁截面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洞口处应配置补强纵向钢筋和箍筋;补强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
2024-12-6 11:41
8.3 连接设计
8.3.1 楼层内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应采用整体式接缝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约束边缘构件区域时,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域(图8.3.1-1)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并应在后浇段内设置封闭箍筋。 2 当接缝位于纵横墙交接处的构造边缘构件区域时,构造边缘构件宜全部采用后浇混凝土(图8.3.1-2);当仅在一面墙上设置后浇段时,后浇段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m(图
2024-12-6 11:41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9 , Processed in 0.11879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