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16
订阅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16

4.1 一般规定
4.1.1 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地区,建筑物内设置用户单元时,通信设施工程必须采用光纤到用户单元的方式建设。 4.1.2 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单元内的通信业务使用者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 4.1.3 新建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工程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建筑工程同步建设。 4.1.4 用户接入
2024-12-6 09:52
4.2 用户接入点设置
4.2.1 每一个光纤配线区所辖用户数量宜为70个~300个用户单元。 4.2.2 光纤用户接入点的设置地点应依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形成的配线区以及所辖的用户密度和数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单栋建筑物作为1个独立配线区时,用户接入点应设于本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或通信机房内,但电信业务经营者应有独立的设备安装空间(图4.2.2-1)。图4.2.2-1 用户接入点设于单栋建筑物内设备
2024-12-6 09:52
4.3 配置原则
4.3.1 建筑红线范围内敷设配线光缆所需的室外通信管道管孔与室内管槽的容量、用户接入点处预留的配线设备安装空间及设备间的面积均应满足不少于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图4.2.2-4 用户接入点设于进线间或综合布线设备间或通信机房 4.3.2 光纤到用户单元所需的室外通信管道与室内配线管网的导管与槽盒应单独设置,管槽的总容量与类型应根据光缆敷设方式及终期容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024-12-6 09:52
4.4 缆线与配线设备的选择
4.4.1 光缆光纤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户接入点至楼层光纤配线箱(分纤箱)之间的室内用户光缆应采用G.652光纤。 2 楼层光缆配线箱(分纤箱)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之间的室内用户光缆应采用G.657光纤。 4.4.2 室内外光缆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光缆宜采用干式、非延燃外护层结构的光缆。 2 室外管道至室内的光缆宜采用干式、防潮层、非延燃外护层结构
2024-12-6 09:52
4.5 传输指标
5.1 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的光纤链路全程衰减限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β——用户接入点用户侧配线设备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光纤链路衰减(dB); αf——光纤衰减常数(dB/km),在1310nm波长窗口时,采用G.652光纤时为0.36dB/km,采用G.657光纤时为0.38dB/k
2024-12-6 09:52
5 系统配置设计
5.1 工作区5.2 配线子系统5.3 干线子系统5.4 建筑群子系统5.5 入口设施5.6 管理系统条文说明 综合布线系统在进行系统配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用户近期和远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使之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布线系统投入正常使用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又要进行扩建与改建,造成资金浪费。工程设计中除确定布线系统整体构架、等级分类、达到的性能指标等要求,还应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功能及设备安
2024-12-6 09:52
5.1 工作区
5.1.1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互通时应加装适配器。 2 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应采用适配器。 3 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应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 4 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应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 5.1.2 每
2024-12-6 09:52
5.2 配线子系统
5.2.1 配线子系统应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筑物各层需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配线应留有发展余地。 5.2.2 配线子系统水平缆线采用的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室内光缆应与各工作区光、电信息插座类型相适应。 5.2.3 电信间FD(设备间BD、进线间CD)处,通信缆线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与配线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2024-12-6 09:52
5.3 干线子系统
5.3.1 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对绞电缆根数、大对数电缆总对数及光缆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与缆线的规格,并应留有备份容量。 5.3.2 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或光缆备份及电缆与光缆互为备份的路由。 5.3.3 当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设备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时,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5.3.4 在建筑物若干设备间之间,设备间与进线间及同一层或各层电信间之
2024-12-6 09:52
5.4 建筑群子系统
5.4.1 建筑群配线设备(CD)内线侧的容量应与各建筑物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一致。 5.4.2 建筑群配线设备(CD)外线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群外部引入的缆线的容量一致。 5.4.3 建筑群配线设备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5.2.10条的规定。
2024-12-6 09:51
5.5 入口设施
5.5.1 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由器件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缆线的终接处设置的入口设施外线侧配线模块应按出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 5.5.2 综合布线系统和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的入口设施内线侧配线模块应与建筑物配线设备(BD)或建筑群配线设备(CD)之间敷设的缆线类型和容量相匹配。 5.5.3 进线间的缆线引入管道管孔数量应满足建筑物之
2024-12-6 09:51
5.6 管理系统
5.6.1 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文档应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 2 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终接点、接地装置、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
2024-12-6 09:51
6 性能指标
6.1 缆线与连接器件性能指标6.2 系统性能指标
2024-12-6 09:51
6.1 缆线与连接器件性能指标
6.1.1 D级、E级、F级的对绞电缆布线信道器件的标称阻抗应为100Ω,A级、B级、C级可为100Ω或120Ω。 6.1.2 对绞电缆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信道每个线对中的两个导体之间的d.c.环路电阻不平衡度对所有类别不应超过3%。 2 电缆在所有的温度下应用时,D、E、EA、F、FA级信道每一导体最小载流量应为0.175A(d.
2024-12-6 09:51
6.2 系统性能指标
6.2.1 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永久链路、CP链路及信道的回波损耗、插入损耗、近端串音、近端串音功率和、衰减远端串音比、衰减远端串音比功率和、衰减近端串音比、衰减近端串音比功率和、直流环路电阻、时延、时延偏差、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外部远端串音比功率和等性能指标参数的规定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6.2.2 在工程的安装设计中应考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缆线结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等机械性能
2024-12-6 09:51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9 , Processed in 0.09925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