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消防安全工程 第7部分:顶棚射流的计算要求 GB/T31593.7-2015
订阅

消防安全工程 第7部分:顶棚射流的计算要求 GB/T31593.7-2015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消防安全工程 第7部分:顶棚射流的计算要求Fire Safety engineering——Part 7:Requirements governing algebraic equations for ceiling jet flowsGB/T 31593.7-2015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
2024-12-5 17:27
1 范围
GB/T 31593的本部分规定了顶棚射流特征值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要求,提供了与顶棚射流计算公式应用相关的下列通用要求: a) 物理现象的描述; b) 计算书; c) 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d) 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 e) 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建设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和评估中顶棚射流的计算。
2024-12-5 17:2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907(所有部分) 消防词汇 GB/T 31593.1 消防安全工程 第1部分:计算方法的评估、验证和确认(GB/T 31593.1-2015,ISO 16730:2008,MOD)
2024-12-5 17:27
3 术语和定义
GB/T 59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轴对称 axisymmetric <顶棚射流>平均运动方式和平均动力学特征参量(例如平均温升)沿一条垂直中心线对称。 3.2 顶棚 ceiling 任何的建筑中密闭空间(例如大楼里的一个房间或者交通工具里的一个客舱)的最高边界。 3.3 顶棚射流 ceiling jet 在火羽流高温燃烧产物的推动下沿
2024-12-5 17:27
4 物理现象的描述
4.1 应采用图表来描述火源类型、流动边界条件(包括对称边界)以及其他适用于分析的场景因素。 4.2 应明确识别需要计算的顶棚射流特征参数及其适用范围,适当时应包括由相关计算量推导出来的特征参数(如基于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的烟气浓度与气体温度升高值之间的关系)和其他与传递至远离顶棚射流位置的辐射热相关的特征参数。 4.3 应明确识别具体计算公式适用的顶棚射流区域(是否处于火羽流转向区,受火源影
2024-12-5 17:27
5 计算书
5.1 计算书的一般要求见GB/T 31593.1。 5.2 计算步骤应由一系列的计算公式表述。 5.3 每个计算公式应由独立的条款表述,其内容应包含公式输出的详细描述,以及该公式的解释性说明和限定条件。 5.4 应明确定义计算公式中的各变量,给出适用的SI单位;计算公式优先选用量关系式。 5.5 应酌情通过引用公认的手册、科技文献或通过推导等方法给出计算公式的科学依据。 5.6 应给出计算公式的
2024-12-5 17:27
6 计算公式的局限性
6.1 应给出直接应用计算公式计算输出参数的定量限制条件,并符合第4章所描述场景的要求。 6.2 应给出在更通用的计算方法中使用计算公式的注意事项,包括检查与计算方法中用到的其他关系式的一致性以及所采用的计算方案。例如,在火羽流和顶棚射流相连接的区域内,区域模型计算中,使用顶棚射流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可能与使用火羽流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不同,从而导致错误。
2024-12-5 17:27
7 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
7.1 应明确识别计算公式的输入参数,如热释放速率或几何尺寸。 7.2 应识别或明确提供输入参数的数据来源。 7.3 应按GB/T 31593.1的规定列出输入参数的有效范围。
2024-12-5 17:27
8 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8.1 应通过一组或多组测量数据确定公式的适用范围。这些数据应通过文件化的程序或标准(参见GB/T 6379)进行评估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如重复性、再现性)。 8.2 应按照计算方法的评估、验证和确认原则,通过与8.1测量数据的比对确定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8.3 计算公式应用于第4章给出的特定场景时,应明确识别其限定条件造成的潜在误差,如假设顶棚射流中不存在火焰燃烧。
2024-12-5 17:2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 16736:2006的章条编号对照
表A.1给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0 16736:2006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2024-12-5 17:2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准稳态、轴对称顶棚射流计算公式
2024-12-5 17:27
B.1 符号
本附录所用的符号见表B.1。
2024-12-5 17:27
B.2 物理现象的描述
B.2.1 顶棚射流的选定特性 计算了轴对称、准稳态顶棚射流的选定特性。 B.2.2 公式适用的场景因素 公式适用于火羽流对平坦且无阻挡顶棚的冲击所形成的射流,火羽流来自在平面区域上大体呈圆形或方形的准稳态火源。该火源应为一个水平且朝上的燃烧表面,或者是一个燃烧的三维体,其火焰平均高度大于燃烧体高度的110%且小于火源基部以上顶棚总高的10%。 B.2.3 公式计算的顶棚射流特征参
2024-12-5 17:27
B.3 计算书
B.3.1 半径r上的顶棚射流最高平均温升 B.3.1.1 在火羽流转向区内[r/(zH-zV)≤0.18],顶棚射流的最高平均温升△Tmax由式(B.1)~式(B.4)给出(参见参考文献[7])。在这些表达式中,虚点源高度zV来自参考文献[29]。 注:参考文献[7]中的原始公式是以热释放率而不是对流要素的形式表示的,而且不包含火羽流虚点源位置的修正。 B.3.1.2 在火羽流转向区
2024-12-5 17:27
B.4 计算公式的依据
轴对称的顶棚射流理论要追溯到Pickard(参见参考文献[4])、Thomas(参见参考文献[5])的早期工作和Alpert(参见参考文献[6]、[7]、[10])、Heskestad(参见参考文献[8]、[9]、[10])对公式模型的开发。Alpert(参见参考文献[11])对所有这些工作做了总结。基于Alpert(参见参考文献[6])早期的工作,Motevally和Marks(参见参考
2024-12-5 17:27
12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25 , Processed in 0.24938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