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50025-2018
订阅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50025-2018

5.8 基坑设计
5.8.1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基坑开挖与支护应进行专项设计,勘察资料不满足专项设计要求时应进行专项勘察。专项设计宜具备下列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建筑总平面图,地下管线图,地下结构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3 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型及分布情况、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地基处理方法及深度等,并宜对结构质量进行检测评价; 4 周边道路和各种管线的分布及其允许变形标
2024-12-4 13:56
6 地基处理
6.1 一般规定6.2 垫层法6.3 强夯法6.4 挤密法6.5 预浸水法6.6 组合处理6.7 黄土高填方地基
2024-12-4 13:55
6.1 一般规定
6.1.1 甲类建筑地基的湿陷变形和压缩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土层或岩层上,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底面以下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大于湿陷起始压力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 2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一般湿陷性黄土地基,应将基础
2024-12-4 13:54
6.2 垫层法
6.2.1 垫层材料可选用土、灰土和水泥土等,不应采用砂石、建筑垃圾、矿渣等透水性强的材料。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m~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可采用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的承载力及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灰土垫层或水泥土垫层。6.2.2 灰土垫层中的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回填料含水量较大时宜采用较高的消石灰配合比。水泥土垫层中水泥与土的配合比宜通过试验确定,无经验时,水泥
2024-12-4 13:53
6.3 强夯法
6.3.1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10%~22%且平均含水量低于塑限含水量1%~3%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当强夯施工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评估采用强夯法的适宜性。6.3.2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内容应包括夯实厚度、强夯能级、处理平面范围及夯点排布、起夯标高、夯击遍数和夯点击数等参数。6.3.3 夯实厚度应根据本标准第6.1节的规定,结合建筑物对地
2024-12-4 13:52
5.3 建筑设计
5.3.1 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体形和纵横墙布置,应有利于加强其空间刚度,并具有适应或抵抗湿陷变形的能力。多层砌体承重结构的建筑,体形应简单,长高比不宜大于3。 2 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雨水排水系统,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且高差不宜小于450mm。 3 用水设施宜集中设置,缩短地下管线并远离主要承重基础,其管道宜明装。 4 在防护范围内设
2024-12-4 13:51
5.4 结构设计
5.4.1 当地基不处理或仅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类别、地基湿陷等级或地基处理后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或剩余湿陷量,以及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度等确定采取的结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选择适宜的结构体系和基础形式; 2 墙体宜选用轻质材料; 3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4 预留适应沉降的净空。5.4.2 建筑物
2024-12-4 13:51
5.5 给水排水、供热与通风设计
Ⅰ 储水构筑物5.5.1 储水构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刚度、容积、地基湿陷等级,结合当地建筑经验采取设计措施。5.5.2 埋地管道与储水构筑物之间或储水构筑物相互之间的防护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与建筑物之间的防护距离的规定相同,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强储水构筑物的防渗漏处理; 2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5.5.3 建筑物防护范围
2024-12-4 13:50
5.6 地基计算
5.6.1 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和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应按本标准第4.4.3条和第4.4.4条的规定分别进行计算。5.6.2 湿陷性黄土地基需要变形验算时,其变形计算和变形允许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但其中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φs可按表5.6.2取值。表5.6.2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Es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
2024-12-4 13:49
附录D 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别
D.0.1 现场鉴定新近堆积黄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积环境:黄土塬、梁、峁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或黄土梁、峁之间凹地的表层;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 2 颜色: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 3 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铣挖容易。 4
2024-12-4 11:55
附录E 钻孔内采取不扰动土样的操作要点
E.0.1 在钻孔内采取不扰动土样,应熟练掌握钻进和取样方法,使用合适的清孔器,并应符合下列操作要点: 1 宜采用回转钻进和使用螺旋(纹)钻头,控制回次进尺的深度,并应根据土质情况,控制钻头的垂直进入速度和旋转速度。取土间距为1m时,第一钻进尺应为50mm~60mm,第二钻清孔进尺20mm~30mm,第三钻取原状土试样。当取土间距大于1m时,其下部1m深度内仍应按取土间距为1m时的方法操
2024-12-4 11:55
附录F 未消除全部湿陷量的地基地下水位上升时的设计措施
F.0.1 对末消除全部湿陷量的地基,应根据地下水位可能上升的幅度,采取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F.0.2 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布置,应力求简单、规则。体形复杂时,宜将建筑物分成若干简单、规则的单元。单元之间宜拉开一定距离,设置能适应沉降的连接体或采取其他措施。F.0.3 多层砌体承重结构房屋,应有较大的刚度,房屋的单元长高比不宜大于3。F.0.4 在同一单元内,各基础的荷载、形式、尺寸和
2024-12-4 11:55
附录G 单桩竖向静载荷浸水试验要点
G.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测试浸水条件下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深度及桩周土饱和状态下单桩承载力。G.0.2 试验浸水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浸水坑的平面尺寸(边长或直径):仅测定桩周土饱和状态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时,不宜小于5m;测定桩侧负摩阻力和中性点深度时,不宜小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层的深度,并不应小于10m; 2 试坑深度不宜小于500mm,坑底面应铺100mm~150mm厚度
2024-12-4 11:55
附录H 复合地基浸水载荷试验要点
H.0.1 本试验要点适用于采用单桩和多桩复合地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在饱和状态下的承载力及湿陷变形参数。H.0.2 承压板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 2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桩孔按正三角形布置时,圆形承压板直径(d)应为桩距的1.05倍;桩孔按正方形布置时,承压板直径应为桩距的1.13倍。
2024-12-4 11:55
附录J 垫层、强夯和挤密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J.0.1 现场采用静载荷试验检测垫层、强夯和挤密等方法处理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承压板应为刚性,底面宜为圆形或方形。 2 对土或灰土垫层,承压板的面积应按需检验土层的厚度确定,且不应小于1.0㎡;对强夯地基承压板,承压板的面积不应小于2.0㎡,当处理土层厚度较大时,宜分层进行试验。 3 对挤密桩复合地基: 1)单桩复合地基的承压板面积,应
2024-12-4 11:55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0:01 , Processed in 0.099653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