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
订阅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

5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
5.1 墙体 5.2 楼、屋面 5.3 门窗、幕墙、采光顶 5.4 地面 5.5 地下室
2024-12-4 15:29
5.1 墙体
5.1.1 墙体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tw应符合表5.1.1的规定。表5.1.1 墙体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温差的限值 注:△tw=ti—θi·w。5.1.2 未考虑密度和温差修正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θi·w——墙体内表面温度(℃);
2024-12-4 15:29
5.2 墙、屋面
5.2.1 楼、屋面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tr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 楼、屋面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温差的限值 注:△tr=ti—θi·r。5.2.2 未考虑密度和温度修正的楼、屋面内表面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θi·r——楼、屋面内表面温度(℃);
2024-12-4 15:29
5.3 门窗、幕墙、采光顶
5.3.1 各个热工气候区建筑内对热环境有要求的房间,其外门窗、透光幕墙、采光顶的传热系数宜符合表5.3.1的规定,并应按表5.3.1的要求进行冬季的抗结露验算。严寒地区、寒冷A区、温和地区门窗、透光幕墙、采光顶的冬季综合遮阳系数不宜小于0.37。表5.3.1 建筑外门窗、透光幕墙、采光顶传热系数的限值和抗结露验算要求5.3.2 门窗、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C第C.5节的规定进行计
2024-12-4 15:29
5.4 地面
5.4.1 建筑中与土体接触的地面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tg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 地面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温差的限值 注:△tg=ti—θi·g。5.4.2 地面内表面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θi·g——地面内表面温度(℃); Rg
2024-12-4 15:29
5.5 地下室
5.5.1 距地面小于0.5m的地下室外墙保温设计要求同外墙;距地面超过0.5m、与土体接触的地下室外墙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差△tb应符合表5.5.1的规定。表5.5.1 地下室外墙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温差的限值 注:△tb=ti—θi·b。5.5.2 地下室外墙内表面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θi·b
2024-12-4 15:29
6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6.1 外墙 6.2 屋面 6.3 门窗、幕墙、采光顶
2024-12-4 15:29
6.1 外墙
6.1.1 在给定两侧空气温度及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应符合表6.1.1的规定。表6.1.1 在给定两侧空气温度及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限值6.1.2 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按本规范附录C第C.3节的规定计算。6.1.3 外墙隔热可采用下列措施: 1 宜采用浅色外饰面。 2 可采用通风墙、干挂通风幕墙等。
2024-12-4 15:29
6.2 屋面
6.2.1 在给定两侧空气温度及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应符合表6.2.1的规定。表6.2.1 在给定两侧空气温度及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限值6.2.2 屋面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按本规范附录C第C.3节的规定计算。6.2.3 屋面隔热可采用下列措施: 1 宜采用浅色外饰面。 2 宜采用通风隔热屋面。通风屋面的风道长
2024-12-4 15:29
6.3 门窗、幕墙、采光顶
6.3.1 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与夏季建筑遮阳系数的乘积宜小于表6.3.1规定的限值。表6.3.1 透光围护结构太阳得热系数与夏季建筑遮阳系数乘积的限值6.3.2 透光围护结构的太阳得热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C第C.7节的规定计算;建筑遮阳系数应按本规范第9.1节的规定计算。6.3.3 对遮阳要求高的门窗、玻璃幕墙、采光顶隔热宜采用着色玻璃、遮阳型单片Low-E玻璃、着色中空玻璃、热反射中
2024-12-4 15:29
7 围护结构防潮设计
7.1 内部冷凝验算 7.2 表面结露验算 7.3 防潮技术措施
2024-12-4 15:29
7.1 内部冷凝验算
7.1.1 采暖建筑中,对外侧有防水卷材或其他密闭防水层的屋面、保温层外侧有密实保护层或保温层的蒸汽渗透系数较小的多层外墙,当内侧结构层的蒸汽渗透系数较大时,应进行屋面、外墙的内部冷凝验算。7.1.2 采暖期间,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的重量湿度允许增量,应符合表7.1.2的规定。表7.1.2 采暖期间,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因内部冷凝受潮而增加的重量湿度允许增量7.1.3 围护
2024-12-4 15:29
7.2 表面结露验算
7.2.1 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低于0.9℃时,应对围护结构进行内表面结露验算。7.2.2 围护结构平壁部分的内表面温度应按本规范第3.4.16条计算。热桥部分的内表面温度应采用符合本规范附录第C.2.4条规定的软件计算,或通过其他符合本规范附录第C.2.5条规定的二维或三维稳态传热软件计算得到。7.2.3 当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重新复核围护结构内表面温
2024-12-4 15:29
7.3 防潮技术措施
7.3.1 采用松散多孔保温材料的多层复合围护结构,应在水蒸气分压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对于有采暖、空调功能的建筑,应按采暖建筑围护结构设置隔汽层。7.3.2 外侧有密实保护层或防水层的多层复合围护结构,经内部冷凝受潮验算而必需设置隔汽层时,应严格控制保温层的施工湿度。对于卷材防水屋面或松散多孔保温材料的金属夹芯围护结构,应有与室外空气相通的排湿措施。7.3.3 外侧有卷材或其他密闭防水层,内
2024-12-4 15:29
8 自然通风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技术措施
2024-12-4 15:29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0:52 , Processed in 0.098306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