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订阅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14

10.2 仪器设备
10.2.1 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柱状径向换能器沿径向振动应无指向性; 2. 外径应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段长度不得大于150mm; 3. 谐振频率应为30kHz~60kHz; 4. 水密性应满足1MPa水压不渗水。10.2.2 声波检测仪应具有下列功能: 1. 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时程曲线以及频率测量或频谱分析; 2. 最小采样时
2024-12-6 10:21
10.3 声测管埋设
10.3.1 声测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声测管内径应大于换能器外径; 2. 声测管应有足够的径向刚度,声测管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与混凝土接近; 3. 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顺过渡,管口应高出混凝土顶面100mm以上; 4. 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声测管有效固定。10.3.2 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侧呈对称形状布置(图10.3.2),并依次编号。声
2024-12-6 10:21
10.4 现场检测
10.4.1 现场检测开始的时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5条第1款的规定外,尚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采用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2. 计算声测管及耦合水层声时修正值; 3. 在桩顶测量各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4. 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声测管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10.4.2 现场平测和斜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发射与接收声
2024-12-6 10:21
10.5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0.5.1 当因声测管倾斜导致声速数据有规律地偏高或偏低变化时,应先对管距进行合理修正,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当实测数据明显偏离正常值而又无法进行合理修正时,检测数据不得作为评价桩身完整性的依据。10.5.2 平测时各声测线的声时、声速、波幅及主频,应根据现场检测数据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并绘制声速-深度曲线和波幅-深度曲线,也可绘制辅助的主频-深度曲线以及能量-深度曲线。 式中:i&md
2024-12-6 10:21
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A.0.1 桩身内力测试适用于桩身横截面尺寸基本恒定或已知的桩。A.0.2 桩身内力测试宜根据测试目的、试验桩型及施工工艺选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振弦式传感器、滑动测微计或光纤式应变传感器。A.0.3 传感器测量断面应设置在两种不同性质土层的界面处,且距桩顶和桩底的距离不宜小于1倍桩径。在地面处或地面以上应设置一个测量断面作为传感器标定断面。传感器标定断面处应对称设置4个传感器,其他测量断面处可对称
2024-12-6 10:21
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B.0.1 混凝土桩应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以及软弱或不密实的混凝土。B.0.2 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B.0.3 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B.0.4 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mm~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1层~2层,间距60mm~100mm。B.0.5
2024-12-6 10:21
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C.0.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现场检测数据宜按表C.0.1的格式记录。表C.0.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记录表 C.0.2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现场检测数据宜按表C.0.2的格式记录。表C.0.2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记录表
2024-12-6 10:21
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D.0.1 钻芯法检测的现场操作记录和芯样编录应分别按表D.0.1-1和表D.0.1-2的格式记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应按表D.0.1-3的格式记录和描述。表D.0.1-1 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表 表D.0.1-2 钻芯法检测芯样编录表表D.0.1-3 钻芯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
2024-12-6 10:21
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E.0.1 芯样加工时应将芯样固定,锯切平面垂直于芯样轴线。锯切过程中应淋水冷却金刚石圆锯片。E.0.2 锯切后的芯样试件不满足平整度及垂直度要求时,应选用下列方法进行端面加工: 1. 在磨平机上磨平; 2. 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硫磺胶泥或硫磺等材料在专用补平装置上补平;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的补平厚度不宜大于5mm,硫磺胶泥或硫磺的补平厚度不宜大于1.5mm。E.0.3 补平层应与芯样
2024-12-6 10:21
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F.0.1 高应变法检测时的冲击响应可采用对称安装在桩顶下桩侧表面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冲击力可按下列方式测量: 1. 采用对称安装在桩顶下桩侧表面的应变传感器测量测点处的应变,并将应变换算成冲击力; 2. 在自由落锤锤体顶面下对称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冲击力。F.0.2 在桩顶下桩侧表面安装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图F.0.1a~图F.0.1c)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
2024-12-6 10:21
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G.1 试打桩G.2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G.3 锤击能量监测
2024-12-6 10:21
G.1 试打桩
G.1.1 为选择工程桩的桩型、桩长和桩端持力层进行试打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打桩位置的地基条件应具有代表性; 2. 试打桩过程中,应按桩端进入的土层逐一进行测试;当持力层较厚时,应在同一土层中进行多次测试。G.1.2 桩端持力层应根据试打桩的打桩阻力与贯入度的关系,结合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综合判定。G.1.3 采用试打桩预估桩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通过试打
2024-12-6 10:21
G.2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
G.2.1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被监测桩的桩型、材质应与工程桩相同;施打机械的锤型、落距和垫层材料及状况应与工程桩施工时相同; 2. 监测应包括桩身锤击拉应力和锤击压应力两部分。C.2.2 桩身锤击应力最大值监测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桩身锤击拉应力宜在预计桩端进入软土层或桩端穿过硬土层进入软夹层时测试; 2. 桩身锤击压应力宜在桩端进入硬土层或桩侧土阻
2024-12-6 10:21
G.3 锤击能量监测
G.3.1 桩锤实际传递给桩的能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En——桩锤实际传递给桩的能量(kJ); te——采样结束的时刻(s)。G.3.2 桩锤最大动能宜通过测定锤芯最大运动速度确定。G.3.3 桩锤传递比应按桩锤实际传递给桩的能量与桩锤额定能量的比值确定;桩锤效率应按实测的桩锤最大动能与桩锤额定能量的比值确定。
2024-12-6 10:21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2024-12-6 10:21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20 , Processed in 0.097864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