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1部分:配备指南 GB21976.1-2008
订阅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1部分:配备指南 GB21976.1-2008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1部分:配备指南Escape apparatus for building fire—Part 1:Equipping guideGB 21976.1-2008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布日期:2008-06-04实施日期:2009-06-01 本部分的5.6
2024-12-5 15:38
1 范围
GB 21976的本部分规定了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配备、安装、检查、更换、报废等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已建、新建、扩建、改建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宾馆、饭店、商场、会堂等场所。 各类居住建筑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2024-12-5 15:38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2197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A 654
2024-12-5 15:3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以下简称逃生避难器材) escape apparatus for building fire 是在发生建筑火灾的情况下,遇险人员逃离火场时所使用的辅助逃生器材(如逃生缓降器、逃生梯、逃生滑道等)。3.2 逃生缓降器 descent rescue device 也称救生缓降器,是一种使用者靠自重以一定的速度自动下降并能往复
2024-12-5 15:38
4 器材分类
4.1 按器材结构可分为: a) 绳索类:如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逃生绳; b) 滑道类:如逃生滑道; c) 梯类:如固定式逃生梯、悬挂式逃生梯; d) 呼吸器类:如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4.2 按器材工作方式可分为: a) 单人逃生类:如逃生缓降器、应急逃生器、逃生绳、悬挂式逃生梯、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等; b)
2024-12-5 15:38
5 配备
5.1 适用场所5.1.1 绳索类、滑道类或梯类等逃生避难器材适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的二层及二层以上楼层。5.1.2 呼吸器类逃生避难器材适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的二层及二层以上楼层和地下公共建筑。5.2 适用楼层(高度)5.2.1 逃生滑道、固定式逃生梯应配备在不高于60m的楼层内;逃生缓降器应配备在不高于30m的楼层内;悬挂式逃生梯、应急逃生器应配备在不高于15m的楼层内;逃生绳应配备在不高
2024-12-5 15:38
6 安装
6.1 安装位置6.1.1 逃生缓降器、逃生梯、逃生滑道、应急逃生器、逃生绳应安装在建筑物袋形走道尽头或室内的窗边、阳台凹廊以及公共走道、屋顶平台等处。室外安装应有防雨、防晒措施。6.1.2 逃生缓降器、逃生梯、应急逃生器、逃生绳供人员逃生的开口高度应在1.5m以上,宽度应在0.5m以上,开口下沿距所在楼层地面高度应在1m以上。6.1.3 自救呼吸器应放置在室内显眼且便于取用的位置。6.2 安装方
2024-12-5 15:38
7 检查
7.1 周期 逃生避难器材安装后应定期检查。检查周期不应超出一个月。7.2 内容 检查内容为7.2.1~7.2.8,检查数量为建筑物内全部已安装的逃生避难器材。7.2.1 器材是否丢失或损毁。7.2.2 器材的使用说明或使用方法简图是否完好无损。7.2.3 器材的绳索、编织物及橡胶制品是否出现霉蛀、老化或破损。7.2.4 器材的金属部件和连接栓、支架等是否出现损伤、锈蚀或焊缝开裂等现象
2024-12-5 15:38
8 更换
逃生避难器材中的绳索、编织物、橡胶制品等易损及易老化件应定期更换。更换周期参见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及产品使用说明,更换时应使用原厂部件。
2024-12-5 15:38
9 报废
9.1 逃生避难器材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报废: a) 金属件出现严重腐蚀或变形; b) 达到器材使用年限时。 9.2 报废的逃生避难器材应进行破坏性解体处理,禁止继续使用。
2024-12-5 15:38
附录A(资料性附录)逃生避难人数及逃生避难器材可救助人数的参考计算方法
A.1 逃生避难人数的计算方法 各类场所的逃生避难人数可参考表A.1进行计算。表A.1A.2 逃生避难器材可救助人数的计算方法 各类逃生避难器材的可救助人数可参考表A.2进行计算,表中N代表器材实际安装高度。表A.2
2024-12-5 15:37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6:08 , Processed in 0.097157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