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GB/T20284-2006
订阅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GB/T20284-2006

5.3 试样翼在小推车中的安装
5.3.1 试样翼在小推车中应按下列要求安装: a) 试样短翼和背板安装于小推车上,背板的延伸部分在主燃烧器的侧面且试样的底边与小推车底板上的短U型卡槽相靠。 b) 试样长翼和背板安装于小推车上,背板的一端边缘与短翼背板的延伸部分相靠且试样的底边与小推车底板上的长U型卡槽相靠。 c) 试样双翼在顶部和底部均应用固定件夹紧。 d) 为确保背板的交角棱线在试验过程中不至于变宽,应符合以下其中一条规定:
2024-12-5 15:31
5.4 试样数量
应根据第8章用三组试样(三组长翼加短翼)进行试验。
2024-12-5 15:31
6 状态调节
6.1 状态调节应根据EN 13238以及6.2中的要求进行。 6.2 组成试样的部件既可分开也可固定在一起进行状态调节。但是,对于胶合在基材上进行试验的试样,应在状态调节前将试样胶合在基材上。 注:对于固定在一起的试样,状态调节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质量恒定。
2024-12-5 15:30
7 试验原理
由两个成直角的垂直翼组成的试样暴露于直角底部的主燃烧器产生的火焰中,火焰由丙烷气体燃烧产生,丙烷气体通过砂盒燃烧器并产生(30.7±2.0)kW的热输出。 试样的燃烧性能通过20min的试验过程来进行评估。性能参数包括:热释放、产烟量、火焰横向传播和燃烧滴落物及颗粒物。 在点燃主燃烧器前,应利用离试样较远的辅助燃烧器对燃烧器自身的热输出和产烟量进行短时间的测量。 一些参数测量可自动进
2024-12-5 15:30
8 试验步骤
8.1 概要 8.2 试验操作 8.3 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8.4 数据采集 8.5 试验的提前结束
2024-12-5 15:30
8.1 概要
将试样安装在小推车上,主燃烧器已位于集气罩下的框架内,按8.2中的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直至试验结束。整个试验步骤应在试样从状态调节室中取出后的2h内完成。
2024-12-5 15:30
8.2 试验操作
8.2.1 将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V298(t)设为(0.60±0. 05)m³/s[(根据附录A的A.5.1.1a计算得出)]。在整个试验期间,该体积流速应控制在0.50m³/s0.65m³/s的范围内。 注:在试验过程中,因热输出的变化,需对一些排烟系统(尤其是设有局部通风机的排烟系统)进行人工或自动重调以满足规定的要求。 8.2.2 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
2024-12-5 15:30
8.3 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8.3.1 概要 本条中的数值应采用目测法观察得出并按规定格式记录。应向观察者提供安装有记录仪的精密计时器。得到的观察结果应记录在记录单上,示例见附录G。 8.3.2 试验前的情况 应记录以下数值: a) 环境大气压力(Pa); b) 环境相对湿度(%)。 - 8.3.3 火焰在长
2024-12-5 15:30
8.4 数据采集
8.4.1 在8.2中规定的时间段内,应每3s便自动测量和记录8.4.2至8.4.9中规定的数值,并储存这些数值以作进一步处理。 8.4.2 时间(t),s;定义开始记录数据时,t=0。 8.4.3 供应给燃烧器的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mgas)mg/s。 8.4.4 在排烟管道的综合测量区,双向探头所测试的压力差(△P),Pa。 8.4.5 在排烟管道的综合测量区,从光接收器中发出的白光系统信号(
2024-12-5 15:30
8.5 试验的提前结束
若发生以下任一种情况,则可在规定的受火时间结束前关闭主燃烧器: a) 一旦试样的热释放速率超过350kW,或30s期间的平均值超过280kW; b) —旦排烟管道温度超过400℃,或30s期间的平均值超过300°C; c) 滴落在燃烧器砂床上的滴落物明显干扰了燃烧器的火焰或火焰因燃烧器被堵塞而熄灭。若滴落物堵塞了一半的燃烧器,则可认为燃烧器受到实质性干扰。 记录停止向燃烧器供气
2024-12-5 15:30
9 试验结果的表述
9.1 每次试验中,样品的燃烧性能应采用平均热释放速率HRRav(t)、总热释放量THR(t)和1000× HRRav(t)/(t一300)的曲线图表示,试验时间为0≤t≤1500s;还可采用根据附录A的A.5计算得出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0.2MJ和FIGRA0.4MJ以及在600s内的总热释放量THR600s的值以及根据 8.3.3判定是否发生了火焰横向传播至试样
2024-12-5 15:30
10 试验报吿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应明确区分由委托试验单位提供的数据和由试验得出的数据。 a) 试验所依据的标准GB/T XXXX; b) 试验方法产生的偏差; c) 燃烧室的名称及地址; d) 报告的日期和编号; e) 委托试验单位的名称及地址; f) 生产厂家的厂名及地址(若知道); g) 到样日期; h) 制品标识; i) 有关抽样步骤的说明; j) 试验制品的一般说明,包括密度、面密度、厚度以及试样
2024-12-5 15:3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计算程序
A.1 概要 A.2 数据的同步 A.3 检查设备的响应 A.4 受火时间 A.5 热输出 A.6 产烟 A.7 校准的计算
2024-12-5 15:30
A.1 概要
A.1.1 一般说明 A.1.1.1 试验程序见第8章。为方便使用者,在此重复有关信息。 a) 该程序中的主要事项:b) 在试验开始后的1200s内评估试样的性能(300s≤t≤1500s)。在此时间段内,因试样暴露 于主燃烧器的火焰下,故此段时间称为受火时间。 c) 因采用了按时间平均的数值、可接受的误差和滞后时间,故有必要采用在暴露于燃烧器火焰条件下(t=1500s后)最大为60s
2024-12-5 15:30
A.2 数据的同步
A.2.1 用Tms同步O2和CO2 辅助燃烧器向主燃烧器的切换使主要测量数值在其时间段上会显示同一时刻的波峰或波谷。这些波峰和波谷用于数据的同步。假设:如果根据自动同步程序计算得出的漂移与根据附录C的C.2.1中的校准程序确定的分析仪的滞后时间相差大于6s,则该自动同步程序和/或测量的滞后时间是不正确的。 a) 根据附录C的C.2.1,对校准过程中出现的O2和
2024-12-5 15:30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19 , Processed in 0.115409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