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51350-2019
订阅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GB/T51350-2019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sGB/T 51350-20192019-01-24 发布2019-09-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9年 第2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公告
2024-12-3 17:55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升建筑室内环境品质和建筑质量,降低用能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引导建筑逐步实现近零能耗,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和评价。1.0.3 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和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 1.0.1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
2024-12-3 17:55
2 术语
2.0.1 近零能耗建筑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和行业
2024-12-3 17:55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设计应根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建筑冷热需求和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的能效达到超低能耗,在此基础上,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平衡和替代达到近零能耗。有条件时,宜实现零能耗。3.0.2 应以室内环境参数及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统等性能参数应为推荐性指标。3.0.3 建筑能效指标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3.0.4 应采用性能化设计、精细化
2024-12-3 17:55
4 室内环境参数
4.0.1 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4.0.1规定。表4.0.1 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条文说明4.0.1 本条是设计人员选用室内环境设计参数时需要遵循的规定。性能化设计进行能耗计算和评价时使用的室内环境参数应与设计选用的室内环境参数相同。 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基本前提。近零能耗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应满足较高的热舒适水平。室内热湿环境参数主要是指建筑室内的温度、
2024-12-3 17:55
5 能效指标
5.0.1 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能效指标应符合表5.0.1的规定。表5.0.1 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能效指标表5.0.2 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能效指标表5.0.3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效指标表5.0.4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效指标条文说明5.0.1~5.0.6 能效指标是判别建筑是否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约束性指标,其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能效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能效指标中能耗的范围为供暖、通风、空调、照明
2024-12-3 17:55
6 技术参数
6.1 围护结构 6.2 能源设备和系统
2024-12-3 17:54
6.1 围护结构
6.1.1 居住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表6.1.1选取。表6.1.1 居住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表6.1.2 公共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表6.1.3 分隔供暖空间和非供暖空间的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表6.1.5-1 居住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值表6.1.5-2 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系数(SHG
2024-12-3 17:54
6.2 能源设备和系统
6.2.1 当采用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作为冷热源时,其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应符合表6.2.1的规定。表6.2.1 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指标表6.2.2 户式燃气供暖热水炉的热效率表6.2.3 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表6.2.4-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表6.2.4-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指标(APF)表6.2.5 燃气锅炉的热效率表
2024-12-3 17:54
7 技术措施
7.1 设 计 7.2 施工质量控制 7.3 运行与管理
2024-12-3 17:54
7.1 设计
Ⅰ 性能化设计方法7.1.1 性能化设计应采用协同设计的组织形式。7.1.2 性能化设计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要求,并应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优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7.1.3 性能化设计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1 设定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 2 制定设计方案; 3 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设计方案的定量分析及优化; 4 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
2024-12-3 17:54
7.2 施工质量控制
7.2.1 建筑施工单位应针对热桥处理、气密性保障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现场实际操作示范。7.2.2 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工程施工时,应选用配套供应的保温系统材料和专业化施工工艺。对外保温结构体系,其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外保温系统耐候性检验项目。7.2.3 围护结构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温施工应在基层处理、结构预埋件安装完成且验收合格后进行。外墙保温施工前,外门窗应安装完毕
2024-12-3 17:54
7.3 运行与管理
7.3.1 建筑运行管理单位应针对高性能围护结构、新风热回收系统以及建筑用能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制定专项运行管理方案,并应编制相应运行管理手册。7.3.2 建筑的运行与管理应在保证设备安全和满足室内环境设计参数的前提下,选择最利于建筑节能的运行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立足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建筑构件和设备的功能实施控制调节; 2 应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做出动态运行策略调
2024-12-3 17:54
8 评价
8.1 一般规定 8.2 评价方法与判定
2024-12-3 17:54
8.1 一般规定
8.1.1 应对近零能耗建筑进行评价,评价应贯穿设计、施工及运行全过程。 8.1.2 评价应以单栋建筑为对象。 8.1.3 应按本标准第5章的能效指标要求进行分类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未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能效指标要求时,应进行超低能耗建筑评价; 2 当优于近零能耗建筑能效指标要求,且符合本标准第5.0.5条第2款或第5.0.6条第2款的规定时,应进行零能耗建筑评价。 8.1
2024-12-3 17:54
12下一页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5:39 , Processed in 0.102870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