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51017-2014
订阅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51017-2014

5.5 测试记录
5.5.1 古建筑防雷工程施工质量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接地线、断接卡连接部位电气连续性测试; 2 接闪器、引下线固定支撑垂直拉力测试; 3 接闪器、引下线到接地体的接触电阻、工频接地电阻值测试; 4 本规范第5.3.5条规定的需作等电位连接处,进行电气连续性测试; 5 电涌保护器外观检查、漏电流测试和保护水平、限制电压的检查。
2024-12-4 15:02
5.6 自检验
5.6.1 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组织自检验,自检验应在甲方代表参与下进行,且技术负责人应参与自检验工作。5.6.2 工程完工自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施工图纸、文件资料,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的有关规定,逐项进行自检验; 2 应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填写相关表格,隐蔽工程和高
2024-12-4 15:02
6 验收
6.1 一般规定 6.2 验收项目 6.3 检测标准 6.4 竣工验收
2024-12-4 15:02
6.1 一般规定
6.1.1 古建筑的防雷工程质量验收由古建筑的管理单位组织相关部门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古建筑防雷工程验收应按已批准的设计、施工文件和本规范的规定执行。6.1.2 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验合格,且具备防雷装置检测机构提交的检测合格报告和完整的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的条件下进行。6.1.3 验收可分检验批进行。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防雷工程中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时,凡经随工检测验收合格的项目
2024-12-4 15:02
6.2 验收项目
6.2.1 接闪器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接闪器的布置形式、安装高度、保护范围; 2 接闪器使用的材料、规格,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6.2.2 引下线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数量、间距及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单体古建筑的引下线接地电阻的平衡度; 2 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及接触电压防护措施。6.2.3 接地线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2024-12-4 15:02
6.3 检测标准
6.3.1 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应完好、可靠,仪器、仪表等应在检定有效期内。6.3.2 防雷装置的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和本规范的规定。6.3.3 检测古建筑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附近地面表层土壤电阻率或绝缘垫层厚度及其铺设范围应符合本规范第4.4.7条的规定。6.3.4 古建筑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附近所采取的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应符合本规范
2024-12-4 15:01
6.4 竣工验收
6.4.1 竣工验收应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情况下进行,也可和工程质量验收合并进行。6.4.2 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除按本规范第6.1.2条规定提交资料外,还应提交工程竣工报告和工程竣工图纸、工程决算报告以及工程运行维护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资料。6.4.3 竣工验收时,应对工程质量验收的结果做出认定,必要时可对一些项目进行抽验。6.4.4 竣工验收的全部图纸资料应存档保管。
2024-12-4 15:01
7 维护与管理
7.1 一般规定 7.2 日常检测与检查 7.3 维护
2024-12-4 15:01
7.1 一般规定
7.1.1 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应由具备雷电防护专业知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维护与管理,并应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7.1.2 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应每年定期检查一次。定期检查宜安排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也可在其他修缮工程完成后进行。7.1.3 在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架空接闪网的支架上,不得悬挂通信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和低压架空线等。7.1.4 古建筑上不宜安装节日彩灯或其他装饰灯。7.
2024-12-4 15:01
7.2 日常检测与检查
7.2.1 古建筑防雷装置的日常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和本规范的规定。7.2.2 古建筑的防雷装置的日常检测结果应存档。7.2.3 古建筑及其附近发生雷击后,应及时巡查其防雷装置,出现失效或损坏的,应及时更换或整改。7.2.4 古建筑遭到雷击而发生损坏事故时,应进行测试、分析,查清原因,及时进行整改。
2024-12-4 15:01
7.3 维护
7.3.1 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应进行日常维护检查,并作好记录。7.3.2 每次雷暴天气之后,应对古建筑防雷装置巡视检查,并应及时维护处理出现的不良状况;当地面出现塌陷时,应检查接地装置的完好程度,并测试其接地电阻值,当接地装置损坏或接地电阻值变化且不满足要求时,应及时修复。7.3.3 对于施工、维修等遗留在古建筑顶部及四周的导线、金属物件等金属遗弃物品,应及时清理。7.3.4 对于按第7.2
2024-12-4 15:01
附录A 古建筑预计年均雷击次数
A.1 预计年均雷击次数A.1.1 古建筑预计年均雷击次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古建筑预计年均雷击次数(次/a); Ng——平均地闪密度(次/km²·a),每年每平方公里雷击大地的次数可从Ng的分布图(或从地区的Ng记录,或当地有关部门地闪定位网络系统数据里)查取;当无Ng数值时,可按Ng约等
2024-12-4 15:01
附录B 现场勘察要求与报告
B.1 现场勘察要求B.1.1 现场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了解古建筑的特性、类别,对与防雷技术相关的几何形体和物理参数进行测量、记录,并对古建筑的雷击风险作出评估; 2 应拟选防雷装置,并对防雷装置安装方法与位置提出建议。B.1.2 现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古建筑的文物级别; 2 单体古建筑、古建筑群的外形尺寸及相互关系; 3 古建筑与周围
2024-12-4 15:01
附录C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定位
C.1 滚球法C.1.1 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位置时,受保护古建筑上任何一点均不与球体球面区域相接触,可判定接闪器的位置合适(图C.1.1)。图C.1.1 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C.1.2 当在古建筑屋顶设多接闪杆时,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杆不同间距时,接闪杆的最低高度可按表C.1.2查取。表C.1.2 接闪杆的最低高度(m) 注:当接闪杆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时,表中间距值为边线
2024-12-4 15:01
附录D 典型屋顶的简易防雷装置
D.0.1 当古建筑高度不大于15m且其外轮廓周长不超过90m时,或外轮廓最大长度不超过25m、最大宽度小于20m时,屋顶安装的接闪器可按下列方式简化: 1 当屋面坡度大于1/2时,三角屋顶,四坡面屋顶,四坡尖屋顶,尖帽屋顶,可按图D.0.1在易受雷击部位安装防雷装置;图D.0.1 典型屋顶的简易防雷装置图 注:1 棚屋屋顶-使用三角形屋顶的防护方法。 2 短杆
2024-12-4 15:01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18:53 , Processed in 0.098142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