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Discuz! Board 资源 消防规范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50348-2018
订阅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50348-2018

5.7 系统运行与维护
5.7.1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合同、工程质量保修书等的规定,完成工程保修、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工作。5.7.2 建设(使用)单位应制定安全防范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建立包括人员、经费、制度和技术支撑系统在内的运行维护保障体系。5.7.3 安全防范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应按本标准第11章执行。
2024-12-4 15:16
6 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6.2 现场勘察6.3 实体防护设计6.4 电子防护设计6.5 集成与联网设计6.6 安全性设计6.7 电磁兼容性设计6.8 可靠性设计6.9 可维护性设计6.10 环境适应性设计6.11 防雷与接地设计6.12 供电设计6.13 信号传输设计6.14 监控中心设计
2024-12-4 15:16
6.1 一般规定
6.1.1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应运用传感、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及其控制、生物特征识别、实体防护等技术,构成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系统。6.1.2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应遵循整体纵深防护和(或)局部纵深防护的理念,分别或综合设置建筑物(群)和构筑物(群)周界防护、建筑物和构筑物内(外)区域或空间防护以及重点目标防护系统。6.1.3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除应满足系统的安全防范效能外
2024-12-4 15:16
6.2 现场勘察
6.2.1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并应做好现场勘察记录。6.2.2 现场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查保护对象的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2)保护对象的人防组织管理、物防设施能力与技防系统建设情况; 3)保护对象所涉及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群体的基本情况: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分配、通道、门窗、
2024-12-4 15:16
6.3 实体防护设计
6.3.1 实体防护设计应与建筑选址、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同步设计。6.3.2 实体防护设计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安全需求,针对防范对象及其威胁方式,按照纵深防护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实体防护措施延迟或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6.3.3 实体防护设计应遵循安全性、耐久性、联动性、模块化、标准化等原则。6.3.4 实体防护设计应包括周界实体防护设计、建(构)筑物设计和实体装置设计。6.3.5
2024-12-4 15:16
6.5 集成与联网设计
6.5.1 安全防范系统的集成设计应包括子系统的集成设计、总系统的集成设计,必要时还应考虑总系统与上一级管理系统的集成设计。6.5.2 安全防范系统可通过独立设置的安全防范管理平台进行集成,也可基于某一子系统的管理平台进行集成。6.5.3 应根据安全防范管理业务需求、系统资源联网共享、事件快速处置响应和系统运行安全可控等要求,选择系统集成与联网方式,确定系统架构。6.5.4 对设备或系统进
2024-12-4 15:16
6.6 安全性设计
6.6.1 安全防范系统所用设备、器材的安全性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和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安全性能要求。6.6.2 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防止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所用设备及其安装部件的机械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能防止由于机械重心不稳、安装固定不牢、突出物和锐利边缘以及显示设备爆裂等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2024-12-4 15:16
6.7 电磁兼容性设计
6.7.1 安全防范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应综合考虑现场的电磁环境、系统电磁敏感度、电磁骚扰和周边其他系统的电磁敏感度等因素。6.7.2 安全防范系统所用设备的静电放电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T30148的相关规定。6.7.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备设置和监控中心选址应远离大功率开关电源设备和工作频
2024-12-4 15:16
6.8 可靠性设计
6.8.1 安全防范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系统规模的大小和用户对系统可靠性的总要求,应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配; 2 系统所有子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其MTBF分配指标; 3 系统所使用的所有设备、器材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应小于其MTBF分配指标。6.8.2 采用降额设计时,应根据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要求和关
2024-12-4 15:16
6.9 可维护性设计
6.9.1 在安全防范工程的产品选型、工程施工、备品备件和工程技术文档编制等环节应进行可维护性设计。6.9.2 产品选型的可维护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的前端设备宜采用标准化、规格化、通用化设备以便维修和更换; 2 系统主机结构应模块化; 3 系统前端设备、系统主机和安全管理等的软件应模块化; 4 系统前端设备和系统主机宜具有自检、故障报警、故障代码和日
2024-12-4 15:16
6.10 环境适应性设计
6.10.1 安全防范系统选用的设备和材料应满足其使用环境(如室内/外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报警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211中相应环境类别的规定。6.10.2 在海滨地区盐雾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具有耐盐雾腐蚀的性能。6.10.3 在有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采取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
2024-12-4 15:15
6.11 防雷与接地设计
6.11.1 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或前端设备装于楼顶、塔顶,或电缆端高于附近建筑物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设置防雷装置。6.11.2 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其防雷设计应采用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设计原则,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6.11.3 安全防范系统的接地母线应采用铜
2024-12-4 15:15
6.12 供电设计
6.12.1 安全防范系统供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GB/T15408的有关规定。6.12.2 工作现场供电状况调查和用电功耗测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安全防范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调查安全防范设备所在区域的各类电源的质量条件和负荷等级; 2 应按照测算的安全防范系统和设备功耗等数据对主电源功率容量做出基本规划。6.12.3 主电源规划设计应
2024-12-4 15:15
6.13 信号传输设计
6.13.1 传输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传输方式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应根据系统规模、系统功能、现场环境和管理要求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应优先选用有线传输方式; 2 选用的传输方式应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准确、安全、可靠; 3 报警主干线宜采用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双重报警传输方式; 4 高风险保护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应采用专用传输网络[专线和
2024-12-4 15:15
6.14 监控中心设计
6.14.1 监控中心的位置和空间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中心的位置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强震源和强噪声源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应避开发生火灾危险程度高的区域和电磁场干扰区域; 2 监控中心的值守区与设备区宜分隔设置; 3 监控中心的面积应与安防系统的规模相适应,应有保证值班人员正常工作的相应辅助设施。6.14.2 监控中心的自
2024-12-4 15:15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8 22:21 , Processed in 0.099252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