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测量放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放出穿越中心线,并应设置穿越中心桩、施工带边线桩,且应做出明显标志; 2 放线时应同时放出工作坑与接收坑的位置与尺寸; 3 后背墙的结构、材料及尺寸应在顶力计算后确定。 8.2.2 后背墙的结构、材料及尺寸应满足顶进力的要求,顶进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总顶进力(kN); D0——管道外径(m); L——管道设计顶进长度(m); fk——管道外壁与土的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kN/㎡),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技术时,管外壁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可按表8.2.2-1的规定选取; 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不同类型的顶管机迎面阻力宜按表8.2.2-2的规定选择计算。 表8.2.2-1 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技术时的管外壁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fk(kN/㎡)
注:当采用成熟可靠的触变泥浆技术时,管外壁能够形成和保持稳定、连续的泥浆套,fk可直接取3.0kN/㎡~5.0kN/㎡。 表8.2.2-2 顶管机的迎面阻力NF的计算公式
注:D-顶管机外径(m);R-挤压阻力(kN/㎡),取R=300kN/㎡~500kN/㎡。 条文说明
8.2.1 本条提出了据设计给定的控制桩位,放出穿越中心线、施工带边线坑,工作坑与接收坑的位置与尺寸,并给出了后背墙的结构、材料及尺寸确定要求,是经验做法。 8.2.2 本条给出了后背墙的顶力计算公式,本公式为确定结构、材料及尺寸提供依据。表8.2.2-2中P(控制土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k0——静止土压力系数; r——土的重度,kN/m3; H0——地面距顶管的中心高度,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