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丝绸印染生产厂房常用柱网尺寸可按表7.3.1的规定确定。 表7.3.1 丝绸印染生产厂房常用柱网尺寸(m)
7.3.2 柱网选择应满足各种管线的布置和染化料的自动配料及输送要求。 7.3.3 柱网选择及设备排列应满足车间自然采光和通风排汽要求。 7.3.4 应按照工艺生产流程和特性划分车间,干、湿车间宜分隔开。 7.3.5 外形尺寸超过厂房跨度的连续生产设备应顺柱距方向排列。 7.3.6 设备的电源柜和控制箱的位置应靠近机台,在湿热车间,宜在设备旁设置单独的小间放置,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和通风措施。 7.3.7 丝绸印染设备排列可按本规范第D.3.1条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采用的设备进行调整。 条文说明
7.3.1、7.3.2 表7.3.1列出的厂房柱网尺寸是常规柱网。印染加工的特点是根据加工的品种制定不同的工艺流程及选用不同的设备,厂房柱网尺寸应根据采用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厂房结构形式确定,与棉机织物印染多为连续化设备相比,丝绸织物染整设备多为单元间歇式设备,尤其在练漂和染色工序。因此设备排列及对厂房柱网的要求较为灵活简单。从工艺设计的角度来看,柱网尺寸越大、柱子数量越少,越便于机器的排列布置,但在确定柱网尺寸时,还应考虑建筑结构是否经济合理,施工难度是否可行,管道安装是否方便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决定。一般来讲,同一厂房车间柱网设置不宜过于繁杂,应满足生产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主要设备的排列。当车间既有间歇设备又有连续设备时,柱网的选择宜以连续设备的外形宽度尺寸计算。由于目前一些新型染整设备的宽度较宽,在选择柱网尺寸时可采用较大的跨度,以方便设备的排列。 7.3.3 充分利用自然光有利于节能降耗,同时为避免光线对操作人或仪表产生不利影响,设备布置应背光操作。因条件受限、难以避免时,应尽可能做到缩短采用自然光的操作距离。 7.3.4~7.3.6 工艺设备排列合理与否,对生产有很大影响。设备排列不合理,不仅会影响车间面积的有效使用和劳动组织的合理安排,而且会造成半制品运输路线的迂回交叉,甚至危及操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因此设备排列要结合具体情况全面考虑,突出重点,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丝绸印染加工间歇式设备较多,单机体量较小,排列相对灵活,主要从功能集聚和操作方便上考虑,如染色机集中布置,可方便染化料调配和输送及废水收集处理等。同时,当多台染色机共用脱水机时,将其布置于染色机的中间,使每台染色机中出来的湿布运输距离都可较短。 丝绸织物染整设备既有间歇式又有连续式加工方式,其生产能力有较大差异。由于连续式设备较间歇式设备车速快,生产能力高,因此在连续式设备与间歇式设备的工序衔接处要留有一定的在制品堆放空间,如在烘干机、拉幅机、热定型机等机台前后以及整理后验布之前要留有足够的场地来堆放在制品。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